一、總體情況
2007年11月10日下午1時,肇慶市鼎湖區蓮花鎮富廊村天華寺山,因進山采脂的林農違規吸煙引發森林火災,嚴重威脅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北面大片森林的安全。火災發生后,肇慶市立即組織森林消防隊伍上山撲救。當天下午6時,肇慶市政府緊急啟動《肇慶市中心區森林火災撲救預案》,設立前線撲火指揮部,市主要領導親臨指揮,先后組織近600人采取直接撲打和開設隔離帶等措施滅火。由于火場山坡陡峭,林下植被豐厚,風力大且風向變化無常,撲救難度大,未能有效控制火勢蔓延。截至11日下午1時,過火面積已超過100公頃。11日下午1時10分,肇慶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向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請求緊急增援。
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根據火情態勢,立即啟動《廣東省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成立撲火指揮部,指派省林業局一名副局長帶領有關處室負責人和撲火專家組成撲火前線指揮組趕赴現場,協助指揮滅火;調集廣州、清遠、云浮等地14支專業森林消防隊350多人趕赴火場增援撲火;向國家林業局請求調派直升飛機空中偵察火情和實施飛機吊桶滅火。
火災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省委書記張德江,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常務副省長鐘陽勝,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龍云,副省長李容根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肇慶市領導要靠前指揮;要以人為本,認真制定撲火方案;要采取得力措施,調動足夠力量,盡快撲滅火災,妥善做好善后工作。11月12日,出差在外的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總指揮李容根副省長一回到廣州,立即趕到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緊急召開指揮部主要成員單位會議,對撲救工作再次作了部署,要求肇慶市當天晚上要召開會議,分析火情,制訂下一步撲火方案。根據李容根副省長指示精神,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炳南同志11月12日全天坐鎮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指導撲救工作。11月13日清早,李容根副省長帶領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炳南,省政府應急辦,省林業局,省軍區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趕到火災現場,聽取匯報,察看火情,慰問在一線的救火人員,并要求肇慶市要克服麻痹思想,迅速清理火場,鞏固滅火成果,防止死灰復燃;要總結教訓,舉一反三,層層落實防火責任制,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要盡快查清事故原因,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要對撲救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和獎勵。
13日凌晨零時20分,明火全部被撲滅。為防止死灰復燃,肇慶市組織了600多人清理火線、看守火場。14日下午,清理工作全面完成,沒有人員傷亡。經核實,此次森林火災過火面積291.1公頃,受害森林面積250.5公頃;先后出動2400多人、車輛120輛次參加撲救,共投入撲火7145個工日,動用兩架直升飛機偵查和實施作業60架次33.5小時,吊桶灑水66桶99噸。據測算,火災共損失林木6388立方米,其他損失折款179萬元,直接撲火費用達346萬元。
二、重要決策制訂執行過程分析
(一)協調聯動,密切配合。
根據火情發展態勢,省、市及時啟動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加強與廣州軍區,省軍區及肇慶軍分區,武警廣東總隊肇慶支隊,省公安消防總隊,民航中南管理局,省交通廳,省氣象局等有關單位聯系和溝通,協調調動各方撲救力量,全力以赴撲滅林火。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緊急調集廣州、清遠、云浮等地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和武警部隊增援,并向國家請求調派直升飛機偵察火情和實施吊桶滅火,成功實施了跨地區、多隊伍、多裝備、多技術協同作戰方式,安全有效控制火勢蔓延,為我省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肇慶市各有關單位按照預案要求,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一是及時轉移可能受威脅群眾;二是緊急出動應急移動通信指揮車,確保火場通信聯絡暢通;三是維護現場附近交通秩序和災區治安,開展起火原因調查,并將肇事者緝捕歸案。四是全力做好醫療救護和后勤保障工作,確保水、食品、藥品供給充足。
(二)專家參謀,科學決策。
這次撲救工作,充分發揮了專家的作用,依靠專家科學決策,成功撲滅了火災。11月12日,針對火災現場山高、坡陡、林密、風大,撲救困難,火勢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緊急召集省森林撲火專家組專家召開會議,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制定切實可行、安全有效的撲救方案。同時,派出多名撲火專家到現場指導撲救工作,為科學撲救、有效撲救,確保無人員傷亡和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制訂方案,科學撲救。
肇慶撲火前線指揮部在充分掌握了火場的地形地貌、天氣變化、可燃物分布、交通條件、火行為特點、火場周邊的重要設施、林火阻隔條件及火災的蔓延態勢等情況,聽取了撲火專家意見后,制定了火場東、西、南、北線的綜合撲救方案。
1.東線。根據東線南端具有一定水源的特點,采取高壓水泵以水滅火和直接滅火相結合的辦法。調派廣州市8支森林消防隊到東線南端,利用山溝、小溪和池塘等自然水源,采取高壓消防水泵接駁輸水滅火;東線北端由清新、廣寧專業森林消防隊及武警戰士共150人直接撲火和火場清理的配合下,有效地阻止了東線火勢的蔓延。
2.西線。在山高路遠、沒有水源的火場西線,采取直接撲火和以火攻火的技術實施滅火。由實戰經驗豐富、撲火作風頑強的英德、高要、西江林業局、北嶺山林場等專業森林消防隊180人,利用有利地勢采取在直接撲火的同時結合以火攻火的辦法,有效保護了西面森林和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安全。
3.北線。北線山勢陡峭,地面植物以芒草和雜灌類為主,消防隊員行動困難,人工撲救十分艱難,采取直升飛機吊桶滅火和直接撲火相結合的辦法。直升機抓住有利時機以5桶/小時的速度,向火場北線懸崖峭壁上的火點實施灑水,達到了減弱林火的目的,由英德、羅定、郁南、封開專業森林消防隊150人以及武警戰士配合直接撲火和火場清理,有效撲滅了北線的林火。
4.南線。在南線的山腳以沿線荷木防火林帶為依托,布置了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武警部隊嚴密監控,林火始終被阻隔在防火林帶以內。
(四)落實措施,成效顯著。
1.強化撲救安全,杜絕人員傷亡。
這次撲救工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科學撲救的原則,組織制定撲救方案、撲火隊伍的安全行進路線和火線安全措施,并告知所有進入火線的撲火人員安全注意事項和緊急避險辦法,確保了撲火過程的安全,實現了無人員傷亡的應急處置目標。
2.直接撲救與積極防御相結合。
前線指揮部在實施“分兵合圍,安全撲救”的撲救方案同時,為防止火場向四會、鼎湖方向蔓延,緊急調撥30臺油鋸在火場西北線外圍開設隔離帶,積極做好預防工作,為確保鼎湖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四會市數萬畝山林的安全設置了第二道防線。
3.多隊伍、多裝備、多技術配合。
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與前線工作組、火場前線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系和溝通,根據不同火場的實際情況,及時組織了多隊伍、多裝備、多技術配合作戰。一是專業隊伍和半專業隊伍協同作戰,專業隊伍撲打火頭,半專業隊伍清理和看守火場;二是組織實施了飛機“吊桶滅火”和地面高壓水泵“以水滅火”相結合,二號工具撲打明火與水槍清理暗火相結合;三是直接撲火和以火攻火相結合,直接火線撲打和開設隔離帶阻隔相結合,實現了安全、快速、有效的撲火目標。
三、啟示
肇慶市鼎湖區森林火災是我省近年來少見的一次持續燃燒時間長、過火面積大、組織撲救難度高的森林火災,經各方共同努力被成功撲救,取得了無一人傷亡的重大成績,但在組織撲救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火情報告不及時,對初始火情發展估計不足,未能及時組織有效撲救,地方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有待完善;二是當地專業撲火力量不足,未能及時采取重兵撲火,致使火場不斷擴大;三是撲火裝備與手段落后,物資儲備不足,特別是航空消防建設嚴重滯后;四是指揮通信(特別是火場應急通訊)系統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調度指揮;五是后勤保障的組織協調能力有待改進。
成功撲滅這次森林火災三點重要啟示:一是首次成功啟動《廣東省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充分證明了預案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二是首次成功組織大規模跨地區、跨部門協同作戰,充分證明了森林消防隊伍是有戰斗力;三是首次成功綜合運用地空配合的“以水滅火”先進技術,充分證明了“以水滅火”是快速、安全、有效。
四、建議
隨著森林資源不斷增加,極端氣候頻繁出現,森林防火形勢日益嚴峻,防火任務日趨繁重。針對這次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盡快組建廣東航空護林站。
航空消防是當今世界森林防火現代化的象征。鑒于目前林情、火情的特點和社會經濟條件,廣東完全有必要、有能力建立航空護林站,配備航空護林直升飛機,開展航空消防業務。
(二)加大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力度。
各級財政應加大森林防火資金投入力度,有森林防火任務的縣(市、區)應建立50人以上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伍,配備先進的撲火裝備和通訊、交通運輸工具,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專業化建設。
(三)加快森林防火指揮體系建設步伐。
為適應森林防火工作發展要求,應建立省森林防火預警監測應急指揮中心,完善指揮系統升級改造,加快對市、縣(尤其是山區市、縣)森林防火指揮系統升級建設步伐,爭取在3年內建成省、市、縣(市、區)森林防火指揮系統。
(四)加強生物防火林帶和林分改造建設。
全省每公頃現有林地生物防火林帶僅有12米,離國家林業局20米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建議將林分改造工程和生物防火林帶工程納入防災減災工程,提高林分自身抗火機能和生物防火林帶質量,變被動撲火為主動預防。
(五)完善預案,落實森林火災應急資金。
通過實戰和演練,不斷修訂和完善各級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提高綜合防控能力;同時,各級政府要落實森林火災應急撲救專項資金,為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汕頭潮南區“6•10”火災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