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名稱:“氯火”事故。
發生日期:1989年7月13日。
發生單位:上海某廠。
事故經過:該氯堿廠A#“氯氣離心式壓縮機組大修后進行化工試車。在空氣試車過程中,各級參數正常,僅發現3#級進口氣相溫度偏高,而2#級出口氣相溫度正常。當班班長親自檢查,Ⅱ級出口中間冷卻器進、出水閥門均開啟,進水壓力0.09MPa(G),放出底部水有點熱,認為是水供給不足。通知調度后,總水壓0.2MPa(上升),但該中間冷卻器仍未見好轉,以為儀表失靈,不影響化工試車。在通氯運行后,3#級進口氣相溫度直線上升,超過100℃報警。再檢查冷卻水還是老樣子,但2#中間冷卻器筒體發燙。在聯系停車時,3#級進口氣相溫度已驟升超過200℃,最高達270℃。緊急停車。經開機蓋檢查,發現2#級葉輪燒掉大半,該級流道顏色部分深暗,2#冷卻器筒體油漆全燒掉。此乃“氯火”事故•
原因分析:從整個事故發生過程僅數分鐘的事實來看,這次事故實屬突發性故障。事后疑點全在冷卻水斷水上。盡管冷卻水系統未見異常。但將2#中間冷卻器進出口冷卻水閥門拆下檢查,發現2#中間冷卻器進水閘門閥芯脫落。外表看該閥門芯連桿露出很長,似乎已開足,其實閥芯落在下面未打開,造成2#中間冷卻器斷水,其底部放出水是中間冷卻器的剩水。通氯后3#級氣相溫度驟升,氯氣溫度升至149℃,就會與鐵反應燃燒,造成“氯火”現象發生。.
教訓:(1)在開車前的檢查中要確認各個閥門是否真正開啟,可以由手感覺出來;
(2)在各級中間冷卻器進、出口管上補取樣口,這樣可確保檢查有效;
(3)在溫度報警后立即緊急停車,以縮短時間。確保氯氣溫度不會達到著火點。
下一篇:一起排水溝燃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