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市引黃工程凈水廠二號清水池倒塌案例
2007-12-1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該水池為儲水量3000t的方形鋼筋混凝土水池,長26.5m,寬26.5m,高5m。建成后,于1986年8月25日由施工單位開始向池內灌水作滲漏檢驗,8月29日早晨7時,當池內水位升至4.3m時(設計最高水位為4.8m),水池南壁中部的13塊預制裝配式壁板突然整體倒塌,并沖垮附近40多m長的圍墻,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該水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筏片式基礎。預制裝配式壁板、柱和頂板,其中壁板僅在四角處采用L形現澆板,板縫用C25膨脹混凝土填實。頂板的二次疊合層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疊合層與壁板上端有一道15cmX23cm的鋼筋混凝土圈梁。水池南壁共有16塊預制壁板,這次倒塌是從第2塊到第14塊。東端的第1、2板間的連接處被拉斷,灌縫的混凝土全部破碎,同時將第1塊板順鋼筋網片撕裂0.4~0.5m寬;西端第14、15塊板問連接處橫向鋼筋彎鉤幾乎被拉直,第15塊板上部與頂板二次疊合層撕裂并向外傾斜,第15、16塊板與角部現澆板內側均有嚴重的斜向裂縫。壁板下部從杯中被拔出,局部杯口被破壞。倒塌的第2~6塊和12~14塊板的頂端沒有殘留圈梁的痕跡,而第7到11塊板的頂端,卻留有高11~15cm、呈斜拉破壞的圈梁,在北邊疊合層伸人圈梁的鋼筋全部被拔出。
這次水池南壁板的倒塌,首先是從壁板上部節點的破壞開始的。根據規范規定,在有蓋水池的壁上節點應視為鉸接,因此必須設置抗剪鋼筋,以承受水平剪力。原設計是將壁板頂端留出的②號鋼筋,和兼作為吊鉤使用的⑦號鋼筋作為抗剪筋。但由于設計單位沒有交待清楚⑦號筋的重要作用,施工中竟切除了⑦號筋,大大削弱了壁板上端的抗剪能力,終于在這個薄弱部位首先破壞而釀成一起重大倒塌事故。此案例充分說明,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連接節點的可靠性是多么重要,在設計中應有較大的安全儲備,并向施工單位提出嚴格的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