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的由來及發展趨勢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的提出,根本上出于兩方面因素:第一,隨著生產的發展,職業安全衛生總是的不斷突出,人們在尋求有效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法,期待有一個系統的、結構化的管理模式;第二,在世界經濟貿易活動中,企業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所涉及的職業安全衛生問題受到普遍關注,需要統一的國際標準規范相關的職業安全衛生行為,特別是ISO 9000、ISO14000標準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實施,促進了國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的發展。
1.1.1 解決現代職業安全衛生問題需要系統化管理
據ILO(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發生的各類傷亡事故大約為2.5億起,這意味著每天發生68.5萬起,每小時發生2.8萬起,每分鐘發生475.6起。全世界每年死于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危害的人數約為130萬(其中約25%為職業病引起的死亡)。初步估算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作場所,ILO估計勞動疾病到2020年將翻一番。
現代安全科學理論認為,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失誤)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所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需要在總結心理學、行為科學等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教序、培訓等來提高人的意識和能力;物的不安全狀態須采納實用安全技術來改善。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出現了很多工業復雜系統,即指技術密集,包括技術設備、人以及組織三類元素的社會-技術系統,如化工與石油化工、電力、鐵路、礦山、核電等工業組織。生產實際表明,對于工業復雜系統,完全依靠安全技術系統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還不足以完全杜絕事故,而直接影響安全技術系統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組織管理因素,已成為是否導致復雜系統事故發生的最深層原因。
根據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系統思想是解決復雜系統問題的科學方法。系統化管理是現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顯著特征。系統化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是以系統安全的思想為基礎,從企業的整體出發,把管理重點放在事故預防的整體效應上,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業達到最佳安全狀態。所謂系統安全,是人們為預防復雜系統事故而開發、研究出來的安全理論、方法體系,是在系統壽命期間內應用系統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識系統中的危險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險性最小,從而使系統在規定的性能、時間和成本范圍內達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應該說,目前國際范圍內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都是以系統安全的思想為核心,采用系統、結構化的管理模式,為企業提供了一種科學、有效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規范和指南。
1.1.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一體化是國際貿易的需要
職業安全衛生問題與生產過程具有緊密的相關性,生產過程導致了職業安全衛生問題。因此,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各國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行為必然受到普遍的關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協議中要求,不應由于各國法規和標準的差異,而造成國際經濟活動中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強調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國際標準。歐、美等工業化國家提出:出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活動中越來越多的參與,各國職業安全衛生的差異,使發達國家在成本價格和貿易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只有在世界范圍內采取同一的職業安全衛生標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1990年,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聯合出版了《展望未來--高新技術對標準的需求》一書,書中認為"環境與安全"是當今世界標準化工作中最緊迫的4個課題之一。ISO將1992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定為職業安全。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是由ISO/TC 176(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的。ISO/TC 207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關于環境管理標準化問題的技術委員會。ISO/TC 176和ISO/TC 207在制定各自標準的過程中,都涉及到了職業安全衛生問題,兩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均有意涉足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但由于職業安全衛生范圍廣且復雜,遠遠超出兩個技術委員會的工作范圍,因而,在ISO 9000和ISO14000標準中均沒有包含職業安全衛生的內容。在ISO9000和ISO14000標準頒布和成功實施后,世界范圍內更為關注的是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進程。
1.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的發展趨勢
盡管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標準化與質量、環境管理體系的標準化具有同樣的重要性,但在發展進程上卻相對落后,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的發展趨勢,受到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鑒于這一共識,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都在積極開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標準化工作。
1.2.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的國際發展趨勢
ISO是在1995年上半年正式開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世界各國早就認識到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并著手本國或本地區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已有三十余個國家有相應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最為典型的當屬澳大利亞,其國家內部有較為完整的標準系列、正規的培訓機構和初步完善的國家認證制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在國際區域范圍內發展也較為迅速,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APOSHO),在近年來的幾次年會上,都組織各成員對此進行研討,特別是在1998年的第14年會上建議,各成員組織參照ISO14000和APOSHO 1000(草案)開發本國的標準。歐、大、亞、非一些國家標準化組織及認證機構共同參與制定:"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OHSAS 18000)",現已頒布了"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Specification (OHSAS18001)"。國際勞工組織(ILO)也在開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在1999年4月第15屆世界職業安全衛生大會上,ILO負責人指出,ILO將像貫徹ISO 9000和ISO 14000進行認證那樣,研究進行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評價。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也迅速被企業所采納。例如,美國的很多企業現正在引進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其主要原因是:在當初考慮引進時,企業往往擔心成本上的問題,但是實際引進以后,企業感到該系統能夠極大地提高企業自身的功能,逐漸地被企業所接受和理解。另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是組織嚴密、切實可行的文件形式,它能夠和美國目前各企業現存的檢審系統(該系統是定期和評價企業的實施程序是否遵守國家和地方州政府的法令、標準)相匹配。在各個企業競爭的條件下,采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可以使企業處于有利的位置。
根據國際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目前的發展趨勢,權威人士認為,ISO、ILO等國際組織會就此問題進一步深入、迅速地開展工作。
1.2.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在國內的開展情況
我國作為ISO的正式成員國,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問題剛提出之時就十分重視并積極參與有關工作。1995年4月,我國政府派代表參加了ISO的特別工作組,并分別派員參加了1995年6月15日和1996年1月19日ISO組織召開的兩次特別工作組會議。
1996年3月8日,我國政府又成立了由有關部門組成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協調小組",并分別于1996年6月3日、6月13日、8月29日召開了規模不同的三次國內研討會。1996年9月,我國派代表團參加了ISO組織的職 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國際研討會。與此同時,我國政府還專門立項,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的國際發展趨勢、基本原理及內容進行了研究。
1998年2月,原勞動部主管領導做出批示,同意有關方面的建議,在國內發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并對企業試點實施。
1998年8月,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試行標準,并應一些企業的要求進行了試點實施。
在我國石油、天然氣及石油化工行業也借鑒同行業的方法,在其領域內實施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HSE)。在我國交通行業,交通部要求國內各航運公司根據國際海事組織的《國際船舶安全運營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則》(簡稱《國際安全管理規則》或ISM規則),對其客船,500噸級以上的油船、化學品船、氣體運輸船、散貨船和載貨高速艇實施安全管理體系并取得認證。
國家經貿委安全生產局成立后,委、局領導都十分重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標準化工作,把它作為國內安全生產管理的一件大事,目前已頒布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試行標準,同時建立了國家認證制度。在我國實施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將會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系統的、結構化的職業安全衛生自我管理機制,進而提高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水平,幫助企業滿足有關法規要求,促進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
1.3 復習要點
如何理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化由來的兩個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