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人為本”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社會對安全生產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建筑企業的安全管理模式、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如何與新形勢相適用,提升企業整體安全管理水平,應是當前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最具危險性的行業之一
1998年以來,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在6%以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居第四位,僅次于工業、農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建設投資的不斷增長,帶來了建筑行業和建筑市場的繁榮。但是,建筑業規模的持續擴大也給建筑安全生產帶來很大難度,安全生產整體形勢嚴峻。據統計,全國建筑生產安全事故:1995年,發生傷亡事故1719起,死亡1869人;1996年,發生傷亡事故1544起,死亡1788人。2000年,發生傷亡事故934起,死亡986人;2001年,發生傷亡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2002年,發生傷亡事故1208起,死亡1292人;2003年,全國建筑施工發生事故1278起,死亡1521人。建筑業已經成為我國所有行業中僅次于采礦業的最危險的行業。分析所發生的事故,企業安全生產保證體系不完善或運轉不靈,違章操作、違章指揮、冒險蠻干,這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難點難在哪里
(一)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認識上存在缺陷。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主體,經濟績效成為企業優先考慮的問題。企業負責人沒有認識到安全生產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企業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安全投入,在安全與效益、安全與生產上往往選擇后者,一味強調施工進度,輕視安全生產,在僥幸中求安全。
管理體制存在缺陷。承包制度本身無可厚非,但不少企業將它變成以包代管、掛靠隊伍、轉包的代名詞,企業坐收管理費。好的簽個安全協議,出了問題承包人負責,但缺乏對工程安全的日常預防性管理,不管不問,甚至出現了企業管不了項目經理的現象。隨著企業改制,家族性企業增多,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同時企業管理層不穩定,管理人員與企業變成單純的短期雇用關系,這種關系必然導致短期趨利行為。可見體制上的缺陷是導致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不完善、不健全的一個根源性因素。
人才儲備存在缺陷。青島市建筑企業的主體隊伍是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在發展中受歷史條件(如鄉鎮企業地位、學生分配制度等)限制,加之近幾年企業改制,企業沒有樹立長遠發展觀,人才缺乏,管理粗放。據統計,青島市建筑業從業人員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的有2.3萬人,僅占從業人員的10%,而這些人員又大多分布在企業認為比較重要的施工、技術、質量、經營等部門,在安全管理崗位上的較少,安全管理存在“想管不會管”的現象。
(二)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
建筑行業生產力整體水平低下。我們在安全生產技術設備的研究開發,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和應用等方面,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就是與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相比,也有較大差距,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更低。同時決定生產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勞動力,整體水平也相對較低。據有關資料統計,經濟發達國家高級工占從業工人的35%以上,我國僅占7%左右。建筑行業的從業人員由于80%以上屬農民工,大都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培訓,高級工所占比例更低。
市場行為不規范。 目前部分工程項目不履行法定基建程序,逃避政府監管,業主指定分包隊伍肢解工程,甚至招用無資質建筑隊伍,對安全生產管理造成極大危害。此類問題在城鄉結合部、各類工業園區和村鎮建設中尤為突出。此外,由于工程規模與隊伍規模嚴重失衡,使施工企業處在非常不利的弱勢地位,部分業主誠信意識嚴重缺失,壓縮施工企業的利潤空間,拖欠工程款和安全防護費用,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帶來難度。
從企業自身做起
(一)安全生產:對企業負責與對社會負責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現代管理學理論奠基人杜拉克對企業管理做過經典描述。管理有三大任務:一是實現機構的特定宗旨和使命;二是使機構的各項工作具有“生產性”,使員工能有所成就;三是掌握機構帶來的社會沖擊,并履行其社會責任。對企業機構而言,“經濟績效”便是其宗旨和使命,也是衡量一個企業優劣的控制指標。管理如果不能生產出經濟效果來,便是失敗。同時,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作為社會的一部分而存在。所謂企業的好壞,絕不能以其企業機構來衡量,只能以社會立場來評判。而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企業的“經濟績效”和社會責任來講都是極大的打擊,有時往往是毀滅性的。頻發安全事故的企業,不可能帶來良好的“經濟績效”;剝奪了人的生存權利,是對社會的最大沖擊。從此種意義來講,安全無保障,事故頻發的企業必定為社會所唾棄。縱觀國際大企業無不將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柯達公司始終貫徹的一條原則就是:將可能出現的任何危險和不安全作業行為趕出工作現場。員工進場培訓的第一堂課就是安全;進入崗位前的第一堂課還是安全。每周辦公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報告安全工作,即使沒有造成任何傷害事故的苗頭,都必須提出書面報告。在這里安全已成為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文化。
(二)經營理念:誰來決定成功與否
企業的發展要有一個綱領性的理念,即關于企業宗旨和使命的設定。成功的企業家都必須對“本企業是個什么企業?應該是個什么企業?將是個什么企業?”做出準確回答。否則,他所經營的企業必定為短命企業。一個企業是個什么企業,不由其名稱決定,也不由其章程決定,而是由顧客需求、市場環境以及政府政策導向等諸多因素決定。
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市場經濟相信實力,不相信眼淚。在市場上只有處在兩極的企業才能獲得成功:一是市場的領導者,一是專業服務——提供有限產品或服務,但在滿足本行業特定需求方面有獨到之處。中間地位極不穩定,甚至難以行得通。不論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還是家族式管理企業,在市場經濟游戲規則框架下,只有找準企業定位,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從根源上消除以包代管、非法轉包、非法掛靠等違法行為,企業的安全自我保證體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三)目標責任:真實可靠,重在落實
嚴格實行目標責任管理是企業搞好安全生產的根本性措施。沒有目標的管理,是一種盲目、無序、粗放的管理;沒有責任的管理,再準確的目標也將成為枉談。
找到真實具體的目標。目標責任管理的首要任務是找出組織中的明確目標。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目標相對明確,各類有關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是用鮮血換來的總結,是政策要求,也是企業必須遵循的工作規范。在設定目標時,應及時了解政府管理的走向,突出重點。政府的管理要求是在對宏觀形勢把握前提下,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突出問題的強制規范,以及對可能發生問題的前瞻性要求,企業必須將其列為重點工作目標,確保落實。否則,企業將面臨政府的嚴厲處罰,同時別人血的教訓極有可能在自己的企業中重演。
落實責任,建立測評辦法。目標責任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行為決定,是實現目標。目標的實現必須通過特定的機構、特定的人員。沒有明確的責任劃分,要么形成業務交叉,推諉扯皮,浪費管理資源;要么形成管理缺位,無人實施。為此,責任明確是確保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為確保責任落到實處,企業必須建立一套運轉有效的責任目標履行狀況的測評辦法和獎懲辦法。通過測評,考核績效,完善機制,通過獎懲確保責任落實。無獎懲的測評將失去存在的意義,目標責任的落實也將變成空話。
此外,安全目標責任管理要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有機結合,突出安全管理的系統性、預控性和可操作性,達到自我預測、自我檢查、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目的。同時全面強化教育培訓,使相關人員熟知目標、熟知標準、熟知責任。應該說教育培訓是安全生產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不從根本上解決人的不安全因素,談搞好安全生產只能是空中樓閣。
政府的作用
(一)加大整頓市場力度
嚴肅查處無證施工、非法轉包、非法掛靠等違法違規行為,實行嚴格的市場清除制度,加強對城鄉結合部、村鎮建設和各類開發區的執法力度,實現管理重心下移。特別要強化對業主違法發包、肢解工程、指定分包隊伍的查處力度,不斷促進企業的自我守法意識,規范建筑市場秩序。
(二)轉變政府監管方式
以《安全許可證》管理為契機,實現管理重心前移。要改進政府的安全檢查方式,從以往重點對施工過程實體安全的監督檢查,轉變為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自保體系建立與運轉狀況的監督檢查,從以往告知性的檢查,轉變為隨機抽查、暗訪及巡查為主,增大安全監管的覆蓋面。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加大追究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
(三)加固技術保障體系
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針對有關安全生產的關鍵性、綜合性的科技問題,開展科技攻關,推廣科技成果,對研發推廣安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單位,給予政策支持,加大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使施工現場的防護設施達到標準化、工具化,現場安全防護的各個重點環節和部位都有技術作保障。同時,淘汰落后工藝、落后設備,提高安全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綜合防御能力。
(四)對落實安防費用提供政策支持
在明確安全防護費用標準的基礎上,政府管理部門在招投標、安全報監、施工許可、現場檢查等環節,將安全防護費用作為重點監控內容,安全防護費用達不到標準或將安全費用作為競爭性費用的,不予招投標;施工前業主安全費用撥付不到位的,不予辦理安全報監和施工許可手續;施工過程中業主弄虛作假不及時撥付安全防護費用,或施工企業未專款專用,致使施工現場安全隱患嚴重,甚至發生傷亡事故的,對業主和施工單位進行嚴肅查處。
(作者單位:青島市建筑工程管理局)
下一篇:OHS體系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