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企業或一個項目來說,安全是企業獲得效益的先決條件。安全管理到位,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減少,能起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
而所謂體系,指的是企業進行管理的一種模式,企業所有的員工都是這個體系的一部分,都在各自的崗位發揮著各自的作用,都按照體系規定的操作程序來進行運作。一個好的體系,不僅可以使企業的管理有章可循,為安全地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創造條件,更可以使企業不斷創新、改革,提高自身的價值和競爭力。
國際上已經對體系的標準有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審查評價方法,并將體系分為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三大體系,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定期對企業體系進行認證。
安全管理貫標的三大特征
一、系統性
影響安全生產各個方面的工作,稱為安全管理的要素,而每一個要素,都有一個或多個活動組成。因此,實施要素管理的過程就是運用安全規范和標準及其原理與方法,對日常各項工作進行系統管理的過程。整個體系的運行,都遵循PDCA(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和Action〈改進〉)循環這樣持續改進的步驟,任何工作都要做到先有計劃,然后實施與運行,再采取檢查和糾正措施,最后進行管理評審。循環完成后,根據評審結果對工作內容或程序等進行改進,并再次按照PDCA的順序繼續運行,從而實現持續改進的目的。
二、預控性
在要素程序標準中,必須規定相關的活動內容要求,通過計劃、檢查或其他預防措施,在事故形成之前將其可能性消滅,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安全管理的預控性。例如在施工前要編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計劃及環境管理計劃,要對現場有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并制訂相應措施來降低它的發生機率,減少有可能造成的損失,從而系統地控制施工過程中的危險環節。發達國家認為,只要措施到位,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而我國在制定目標時還允許輕傷率存在,由此可見要與世界接軌,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三、實用性
安全要素管理離不開要素程序、標準、文件的支持,其特點應該和質量保證體系一樣,容易被員工理解和執行,同時要注重其實用性。如制訂公司項目管理手冊,應將公司的各工作分項列出,并對各工作內容、程序都作詳細說明,包括責任部門及需要留存的記錄等文件,使項目的每個部門都可以輕松地根據手冊內容,順利地將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完成。
符合體系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
要將安全管理與體系管理融合,就要以體系管理理念為指導來制訂安全管理工作的內容,讓安全管理符合體系標準的要求。
.一、堅持遵章守法
建筑行業是一個高危險的行業,國家針對建筑業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來約束企業行為,大部分制度都是強制性條款,是國家的最低標準。企業應根據這些制度來制訂自己的管理標準,這些企業內部的“章”和“法”的標準應比國家規定的更高、更嚴,并且要將其作為企業承諾的底線。企業制訂的內部標準應該具有可操作性。
二、堅持預防為主
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三大標準都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所謂預防就是為了一切工作的實施都受控而采取的措施。控制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效果最優,防患于未然。
在項目開工前,要根據標準指南編制適合于此項目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計劃和環境管理計劃;建立危險源清單、風險清單和環境因素臺賬;對現場進行危險源辨識,評價重要環境因素;制訂各種安全技術方案以便指導安全生產;編制應急預案與響應措施;等等。
預防為主并不排斥過程管理和事后總結,預防應充分關注活動的各個過程。只有考慮細致周全,措施制訂合理,過程認真落實,才能收到好的預防成效。
三、堅持持續改進
是否能夠持續改進是判斷體系好壞的最重要的特征。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三大體系標準都是基于戴明管理模式PDCA循環來制定的,現場的安全管理也要以PDCA循環的方式來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計劃包括前期的管理計劃、安全技術方案的編制等。然后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這些計劃,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例如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制訂各項管理責任制度、搭設臨邊防護,安裝輔助設施等。項目安全部門制訂安全檢查制度,在現場施工過程中以檢查等形式進行監測和測量,發現問題后立即整改或向責任部門、單位下發整改通知單,要求定時間、定人員、定措施進行整改。如果需要采取糾正措施時(如多發性不符合項、重大事故、內外審不符合項等),應組織有關人員制訂糾正措施,并明確實施單位、完成時間和驗證單位。對于所制訂的糾正措施,應通過評審得到最終確定:糾正措施能否消除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根源,確保其不再發生;糾正措施是否與問題的嚴重性和伴隨的影響相適應;糾正措施能否得到有效地實施。待糾正措施被確定后,則填入糾正措施記錄并發給所確定的實施單位、驗證單位。這最后一步可以充分體現出安全管理體系的自我改進功能。
四、堅持明確職責
明確職責有助于企業、項目的規范化管理,對于安全管理來說更為重要。分工明確、責任明確,可以使體系中的所有人員對自己的工作充滿責任感,充分調動起認真負責的積極性,避免產生空白或例外的部分存在。項目領導在確定了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目標后對目標進行分解,制訂項目管理的部門職責和人員職責,并將目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及人員,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還可以制訂比較適合的獎罰制度,以輔助營造職責明確的環境。如,當安全事故發生后,項目要組建調查小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并出具事故報告,根據職責分析對其中的責任人員或部門單位進行懲處。
安全管理職責明確的工作重點在于確定流程,對于如何計劃、如何實施、如何檢查、如何改進,就如同編制安全技術標準一樣,依據國家、地方的法律法規并結合本企業、本項目的特點制訂出一套完備的、職責分明的工作程序,形成標準化管理。
五、堅持證據說話
在安全管理中,只有提供許多記錄和證據才能說明管理是符合要求的。常用的文件有依據性文件和證實性文件兩種。依據性文件主要為了有的放矢,規避風險。例如,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計劃、安全技術方案等都屬于此類;證實性文件的作用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證實活動的真實性,并可以起到追溯作用。包括監測與測量紀錄、各種檢查記錄、安全教育記錄、整改通知單、罰款單等。通過這些記錄可以看到整個過程管理的情況,如發生安全事故,這些可追溯的記錄就可以作為證據,從中找出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清事故責任。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記錄都必須完整,包括時間、人員、結果等信息,而且必須真實可追溯,不可事后補錄,那樣就失去了記錄存在的意義,而且要落實到紙面,不可以口頭形式進行交底等。因為法律規定在無其他證據證明的情況下,口頭說明不能作為有效證據。
六、.堅持全員參與
過程管理的核心是人員素質,完善的施工計劃及組織需要人來執行和實施。
“以人為本”不僅是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是建筑行業及安全管理的重要理念。培訓要素是調動人員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一個關鍵的支撐點,尤其應增強對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及新材料的學習。加強技術培訓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等都是提高工人素質行之有效的措施。培訓可以采取盡量多的可視形式,比如播放幻燈、視頻類資料,現場演習演練做示范等,能夠提高培訓與教育的成效。而作為管理人員更應該對各種技術了如指掌。對于安全管理人員,不僅要懂得各種安全規定,還要懂得建筑各分項的施工工藝,只有了解了流程才能知道哪里是危險的,哪里是需要重點控制的,做到有的放矢。
安全工作不僅僅是安全部門或項目領導的責任,而是需要所有人員的參與。技術部門在工作開始前出具各種安全施工技術方案,提供技術支持;工程部門要在分工時考慮工作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并對工人做有可操作性的技術交底,為工人提供足夠的安全設施;物資部門要對施工材料質量認真檢查,不讓劣質或損壞的材料流入現場,并對存放材料安全負主要責任……企業和項目還要加強團隊建設,營造團隊文化,使各部門之間共同協作、配合與支持,積極交流溝通和協商,促進個體與團隊的共同成長。
好的體系不一定可以立即或完全終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卻可以讓項目生產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逐漸向零事故目標靠近。貫徹體系標準,不僅將安全管理變得實用易行,有針對性,符合實際要求,更讓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斷自我改進與完善。
上一篇: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
下一篇:應急突發事件處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