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目前有許多企業按照GB/幾8(X)1標準建立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吸取了西方先進企業管理的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由于受傳統安全管理對某些安全問題理解上的誤區影響,目前有的企業在理解和運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時存在一定的誤區,造成實際管理與現代(按照GB月28田l標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存在差距和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因此只有充分理解現代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作用和適用范圍,才能正確運用其為企業正確有效地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提高管理的準確性和效率。
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常見的理解誤區
2,1安全第一和安全無小事
傳統的安全管理中常常強調的就是安全第一和安全無小事,既是一種宣傳口號也是一種安全管理指導思想,目前有些企業則并不理解其真實含義,強調事事都要將安全工作放到首位,事事都要有安全措施以體現“安全第一”和“安全無小事”,有時就會造成效率低下和“安全過剩”。
“安全第一”和“安全無小事”其本質上是一種定性的戰略思想,其本意是強調在日常工作中時刻要有安全意識,要時刻考慮安全,不能忽視安全問題。但在對日常工作考慮安全后,要根據分析的結果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有效地管理。在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日常工作中,通常是通過危害(或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這時就體現了事事要考慮安全的“安全第一”和“安全無小事”戰略思想。
安全管理是需要成本的,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之根本,合理合法的安全投人是必須的,而不必要的安全投人則是一種浪費,應避免由此造成的小題大做和“安全過剩”。不加分析地空喊“安全第一”和“安全無小事”,實際上是背離了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危害(或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原則。
2.2消除安全隱患
首先必須明確安全隱患是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服務之中。我們必須正確對待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活動和服務中安全隱患,不能不加區別地一概要求消除安全隱患,而是通過辨識產生安全隱患的危險源,對這些危險源進行科學評價,針對評價出的可能帶來不能承受或不愿承受的風險的危險源,確定與所識別的這些危險源有關的活動和服務,對這些活動和服務采取(目標管理或運行控制)措施進行控制,將其風險降至能承受或愿意承受的范圍內而不是將風險降至零。
2.3安全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安全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安全問題平時這么強調還有問題,不講還得了”。這是以前傳統安全管理經常會掛在口頭的話,目的是要求人們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其用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實際應用起來效果則不一定好。強調安全意識是要求人們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應該時刻具備洞察危險源或危險因素和準確判斷重大危險源的能力,并具備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控制或躲避風險的能力,而不是不根據具體情況時刻重點強調安全。如果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論涉及的危險源的風險大小而一概而論地重點強調安全,就會造成重點不突出,使人們在日常工作中抓不住重點,而且會給人們造成一種麻痹思想或抵觸情緒。實際上,只要時刻強調準確評價出風險較大的重大危險源、采取適當措施對其控制的重要性并加以實施即可,對于風險很小的一般危險源只要采取一般措施或加以關注即可,沒有必要對一般危險源的管理多做強調,否則投人產出比不合理。
另外,對于準確評價出風險較大的重大危險源、采取適當措施對其控制的重要性并加以實施,如果實施控制的人員具備相應的安全意識和控制能力,也沒有必要時刻或經常性地對其記性強調或強化教育,否則會增加其麻痹性,減弱其敏感性、減弱其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
“安全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本意是提醒人們應該時刻具備安全意識。所謂安全意識就是要下意識地考慮安全注意事項,要將安全意識“銘刻在腦子中、融化在血液里”而不是將安全天天掛在嘴上。對于已經具備安全意識和能力的人是不需要時刻對其提醒和監督的,對于缺乏安全意識和不具備安全管理或操作能力的人則需要換崗、培訓、教育、提醒和監督直到其具備安全意識和能力。實際上,換上誰也不會愿意別人天天在耳邊提醒安全注意事項或受到監督。
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講,人的自覺性(或主觀能動性)與被監督程度成反比;沒有必要的安全培訓教育或監督可能會增加人們的抵觸或反感,進而降低對安全管理的敏感度和興奮度;適當強調安全會增加人們的緊張感,過分強調安全會使人們的這種緊張感轉化為“過度緊張感”或麻木感,在這種“過度緊張”或麻木狀態下會使人們的反應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下降,反而導致不安全因素增加,這就是為什么在“生產安全月”中反而事故會增加的原因之
2.4安全管理僅是管理危險事件和事故隱患的
傳統的安全管理通常被認為僅是管理危險事件和安全隱患的,是管理具體的問題的,談到安全管理往往要針對具體的對象、事情或人,忽略了針對事物的因果關系及偶然必然性的考慮。或者說傳統的安全管理主要注重了安全的微觀或“定量”管理,容易忽略宏觀的客觀規律性或“定性”的管理。
事物的發展都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同樣原因可能由于實現的過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這也是自然科學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之一。不了解或不理解這一點的話,在工作中就容易形成主觀意志、不自覺或不經意地違反客觀規律,會造成管理結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或適得其反的現象發生。
事物的發展還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對于有些是必然發生的結果而言,有的是可以預見的,如果預見的后果或風險是不可承受的則應該制定措施將風險降到可承受的程度;如果遇見的后果或風險是可承受的則可以保持以往的管理,并且要加以關注以避免風險升到不可承受的程度;如果對于后果或風險是不可承受的必然性置若周聞或置之不理的話,就必然會得到必然的不可承受的后果或風險,正可謂“惡有惡報”。
對于有些是偶然發生的結果而言,有的是可以預見的,同樣如果預見的后果或風險是不可承受的則應該制定措施將風險降到可承受的程度;而有些是不能預見的或者是突發事件,雖然在日常存在相應的管理甚至是加強了管理,但是還是不能避免突發事故的出現,對于此類偶發事件可以稱之為“概率事件”,如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和周期在統計上有一定的規律,飛機飛行的架次失事率為三百萬分之一,全國每年發生的重大生產經營火災事故與經濟發展的規模成正比等等,這些“概率事件”的發生比率或相對數量基本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并不因為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減少。對于這些“概率事件”的管理必須端正態度,不能僅存僥幸心理,采用取概率論和統計學的科學思路和方法對待可能存在的“概率事件”。盡可能培養尊重客觀規律和良好的安全習慣、采取充分適宜的措施降低不良“概率事件”出現的可能,不良“概率事件”就可能出現在別的安全管理相對薄弱的地方。
“概率事件”管理僅是概率管理中的一部份,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概率管理的內容,例如勞動或安全防護用品的穿戴或佩帶就屬于比較典型的概率管理的內容。實際上,從現代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理念而言,勞動或安全防護用品的穿戴或佩帶是要求操作者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降低“概率事件”出現的概率或可能性,并不是傳統安全管理上認為的狹義上的避免傷害事件的發生。不了解或不理解這一點的話,在工作中就容易造成管理結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或頻頻違反勞動或安全防護用品的穿戴或佩帶制度的現象發生。對以下問題而言,傳統安全管理與現代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理念是有差別的,理解上的不同也會造成隨之管理方式方法的差異,從而導致結果或效果上的不同。
因此,我們不但要注重在生產經營時從“人機料法環”方面加強“定量”安全管理措施,也要借鑒西方現代企業的安全管理思路和經驗,從“定性”角度理解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尊重客觀規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和提高管理效率。
2.5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目的是管理人身健康和安全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對事故的定義或解釋為:造成死亡、疾病、財產損失或其它損失的意外事件。對危害的定義或解釋為: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由此可見,《規范》強調了能夠造成死亡、疾病、財產損失或其它損失的意外事件都屬于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事故范疇,或者說凡是用人單位的(或實事上可以以用人單位名義進行或用人單位涉及的)任何可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原因都屬于其職業安全健康的管理范疇。因此,無論是由于什么原因,只要可能造成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就稱之產生或發生了危害或風險—就出現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對象。傳統安全管理在早期主要注重對人員傷亡、疾病的管理和對生理、自然或地理工作環境的考慮。而《規范》或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又考慮了財產損失和非限定意義上的工作環境(也包括心理上的工作環境)。傳統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是防止或減少人員傷亡、職業病并由此帶來的財產損失,而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在傳統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又包括了職業相關疾病和獨立于傷病之外的財產損失的管理。由此可見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的內容比較廣泛,其涉及范圍要大于傳統意義上的安全的范疇。《規范》中“職業安全健康”的范疇可以包括與生產經營或職業相關的、包括一定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方面的含義,既包括了傳統“安全”的內容又超越以往“安全”的概念,屬于一種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或人財物風險管理的理念。另一方面,傳統安全管理一方面是針對創造生產安全條件、保護員工人身健康實施的管理,如消除設備、設施或生產工藝上的不安全隱患,為員工提供相應的勞防用品、定期實施健康狀況檢查、防止或控制職業病等,另一方面是對出現事故的處理或應急管理,如事故“三不放過”、逐級調查處理、限期整改、為患職業病的員工提供治療等。而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除了要考慮這些直接影響員工安全和生產正常與否的因素外,還要考慮那些可以間接影響員工安全和生產經營的風險或“不安全”因素。如決策失誤可導致經營失敗造成的財產損失;重復引進或重復建設可造成資源嚴重浪費;教訓總結不夠而屢次犯錯;領導工作方式的不適當可導致虧損或傷害員工的心理(進而可能導致生產經營上的損失或事故);管理過于繁瑣或嚴格造成員工精神負擔過重導致身心損傷,進而造成的心態失衡、思維不正常、反應和敏感力下降、思維和判斷能力下降,并可能導致工作失誤或更大的人員財產損失;市場或工作適應力差造成壓力過大導致亞健康或疲勞過度;有時由于片面地“減員增效”引起勞動強度過大導致精神過度緊張、神經衰弱或造成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體力透支導致疲勞過度、亞健康或其他疾病等職業相關疾病。
3結束語
相對于傳統安全管理偏重于采取技術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而言,按照GB/長以刃標準的原則實施的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更強調了(用正確經營的觀念和管理思路)從決策和策劃中持續保持危害或危險源的辯識和風險評價管理,根據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包括企業具體情況)及其變化制定持續適宜有效管理和操作制度,從過程中盡可能減少或控制不能承受的風險和事故的發生,(采取適當的管理和技術措施)有準備地減少風險和事故帶來的損失,具備充分適宜和合理的安全意識,并據此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持續合理合法生產經營及持續發展的整體目的。
下一篇:建立OHSAS存在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