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交通道路的飛速發展,公路隧道不斷增加,隧道發生火災事故的情況也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做好隧道滅火救援工作,是消防部隊廣大消防官兵時刻面對的問題。筆者對云南省大理州九頂山隧道滅火救援實戰演習情況做一分析。
1隧道及撲救力量情況
隧道發生火災后,火勢蔓延和煙霧流動較快,嚴重威脅隧道內人員的安全,急需搶救和疏散受煙火威脅的人員。
1.1九頂山隧道基本情況
云南省大理州九頂山隧道是214國道線上的一個重要咽喉,是大理州境內洞距最長、云南省第二長的隧道,分上行線和下行線,其中上行線隧道長3204m,下行線隧道長3199m,單洞寬10.6m,高7.4m,常年主導風向為東風,風力3級。為預防和有效處置隧道火災事故的發生,在隧道建設時,就已經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電視監控系統、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標志等消防設施,并組建了編制為8人的專職消防隊,配置了福特水罐車和東風145泡沫車各1輛。
1.2公路隧道災害特點
煙霧大、溫度高。由于隧道內空間狹小,一旦發生火災,難于自然排煙。隧道橫斷面小,道路狹窄,火勢蔓延快,人員、車輛、物資疏散困難。隧道發生火災,由于缺乏照明,煙霧濃度大,能見度低,撲救難度大。
1.3大理州消防裝備及實力
大理州共有公安消防中隊1O個,特勤中隊1個,指戰員202人。裝備主要有平臺登高車、泡沫消防車、搶險救援車、干粉泡沫聯用消防車等各種消防車41輛,正壓式空氣呼吸器210具。通信器材有350M基地臺3部、車載臺21部、手持臺54部。大理州共有政府專職消防隊3個和企事業專職消防隊6個,消防隊員l16人。裝備主要有照明車、干粉消防車、泡沫消防車、水罐消防車等19輛。
2災情事故設定
2005年8月12日15時,一輛從昆明駛往大理方向的油罐車在剛駛出九頂山隧道下行線出口1O0m處時,駕駛員因緊急避讓一名突然橫穿高速公路的男性村民,造成油罐車與緊隨其后的一輛亞麻貨車和一輛載有硫磺粉的東風貨車三車追尾相撞的嚴重事故。油罐車發生泄漏并引發連續爆炸,頓時,隧道上空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并引燃了亞麻貨車和硫磺粉貨車,油罐車和亞麻貨車駕駛員棄車逃離。載有硫磺粉的貨車駕駛員和1名乘客被困在駕駛室內。
九頂山隧道監控中心通過監測系統發現隧道外發生火災,立即在信息板上發出“隧道外發生火災,禁止車輛通行”的警告,并啟動隧道相關設施。同時,九頂山隧道專職消防隊立即出動1輛福特水罐消防車、1輛東風145泡沫消防車和8名消防隊員趕赴現場救援。幾乎在同一時間,隧道內又連續發生了兩起事故:一是距下行線出口約500m處,一輛大型客車與一輛中型客車追尾相撞起火燃燒,車上有21名乘客被困;二是同一方向的距下行線出口1500m處,一輛油罐車和一輛貨車也追尾相撞引發火災。
3事故處置
“情況危急!”隧道監控中心立即向大理州消防支隊l19指揮中心報警。大理州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警后立即出動2輛指揮車,先后調動大理消防特勤中隊、大理市消防一中隊,共計13輛消防戰斗車、75名指戰員火速趕往3個事故點進行處置,并迅速成立了火場指揮部。火場總指揮員、大理州公安消防支隊領導針對隧道內外多種災情并發的情況,迅速向大理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消防總隊報告,請求增援。大理州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了《大理州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調集公安、交警、醫療、電力等相關部門趕赴現場協同處置。云南省消防總隊也啟動了《滇西滅火救援協作區跨區域滅火救援預案》,迅速調集滇西滅火救援協作區的麗江、怒江、保山、I臨滄、迪慶、德宏消防支隊進行增援,使參戰官兵達到了300多名,各種消防車3o余輛。一場緊張有序的滅火救援戰斗由此展開。
《滇西滅火救援協作區跨區域滅火救援預案》是云南省滇西片區七州市公安消防支隊針對各地可能出現的災害事故,以“救人第一,防護第一,安全第一”為指導思想,在云南省公安消防總隊和滇西滅火救援協作區跨區域滅火救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本協作區跨區域滅火救援預案和各地災害事故處置預案的要求制定的消防部隊滅火救援預案。
滇西滅火救援協作區由大理、麗江、怒江、保山、臨滄、迪慶、德宏七州市公安消防支隊組成。消防實力總計35個公安消防中隊和1個特勤中隊,指戰員770人,各種消防車共計116輛。
為指揮好這些來自不同單位、不同體制、不同裝備的救援力量,成立了由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長任總指揮的演習總指揮部,下設火場指揮部,由大理州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任火場指揮部指揮員。火場指揮部又將救援力量分為專家技術組、參謀組、三個分指揮部、協作區增援組、疏散組、醫療救護組、交通管制組等九大組,圍繞警戒、破拆、救人、堵漏、排煙、照明、洗消、疏散、滅火等環節進行協同作戰。
15時20分,3個事故點被困人員全部疏散到安全地點,泄漏點得到完全控制,火場總指揮員下達了總攻命令。火災撲滅后,消防人員對泄漏的油品實施堵漏,洗消組人員對參戰的指戰員和車輛進行洗消,防止中毒和污染。
15時30分,各災害事故點全部處置完畢,16時整,經過近1個小時的激烈戰斗,3個災害事故點已全部處置完畢,演習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實戰演習是一次跨區域多方面調集消防力量的協同作戰,得到了前來觀摩的公安部消防局領導及各位專家和省、州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是一次隧道滅火救援實戰的大膽嘗試,為全省、全國隧道災害事故的處置提供了寶貴經驗。
4經驗與體會
4.1領導重視,周密部署
為確保此次滅火救援實戰演習取得實效,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先后兩次召開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協調會,研究論證可行性方案,部署演習任務,從思想上、認識上進行了統一,為整個演習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省消防總隊領導親自掛帥,率領總隊工作組進駐九頂山隧道演習現場參與演習籌備工作,對演習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了仔細推敲與研究,確保了整個演習工作的周密實施。
4.2組織嚴密,措施得當
根據災害事故處置程序的要求,按照“就近調集、充分利用隧道內部固定消防設施和加強第一出動”的原則,對隧道專職消防隊、協作區各消防支隊以及社會共同參與處置的力量,依次進行了調集,確保了整個演習中力量部署層次清晰,指揮得當。
4.3主題鮮明,指導性強
九頂山隧道滅火救援實戰演習作為云南省滇西協作區演習的課題,是云南省消防總隊和大理州消防支隊黨委在認真調查研究后確定的,緊扣云南省消防總隊“圍繞一個中心(昆明),構建三個協作區(滇中、滇西、滇南)”的跨區域滅火救援理念,結合協作區內隧道事故多發、處置程序復雜和組織指揮、通信保障、后勤保障難的特點,達到了鍛煉官兵的思維能力,鍛煉各部門、協作區各支隊間的協同配合能力,鍛煉指揮員的組織指揮能力。強化協作配合意識,解決隧道事故通信保障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兩個薄弱環節。
4.4災情設置,合理恰當
在對協作區災害事故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立足協作區隧道事故多發,處置困難的實際,以協作區內最長隧道一九頂山隧道作為實戰演習對象,設定了交通事故、火災事故、化學危險品泄漏事故,達到了處置程序復雜,有效檢驗消防部隊戰斗力,確保演習安全和效果的目的。
4.5組織指揮,程序正確
根據事故處置的要求,按照有關規定,整個演習由大理州人民政府領導負責組織指揮,按照先轄區后協作區的原則,進行力量調集,確保了整個演習現場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在實戰中,牢固樹立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始終把積極搶救人的生命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嚴格按交通事故處置、火災事故處置、化學危險品處置的要求對事故現場進行了處置,達到了通過實戰實現科學練兵、素質強警的目的。在通信方面,組建三級無線通信指揮網,以350M無線常規通信網為主,350M無線通信集群網為輔,確保了整個演習中的通信聯絡不問斷,使各級指揮員的命令與指示清晰地傳達到每一位參戰官兵。
4.6立足實際,著眼未來
實行跨區域多方面調集消防力量協同作戰,是新形勢下撲救重、特大火災和處置各類惡性災害事故的重要戰略決策,也是充分發揮消防部隊多功能化,奪取重、特大火災戰斗勝利的必要措施。此次云南省大理州九頂山隧道的滅火救援實戰演習,必將成為規范和統一跨區域滅火救援作戰的典范,建立和完善跨區域滅火救援新機制,實現決策指揮的科學性,力量調集的快速『生,協同配合的緊密性,滅火戰斗的速勝性,充分發揮滇西協作區消防力量和器材裝備的整體優勢,全面提高滇西協作區消防部隊大兵團協同作戰的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5隧道滅火救援工作的思考
(1)隧道通信保障能力有待提高。隧道中的無線電通信是隧道滅火救援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但一直是困擾消防部隊通信保障的難題,目前使用的350M無線通信,由于通信距離有限,常常出現通信網盲區,無法滿足滅火救援需要。
(2)協作意識亟待加強。由于隧道滅火救援涉及單位多、裝備多,如何達到人與裝備、技術的最佳結合,是各級消防部門進一步研究探討的課題。
(3)交通管制有待提高。隧道是高速公路的咽喉,車流量大,一旦發生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如何有效管制,是隧道滅火救援工作的一大難題,值得有關部門深思,以提高有效處置能力。
上一篇:搶跑“生命黃金半小時”
下一篇: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