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使安全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反違章思路何處尋?
實踐證明,真正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最有效的是注重安全文化的培育,營造一種良好的安全氛圍,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講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真正將安全做好。沒有一種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安全機制,職工也就沒有形成預警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作業習慣,相當多的人不能自覺的執行安全法規,大打折扣,極少數人甚至有抵觸情緒,這是違章作業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在反違章上要積極提倡“無責怪”的安全文化,“無責怪”文化是基于“絕大多數員工都想遵章守紀”為前提的,它是一種真正的“人和”安全文化。簡單說來,不是通過“責怪”來約束違章行為,而是通過深入分析違章的原因來避免其發生。這種文化避免了“以獎代管”或“以罰代管”,從而更有利于對違章的誘因進行系統分析。
違章的誘因相當復雜,它包括違章人的政治思想素質、個性心理素質、對規章制度的自我約束能力、非理智行為的心態因素,如:心理疲勞、錯覺、僥幸、麻痹、冒險、敷衍、依賴、緊張和不良習慣等;不正常心態,如:懶惰、馬虎、急躁、恐慌、硬撐、盲目自信等;安全意向素質,如:安全意識、安全態度、自我防衛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三不傷害”意識;業務技術素質,如:基礎理論、專業技術、崗位業務和安全知識、操作技能、現場經驗、互相配合的協調能力、在事故狀態下的意志力、果斷力和應變力等。要真正弄清這些違章誘因,沒有違章者的配合,幾乎是不可能的。弄清違章的誘因、把好“脈”后,反違章措施及策略才能對癥。
可見,通過有效的安全管理派生出良好的安全文化十分重要,進而達到“無責怪”的人和安全文化境界,這更需我們團體下翻苦功夫。有了這種“無責怪”的安全文化才能發揮各業務部門的群體效應,形成反違章常態化的長效管理機制,安全大壩則長固不潰。
上一篇:抓安全 要靠文化的力量
下一篇:安全文化建設的安全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