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許多單位都舉辦多種類型的“安全知識競賽”,選手們在比賽時競爭激烈,場面、氣氛活躍,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有的參賽選手經過幾輪角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實在可喜可賀。
其實,對“安全知識競賽”這類的活動,取得什么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競賽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對一個企業來說,不論是舉辦安全知識競賽或安全月活動等,都是“安全文化”的一種形式,企業要通過各種類似形式的活動,讓職工在頭腦中形成安全生產的意識和觀念,增強職工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從而保證企業生產的安全穩定運行。
“安全文化”是近幾年才提出的一個比較新的管理概念,與傳統意義上的安全教育不同的是,它把安全教育融人文化的氛圍之中,給安全教育本身注入文化的內涵。眾所周知,文化對于人有一種癌染、熏陶、浸潤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當安全教育變成安全文化時,企業里的各種安全規章制度就不再是印在紙上或貼在墻上的條條框框,而是變成了職工頭腦里的一種理念,一種思維模式。
人的大腦的思維有一種慣性,稱為慣性思維或思維定式。正如我們經常教育兒童飯前要洗手一樣,時間長了就在兒童的頭腦中形成了“不洗手不能吃飯”這樣一種概念,因此在吃飯前習慣上就要先去洗手。同樣,安全生產的概念一旦在職工的頭腦中形成慣性思維,那么在進行工作和生產之前,首先就會在頭腦中反映出與之相關的安全制度或規定,從而考慮到各種安全方面的因素,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這就是慣性思維的作用。安全文化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培養職工形成這樣一種慣性思維的模式。
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實質是要求企業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即“人本管理”的模式。在一切社會活動中,人是第一要素。因此,人無論從事什么活動,都要首先考慮自身的生存和基本需求,這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企業來說,職工是企業的主體,職工生命的安全保障和基本生存條件是第一位的,其次才能考慮到經濟效益等其它方面。安全文化活動的作用就是要讓企業和企業的職工都能樹立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和認識。
安全文化的另一個作用是對各種安全制度、法規和安全知識的宣傳、推廣和普及,讓職工通過參與各種安全文化活動,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對個人、企業以及對整個社會的重要性,認識到違反《安規》進行作業的危臉性和危害性。只有在提向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在頭腦中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增強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地遵守安全規程和條例,這樣就可以減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電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下一篇:倡導安全文化,抓好班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