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人類誕生之初,源遠流長。為了生存、繁衍和發展,人類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對付災害與猛獸的經驗,找到了維持人類生命運動和生存的方式,并不斷創造了保障人類活動的安全環境。這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正因為人類不斷地解決物質需要和保障其活動的安全需求,才有了當今的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世界的文明。
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歷程,實際上是人類文化不斷繁榮的過程。探索和研究文化、安全、安全文化、企業安全文化及其與科技、與其他文化的關系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和重要課題。
人類在生存和發展中,不斷創造、繼承、優化、發展著安全文化,同時又通過文化的方式使其傳承、延續、不斷進步和繁榮。安全文化具有民族、地域、時代的特點,它取決于當時、當地人民和社會的經濟基礎、文化背景、社會制度和科技水平,也是最淳樸最古老的大眾安全文化。由于人類對安全及災害認識的不斷深化,人類對安全或災害的認識經歷了無知、盲目、被動的階段,才發展到局部有知、有意識的、系統有知的階段,經過時代的創造、繼承、優化、發展而不斷繁榮。對中國安全問題的研究大致可分為3個時期,與 之對應的有遠古安全文化、近代安全文化和現代安全文化。
1.遠古安全文化(17世紀以前)
人類獲得火,掌握了取火的方法是人類進化中的革命性巨變,用火取暖、熟食、照明,抵御猛獸,保護生命,得以安全生產、安全生活,同時也因火失誤,給人類帶來災難,燒毀了森林、居穴,喪失了生命,從撲滅火到控制火、利用火,為人類服務,創造了火的安全文化,其中有消防文化。
人類經歷了石器、木器、青銅器和鐵器時代,四千多年前,我國制陶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時還揭開了煉銅的技術的秘密,從而冶煉和采礦的安全技術、建筑安全技術、防災技術、防止毒害技術等得到發展,促進了當時安全文化的繁榮。例如:湖北銅錄山的古礦冶遺址考證,顯現了當時采礦規模、開采技術和安全及防護方法;春秋戰國時,李冰父子防洪治水,建成了聞名中外的都江堰工程,控制了水害,調節了水利,使川西平原旱澇保收;北宋建筑雪茄喻皓(公元989年)設計施工的梵天寺塔和開寶寺靈威木塔,人們除研究其設計思想和藝術價值外,不少專家對其建筑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等奧妙仍在探索;北宋孔平仲的《談苑》中對水銀中毒和防止方法有清楚的記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鉛中毒癥狀及預防的方法有真實的寫照;1637年,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對礦內瓦斯和頂板的安全技術及礦業安全工程的雛形有詳盡的描寫等等,不勝枚舉。由于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能力有限,同時受生產、生活的方式和地獄的限制,安全文化萌芽、培育和發展也較為緩慢,難以滿足人民生產和生活的需求。
2. 近代安全文化(工業革命時期至20世紀80年代)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后,中國也經歷了蒸汽時代、電子時代、原子時代的革命浪潮的沖擊和發展時期,從落后的農業國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當代工業水平的國家。隨著中國工農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大眾對安全和健康的標準,對人的生命價值、勞動和休息的權利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建國以來,勞動政策、安全生產方針的執行,安全科學技術學科的建立,一系列勞動法規和職業安全衛生標準的頒布和執行,保護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環境和作業條件,形成了符合時代發展的大眾的安全文化,現代工業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又把安全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二戰后,軍事和科技的較量,使火箭道制控及宇航技術達到了新水平,和平利用原子能技術得到空前發展,對我國的國防、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火箭、導彈、衛星、航天飛機的失控及核電站發生的災難性事故,又毀壞了人類創造的文明。高速、高能、高溫、高壓的高新技術及現代化的工業,對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種經驗型的、系統安全的觀點成為此時期安全的生產、生活、生存的指導思想,那種簡單、縱向的或橫向的單一安全技術和方法,變成了綜合的、系統的、多因素交叉的安全技術及其實用的新手段,體現了工業發展、科技進步以及社會活動的風險觀和安全觀,因此也不斷豐富和發展了軍事工業、高新技術工業為主體的近代安全文化。
在此期間,國家偏重于抓工農業生產安全,著重與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由于我國工業起步晚,現代工業的科技含量不夠高,對安全及災害的了解還處在局部的或初級的系統認識階段,以安全生產及軍工產品制造為中心的生產領域的安全文化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也可以認為,中國的近代安全文化是以工業安全和科技風險為基礎的安全文化。
3. 現代安全文化(20世紀80年代后至今)
現代安全文化的內涵及其安全至上的觀念,已為當今世人建立生產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全的大安全文化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代安全文化認為,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人既是保護的對象,又是難以控制的災害之源,因此要降低人因失誤和災難的風險,就要從孩童抓起,從全民教育抓起,不斷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要大力弘揚和倡導安全文化,加速培養和塑造具有大安全觀、大安全文化觀的當代人,同時要堅持不懈,世世代代努力,要與時俱進的提出安全文化創新的內容,以滿足人民和國家的安全文化水平,使安全文化創新和發展的動力來自人類進步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上一篇:機務維修工作中的“細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