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會認同只有推行有效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才能不斷地提高企業的安全健康水平,而有效的安全健康管理則取決于人和系統。人們早已認識到通過技術的改革或者「硬件」的改善,以解決安全健康問題的局限性;采用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工作安全守則和程序,雖可改善職業安全健康狀況,但如果人們并未按規章辦事,作用還是有限的。
資料顯示機構致力于改善他們的安全健康狀況,往往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首先是技術上的改善,如機械的危險部分加安全罩、機器的更新、工程控制措施的實行、局部通風系統,甚至佩戴個人防護設備等措施,安全狀況從而得到很大的改善,意外率亦顯著下降。經過一段時間的改善,機構的安全狀況慢慢停留在一個水平,難以進一步的提高,此階段稱為「技術改善階段」。
這個時候人們發覺要改善職業安全健康狀況,單靠控制安全危險因素并不足夠的。因此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們開始認為要搞好職業安全健康,一定要從安全管理系統入手,訂立企業的安全政策,確立安全的結構、雇主作出承擔,以及鼓勵雇員參與、培訓和推廣等,企業的安全表現因而有顯著的改善,意外數字進一步下降,而安全管理系統亦不斷得到完善,此階段稱為「系統改善階段」。
經過不斷實踐和摸索,很多企業開始意識到依靠安全系統還是不足夠的,因為企業安全狀況的表現開始停滯不前。這些企業如何可以在職業安全健康方面繼續作出改善,進一步提高職業安全健康水平呢?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機構的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