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文化是指人們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產所創造的文化,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合。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的基礎之上,企業的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是企業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尤其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并據此獲得超越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企業安全文化滲透于企業技術、企業產品、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等反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各個方面,對形成和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核心競爭力反作用于企業安全文化,不斷提升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會要求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所以,企業在加強核心競爭力建設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協調發展。
企業安全文化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近年來企業界、學術界爭論比較多的問題。前者涉及職業衛生健康及安全生產的各個方面;后者涉及資金、產品、技術、管理、發展潛力等。兩者對企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兩者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
企業安全文化
概念。安全文化指人們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產所創造的文化,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合。安全文化體現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群體對安全的態度、思維程度及采取的行動方式。企業安全文化就是安全文化在一個企業內的具體體現。
層次。根據企業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涵義,可把企業安全文化分為表層企業安全文化、中層企業安全文化和深層企業安全文化。
表層企業安全文化指可見之于形、聞之于聲的安全文化現象。如廠容廠貌、廠風廠紀、安全文明生產環境與秩序等。
中層企業安全文化指企業的安全管理體制。它包括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網絡、部門分工及安全生產規章與制度建設。
深層企業安全文化指沉淀于企業及職工心靈中的安全意識形態。如安全思維方式、安全行為準則、安全道德觀、安全美學觀、安全價值觀。它是員工對安全問題的個人響應與情感認同。深層企業安全文化支配著企業職工的行為趨向。
功能。安全文化的功能可歸納為三方面:
規范人的安全行為。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意識到安全的涵義、對安全的責任、應具有的道德,從而自覺地規范自己的安全行為,并能幫助他人規范安全行為。
組織及協調安全管理機制。安全管理不像設計管理、材料管理、設備管理局限于對企業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人的管理,它是對企業一切方面、一切人的管理,同時承擔著對社會人的安全法規、安全知識的宣傳。這就要求企業的一切部門、一切人員都為實現安全生產協調一致運作,不能出現梗阻,要作到這一點,只有安全文化能使之具有共同的安全行為準則。
使生產進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狀態。實踐證明,單純靠改善生產設施、設備并不能保證企業安全、高效、有序地運行,還需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質的職工。不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還是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礎。講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安全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
企業核心競爭力
概念和涵義。1990年美國企業戰略管理專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爾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又稱核心能力,它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之上,企業的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關于核心競爭力概念和涵義的爭論比較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包括哪些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對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爾提出的概念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核心競爭力指的是企業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尤其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并據此獲得超越其它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如下特征:
特殊性。特定企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技術軌道逐步積累起來的,是個性化發展過程的產物,不易被競爭對手完全模仿掌握。
相融性。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相輔相成,不僅包括企業獨特的技術性能,而且包含企業理念、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與企業實物資產不同,核心競爭力難以從企業主體中分離,從而使企業與競爭對手產生質的差別,成為企業競爭差異化的有效來源。
價值可變性。由于競爭的存在,競爭對手會竭力發展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逐步縮小與原先擁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的差距,直至超越,最終使個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所有企業的一般競爭力。
內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容有:
掌握專項技術。堅實的競爭力來自執著的專業化。兢兢業業在一個領域做好,擁有專有技術、形成專利產品,做出品牌,占領一個穩定的市場,形成專業化優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競爭對手望而卻步,這就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專項技術的內容必須體現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要始終把項目的技術含量放在突出位置。
具備創新能力。企業創新分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創新的關鍵是突出一個“創”字,實現一個“新”字。
具有個性特色的管理模式。符合國情廠情的高效管理模式是管好企業,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擁有可靠的市場網絡。企業競爭的關鍵是市場的競爭,擁有可靠的市場網絡,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專有的品牌形象。品牌是決定市場競爭勝負的關鍵,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是用來識別產品或服務的某一名稱、術語、符號、設計或以上4種的組合,它是整個產品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把不同企業之間的同類產品區別開,不至使競爭者之間的產品發生混淆。
有特色的顧客服務。顧客特色服務是企業接近消費者的最直接途徑,它可以給顧客帶來利益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有特色的企業文化。以共同價值觀、企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文化,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個性化、深層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強烈地影響著企業員工的行為方式,并通過經營決策過程和行為習慣等體現在企業的技術實踐和管理實踐中。
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兩個不同范疇的概念,它們的內涵和外延都不相同。但兩者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企業安全文化對保障職工健康、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核心競爭力則是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對一個企業來說,必須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必須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技術。法國科學家狄德羅在他主編的《百科全書》中指出:“技術是為某一目的而共同協作組成的各種工具和規則體系。”這一定義有5個要點:①技術與科學不同,技術有目的性;②技術的實現要通過廣泛的“社會協作”來完成;③技術的首要表現是生產“工具”,是設備、硬件;④技術的另一重要表現形式是“規則”,是生產使用的工藝、方法、制度等,也就是軟件;⑤與科學一樣,技術也是成套的知識系統。上述5個要點中,3個涉及“社會協作”,“規則”,“知識系統”,這些都和安全文化有密切的關系。“社會協作”要有安全的理念、安全的協作;“規則”涉及的工藝、方法、制度更有安全的內容和安全保障;“知識系統”中要有安全的知識,保證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安全指標。
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產品。產品指能提供給市場,用于滿足人們某種欲望和需要的事物,包括實物、服務、場所、組織、思想、主意等。產品整體概念包括核心產品、有形產品和附加產品3個層次。①核心產品指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時所追求的利益,是顧客真正要買的東西,因而在產品整體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并不是為了占有或獲得產品本身,而是為了獲得能滿足某種需要的效用或利益;②有形產品指核心產品的載體,即向市場提供的實體和服務的形象。如果有形產品是實體物品,則它在市場上通常表現為產品質量水平、外觀特色、式樣、品牌名稱和包裝等。產品的基本效用必須通過某些具體的形式才能得以實現;③附加產品指顧客購買有形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附加服務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貸、免費送貨、安裝、售后服務等。
核心產品中要體現本質安全理念,在產品的設計、制造中追求最大的安全性;有形產品的質量必須是上乘的,外觀特色、式樣和包裝等必須是安全可靠的;附加產品如送貨、安裝等環節則必須認真考慮安全因素。
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指為了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統一協調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安全文化滲透于企業管理的各方面,企業管理本身就包含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管理是管理者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目的是保證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人身安全與健康,以及財產安全,促進生產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企業安全文化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起著決定性作用,決定著安全生產管理的形式、內容和結構。
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風、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一種具有企業個性的信念和行為方式。它是在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形成的具有企業特點的群體意識,并由這個群體意識所形成的行為規范,是社會文化系統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將決定一個企業的興衰和在市場競爭中的勝敗。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健康與安全的認識不斷深化,其重要度在人們的心目中不斷提高,渴求得到更高的健康與安全保障。所以,企業安全文化在企業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在進一步增強與提高,沒有一個健全與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就不可能有一個健全與良好的企業文化。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安全工程系)
下一篇:以人為本,全面推進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