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培訓,培訓班應少而精,預防辦成混資格證書的培訓。
當前安全培訓主要是以法規為最主要的內容進行培訓,年年辦班,年年如此,形式簡單、內容單薄。即使是實際意義很強的案例分析,也多是以法律責任方面的分析與追究為落腳點的,起到的作用是告誡從業人員不能不盡職、不作為。對事故的內在原因、技術因素往往是三言兩語,一帶而過,在怎么盡職、怎么作為方面顯得異常蒼白。當前的培訓方式必須改革才能適應復雜的形勢需要。
首先,安全培訓應該向專業化發展,從專業角度上對安全生產進行指導,不能只是在法規知識上泛泛而談。培訓內容應符合參培人員特點和行業特點,從生產安全管理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大現場管理的比重,以培養安全從業人員識別風險、隱患能力為重點。
第二,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的培養。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在技能和道德兩方面都具有較高素質,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技能要求,但更側重于管理職能。打鐵需靠自身硬,如果從業人員始終存在夾縫心理,患得患失,其履職動機必然引起基層操作人員的懷疑甚至反感。即使其管理意見能夠得到被檢查方的認同,也會對安全從業人員的整體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加上國內頻繁發生的重大事故的背后屢有腐敗官吏現身,社會已經戴上監察、管理機構在執法中牟取私利的有色眼鏡。從業人員再有點上行下效的想法,對安全管理效果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因此,安全管理隊伍建設必須投入較大精力整頓隊伍、培養德才兼備的執業人員。
第三,應強化企業內部培訓機制的建立。安全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控制風險,控制風險的基礎是增強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培訓和經驗積累都可以增強能力,靠積累經驗顯然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也不是管理。培訓就成為增強能力的唯一選擇,因此有必要強調企業內部建立起具有較高質量的安全培訓機制,對企業內部培訓機構提出標準要求是必要的。監督企業安全教育機制的建設,不失為一條符合實際需要的培訓機制建設路徑。
第四,加快安全標準的編制進程。風險的識別在實踐中的體現可以分為兩個層面:較低層面是經驗認定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風險,較高層面的是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的風險。經驗認定的局限性顯然滿足不了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