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管理思想
安全文化是指一個組織或企業的安全意識、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安全素養、安全習慣、安全價值觀念、安全科技、安全設施、安全監察和各種安全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的總和。
安全文化是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論,是人類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對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認識、把握和實踐過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狀態的要求、意愿和氛圍。它作為一種亞文化,是從屬于組織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一個子概念。其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保護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
1986年,“國際核安全檢查咨詢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的概念。1991年《安全文化》報告的面世標志著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國傳播和實踐。我國自1991年開始引進、研究和推廣安全文化,開始主要是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和企業的自發行為。1994年3月,國務院核應急辦公室與中國核能學會聯合召開安全文化研討會,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推進了一步。此后,在政府和有關社團組織的推動下,在核電工業、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煤炭、冶金、建筑等領域逐步引入并推廣安全文化這一概念。目前,研究和建設安全文化的熱潮正在我國勃然興起。
如何建設新形勢下的安全文化
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以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質量標準化為核心,以“管理、裝備、培訓”為基礎,以應急預案為保障,以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為目標,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是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的迫切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價值,珍惜生命,關愛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使其在生產過程中不受傷害,進而不傷害他人和環境;充分發揮人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和能動性,確保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并自覺遵守執行;要緊緊抓住“人”的因素,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包括安全生理素質、安全心理素質、安全技術素質及安全文化素質)。使人、機、環境達到最佳的安全匹配,實現人機環境系統本質安全化。現代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依法治企和“以人為本”是一致的,也是企業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基礎和前提。因此要嚴格規章制度,強化安全生產法律意識。要強化問責制,增強責任意識,讓各級安全管理者感受到安全生產的責任和壓力。要強化對職工的法制教育,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
把安全文化融入企業管理全過程
企業安全文化能否執行落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各種安全理念是否能與企業管理有機滲透和融合。健全安全制度、強化落實機制就是促進安全文化與企業管理融合的重要環節。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制度,其核心是確保安全生產“人人有專責,事事有人管”。要努力把安全生產落實到企業發展規劃之中;把安全生產落實到推進企業結構調整之中;把安全生產落實到加快制定和完善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之中;把安全生產落實到加快企業技術進步之中;把安全生產落實到企業經營考核之中。只有目標明確、責任清晰、層層分解、嚴格追究,安全文化建設才能執行落地。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完善“一把手”抓安全的領導負責制、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實施安全責任監控、堅持“四不放過”原則,以此對發生事故的有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加大投入力度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
本質安全是通過追求人、機、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系統無缺陷、管理無漏洞、設備無障礙。實現本質安全,是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要集中力量完善安全生產設施和防范保護裝置,提高綜合防御能力。近年來,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與加大投入、治理隱患、提高安全保障是分不開的。如煤礦企業的“通風、防塵、防瓦斯、防火”,電力行業的系統保護設施,石油化工行業生產工藝的安全保護裝置和各行業的消防及防爆設施等,都必須加大安全投入,確保裝置完善配套。
——突出重大安全課題的攻關,解決安全技術難題。如國家電網公司認真研究大區互聯電網安全穩定控制技術,軍工行業的各項保障人員和武器裝備安全的專有技術,涉及多行業的防雷電、防靜電技術等,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持。
——加快信息化、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步伐,提高科技含量,用高科技來保安全。如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建立了飛機飛行數據快速存取記錄監控系統,提高了飛行操作品質,保證了飛行安全;上海寶鋼集團公司開發了特種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確保了特種設備的安全運行。
在實踐中探索安全文化
近年來,我國涌現了一批在安全文化建設方面值得推廣的企業。神華集團深入開展“質量標準化、安全創水平”活動,注重操作過程,制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和考核標準,班組“達標、升級、創優”,百萬噸死亡率下降,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多家單位將HSE(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實施標準化、程序化管理,實現了與國際管理水平接軌;國家電網公司、攀鋼集團等多家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開展風險評估,通過對危險源的辨識,建立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提高了應對安全風險的能力,提升了安全檢查的科技含量。
總之,堅持以人為本,落實責任制,積極探索和建設本質安全文化新機制是推進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和諧企業、促進社會穩定的題中應有之義。只要我們的政府和企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真正落實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積極探索和建設本質安全文化體系,就一定能遏制事故的多發勢頭,加速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建設本質安全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為員工和人民群眾的安全、生命與健康,為全社會的平安穩定,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下一篇:安全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