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中的“知識管理”
2005-09-2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企業的“安全文化”,是企業在安全生產實踐中,經過長期積淀,不斷總結形成的由領導決策層倡導,為全體職工所認同的本企業的安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而“安全文化”建設中的“知識管理”就是對我們在安全生產實踐中產生的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存檔、共享和交流,最終實現知識創新。知識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發展,我們存檔的知識只有通過共享和交流才可能產生新的知識。知識有兩類:一類是有形的顯性知識,如文字材料、光盤等;二類是藏在人腦中尚沒有成形或已形成的隱性知識,而恰恰是隱性知識在當今管理上創造的價值最大,流失也最大,因而也最為關鍵。
人力資源是現代企業的戰略性資源,也是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因素。而激勵是人力資源的重要內容,也是“知識管理”所需的重要手段。企業實行激勵機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確地誘導職工的工作動機,使他們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實現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滿意度,從而使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繼續保持和發揚下去。通過激勵可把個人在安全生產實踐中產生的隱性知識轉變為團隊的顯性知識,實現“知識管理”;通過激勵使我們在“安全文化”活動中不斷去學習新知識,不斷總結自我,不斷去追求自己新的目標。激勵制度首先體現公平的原則,要在廣泛征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一套大多數人認可的制度,并且把這個制度公布出來,在激勵中嚴格按制度執行并長期堅持。如舉辦電業局一年一度的職工貢獻獎(最佳安全、最佳獻策、最佳奉獻、最佳師傅等),做到以點帶面,求精不求多,其次要和考核和晉升制度結合起來,這樣能激發職工的競爭意識,使這種外部的推動力量轉化成一種自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最后是在制訂制度時要體現科學性,全面了解職工的需求和工作質量的好壞,不斷地根據情況的改變制訂出相應的政策。
建立了激勵機制后,我們必須要對在“安全文化”活動中產生的知識和各種安全信息等進行收集、整理、存檔的管理,也就是要建立健全我們的文檔管理制度,這是 “安全文化”建設中“知識管理”的基礎。通過“知識管理”將電業局內部的各種安全信息、事故分析、各種事故隱患、先進的安全理念等積累保存起來,為企業領導今后進行決策和判斷提供事實依據,為職工學習安全技術知識提供知識源泉。電業局文檔管理建設應有自己的特色,它必須符合本局安全生產發展的需要。比如各班組對所管轄設備的各種技術參數和設備運行記錄、缺陷處理記錄、事故預想預案、各種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等收集、整理、保存起來,利用局域網通過電業局提供平臺實現“知識管理”。作為知識創新的土壤,有了寶貴的知識積累,知識創新才能成為可能。
“安全文化”建設中的“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將企業積累的各種安全信息和知識在企業內進行共享交流。如果知識只是積累,而沒有提供共享和交流的手段,沒有形成知識在企業內部的自由流淌,那知識積累的價值就沒有體現。知識是企業的財富,知識只有通過交流才會創新,知識只有交流才不會流失。比如一個好的事故預想預案,如果只為了應付檢查,預案就失去了意義,因為你沒有從預案中學到別人分析和判斷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又如一個好的師傅,如果沒有激勵和向他提供知識交流平臺,那么他一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會隨他退休而消失。將電業局在安全生產活動中積累的知識進行“知識管理”,再將知識在企業內共享和交流,讓知識共享和交流成為各電業局的一種文化,對本局安全生產和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