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需要文化和執行力
2005-10-1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從根本上講,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成員所共享的價值觀念、信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文化體現在生產、管理、經營的全過程,并在生產實踐活動中得到不斷的補充、完善、精練和升華。而一個成功的企業要想獲得穩定的發展,其最終的競爭力應該在于它的學習能力及將其迅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也就是執行力。只有執行力才能使企業創造出實質的價值,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個公司構想的運營目標再偉大也要有人將它變為現實,這一切靠的都是“執行力”,而將執行融入企業文化中,除了需要一大批執行型的管理者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全體員工的執行理念。所以說,“決定成敗的不是目標,而是措施”,“企業管理最大的黑洞是沒有執行力”。
作為企業安全管理來說,同樣也需要文化和執行力。我認為,安全文化實際上也是一種執行力。
企業以效益為中心,以安全為基礎。但是當效益與安全發生沖突時,效益就要服從和服務于安全,決不能以生命為代價來換取眼前的利益。安全生產的目標非常明確:確保人身和設備、財產的安全。企業的安全文化則充分反映了企業的安全觀念、信念和行為規范,是整個管理體系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具體來說就是: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規范管理、標準作業、遵章守紀、獎罰分明,以達到“教育使其不為、制度使其不能、獎罰使其不怠、嚴懲使其不敢”的效果,真正實現安全管理風險共擔、互相監督、教育激勵、共同負責。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只要不斷的努力融入這些理念,并且通過扎實的管理,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執行,就能收到實效。
但真正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則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作為保障。首先就是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安全生產出了問題或者因為企業管理混亂而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負責人進行追究和嚴格考核。同時加強安全生產監察,對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不安全事件都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落實責任,做到“四不放過”,以促進各級人員對于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此外,建立科學、規范的生產安全管理體系。制度化管理是現代企業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強化生產管理體系和監督體系,建立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實現安全生產的全過程控制,推進規范化管理,標準化作業,并不斷規范作業人員的工作程序和作業行為,提高設備的管理和健康水平,做好危險源預測預控,保證安全管理有序進行。
當然,安全管理不是發幾份文件,開幾次會就能做好的,而是一個布置、督查、整改、再督查、再整改的逐步完善的過程。真正將各種規章制度、管理措施、安全措施、技術方案落到實處,靠的是不折不扣的兌現和貫徹執行,其中一方面是各級管理人員嚴格監督管理,另一方面是全體作業人員按照規范操作,說到底也就是執行力的問題。
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執行力則是企業高端愿望能否順利變為現實的具體體現。在安全管理中,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既有與實際相適應的文化氛圍,又有層層不打折扣的執行力,兩者相互相承,和諧統一,則安全零事故將不再僅僅是一個理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