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外部環境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環境,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或早或晚、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的生命周期及其各階段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要想在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中保持長盛不衰,就必須將安全經營提高到戰略的高度。
據專家調查,中國的集團公司平均壽命是7~8歲,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4歲。在我國,每天有近1500余家企業關閉歇業,其中不管名噪一時的明星企業。企業的生命周期之所以如此短暫,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宏觀方面講,在于企業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多變及其難以準確預測;從微觀方面講,則在于企業所采取的經營戰略、策略的失誤。因此,企業要想提高安全經營程度,延長生命周期,就必須重視對環境條件的預測,并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
企業的生命周期分析
如同人、產品存在生命周期一樣,企業也存在孕育、成長、發展、成熟、衰退的過程。這一過程即企業的生命周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從生產和需求兩個方面影響企業的經營,一方面,技術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它的不斷發展要求其它生產要素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保持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充分發揮企業所擁有的各要素的效能;另一方面,它引導和創造了新的需求。因此,企業必須適時地進行經營創新,以適應科技的飛速發展。
競爭的國際化。科技革命作為第一生產力加速了世界經濟的全面發展,加深了各國之間的分工,運輸能力的提高和通訊技術的進步,已把整個世界的經濟運行過程連成一體。企業現在即使不出國門,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有更多的企業、產品進入我國市場按照同樣的游戲規則,與我國企業爭奪市場需求這一蛋糕,競爭環境更加激烈。
安全經營戰略及其特征
安全經營戰略是指以安全為導向的發展戰略,具體講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通過對企業內外環境的分析,掌握有可能影響企業經營戰略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因素,輔之以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以提高企業的經營安全程度,延長生命周期,獲取最佳經營效益。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1.安全經營戰略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安全程度,延長生命周期以獲取持續經濟效益從而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為目的。它按照企業的生命周期規律,不盲目追求所謂的“超常規”發展,從較長時期內對各階段的經濟利益做出均衡,不為追求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盈利的關系。因此,安全經營戰略應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經營過程,使企業的運作表現為一種安全經營意識和安全經營行為,即以安全經營意識啟動,以安全經營行為貫穿,以總體經營成果最大化為結束的經營過程。
2.安全經營戰略是以風險分析為核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風險而不是消極避讓。經營風險具有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并廣泛存在于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其中的一個環節受到影響,就會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因此,安全經營要求企業對經營過程中的每個環節,例如融資、投資、生產、銷售等都應重視風險分析,并在充分掌握風險及其影響的基礎上做出正確決策。
3.安全經營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系統性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安全經營戰略本身是一個系統,因此必須有一個系統的模式,既要有一定的戰略目標,又要有實現戰略目標的戰略方針和戰略規劃;其二是安全經營戰略可以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安全子系統,如生產安全子系統、銷售安全子系統、財務安全子系統等。因此,安全經營戰略的實施有賴于發動企業全體員工參與,而不能僅僅是個別領導的事。
安全經營戰備的實施
實施安全經營戰略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首先通過外部環境分析,掌握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制定企業的整體安全經營戰略。確定安全經營思想,制定安全經營方針,將安全經營貫穿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各階段。
2.安全經營戰略系統的分解。通過分解,將安全經營戰略目標落實到各子系統。根據安全經營的需要,可以將安全經營戰略系統分解為生產安全子系統、銷售安全子系統、財務安全子系統、投資安全子系統、技術開發安全子系統、涉外經營安全子系統等,明確各安全子系統的目標。
3.建立風險管理子系統。通過實施風險管理,指導各單位進行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至的結果,期望達到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證。
4.建立安全經營預警系統。安全經營預警系統主要有指標設計、監測、評價等構成。其中指標設計是指建立指標評價體系、確定預警臨界值,利用這些指標分析企業的安全經營狀況。設計的指標應遵循敏感性、及時性、可測性等原則,并能反映企業的總體經營安全狀況;監測是指根據設計的指標體系,分析企業實際運行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指標實際值;評價是指根據指標實際值和預警臨界值,做出對企業安全經營狀況的綜合判斷。
上一篇:遏制事故需要安全文化
下一篇:企業安全文化的認識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