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人們為了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所創造的文化,是安全意識形態的理論概括。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企業發展的有力保障。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把安全文化建設落到實處,關鍵是讓安全理念成為企業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的行為習慣。
一、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靈魂
眾所周知,人的行為靠意識支配,思想決定行動,因此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靈魂。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操作者,只有理念安全,才會行為安全;只有行為安全,才能保證安全制度落到實處。追求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可是為什么在一些企業違章違紀現象屢禁不止?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比如說,保證廣大職工的生命安全最能體現黨的群眾觀點,最能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可一些管理人員在行政行為指向上,迫使或誘發本企業職工拼設備、拼體力,違章冒險蠻干;又比如,上級組織安全大檢查是幫助下級查出隱患,預防事故,這本是好事,可下級往往百般應付,恐怕查出什么問題,查出問題便想方設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來應是職工本能的內在需要,可在一些地方和企業卻變成了管理者強迫被管理者必須完成的一項硬性指標……上述思想和做法完全背離了以人為本,如果這些錯誤觀念不破除,正確的安全理念不樹立,那么,安全文化建設就永遠是一座空中樓閣。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深層次的反映,它可以促使人的安全意識從不自覺走向自覺。安全文化是沉淀于企業及其員工心靈深處的安全意識形態。它是企業員工對安全問題的個人響應與情感認同,從而形成特定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彌補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為文化注重人的觀念、道德、倫理、態度、情感、行為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也就是通過形成一定的理念,并經過教育、宣傳、獎懲、創建群體氛圍等手段,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安全修養、改進其安全意識和行為,從而使職工從不得不服從管理制度的被動執行狀態,轉變成主動自覺地按安全要求開展工作。
安全理念可以形成“場效應”,從而可以提高整體的安全基本素質。安全文化建設能使員工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從而改變人們對安全的態度、信念、道德和行為準則,提升個人的安全素質,增強安全生產的自覺性,自覺地規范自己的安全行為。而在企業內部建立強大的安全文化氛圍,營造“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場,則可以形成全體員工認同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借助群體效應和從眾心理,引導員工自律,同時使不遵守安全行為規范的舉動變得與群體格格不入并受到廣大員工的排斥,令行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為而被同事們另眼相看,從而促進員工整體安全素質的提高。
二、行為習慣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根本落腳點
人按習慣做事,習慣的力量叫做慣性。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習慣助人成功,壞的習慣使人受挫。所以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必須要建立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如果每次人們都能按照一定的習慣方式行事,這種習慣方式就會慢慢占據你的腦海。重復的次數越多,過去的行事方式將越來越模糊,而新的行事方式將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安全文化建設可以規范人的安全行為,使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安全的涵義、對安全的責任、應具有的道德,從而能自覺地規范自己的安全行為,也能自覺地幫助他人規范安全行為。
在我們生活和生產過程中,保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環境的安全條件,生產設施、設備和機械等生產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管理的制度等,但歸根結底是人的安全素質,人的安全意識、態度、知識、技能等,而最終都要落實到人的行為習慣。安全理念的建設對人的習慣養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表現為四種力,即影響力、激勵力、約束力和導向力。影響力是通過安全理念的建設,影響決策者、管理者和員工對安全的正確態度和意識,強化企業中每一個人的安全意識,從而促進行為習慣的養成;激勵力是通過安全理念建設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激勵每一個人安全行為的自覺性,具體對于企業決策者就是要對安全生產投入的重視、管理態度的積極。對員工則是安全生產操作、自覺遵章守紀;約束力是通過安全理念的建設,提高企業決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規范其管理行為,通過安全理念的制約,約束員工的安全生產行為,消除違章;導向力是通過安全理念建設對每一個人的安全意識、觀念、態度、行為的引導。對于不同層次、不同生產或生活領域、不同社會角色和責任的人,安全理念的導向作用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方面。如對于安全意識和態度,無論什么人都應是一致的;而對于安全的觀念和具體的行為方式,則會隨具體的層次、角色、環境和責任不同而有別。
三、關鍵在于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
既然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行為習慣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根本落腳點,那么安全文化建設的關鍵就是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但這種理念要成為行為習慣決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必須要在養成上下工夫。從實踐看,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有五條基本途徑:
一是提煉升華。安全理念長期積淀于安全文化建設和安全管理的實踐中,如果不去積極主動地挖掘、提煉,這種理念就是一種潛在的、零散的、不系統的甚至是過時的理念,只有認真地總結、整合、提升這種理念,使之具有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特性,才能成為先進的、系統的、與時俱進的理念。所以,從安全文化建設的起始階段,就要十分注重通過總結提煉、研討整合來提升安全理念的品位。同時,提煉升華的過程也是培養認同感的過程,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通過發動群眾廣泛征集,多層次深入研討,精心提煉出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安全理念”,如“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責任,安全是最大的福利,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不能管好安全的干部就是不稱職的干部,不能保證安全的職工就是不稱職的職工”等等,為統一干部職工的思想發揮作用。
二是強化教育。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必須堅持深入持久地開展理念教育,通過安全理念的引導,使企業全體員工把安全生產的價值與自身的勞動價值和人生價值統一起來,建立起嶄新的安全理念系統和行為規范。以專業培訓、案例啟發、現場實作演示、寓教于樂等方式,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
三是管理滲透。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必須要以各階段的中心任務、重點工作為著力點,把安全文化的任務、要求與安全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滲透進去,充分發揮各級管理干部在安全文化建設中的特殊優勢和作用,加大安全管理中的文化含量,努力提高管理藝術,優化管理手段,帶出過硬隊伍。
四是規范養成。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必須把科學、嚴格、規范、有序的管理實踐作為理念和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和保證,一方面通過先進安全理念的灌輸,強化干部職工的安全自覺,引導實踐養成;另一方面注重運用既反映安全規律,又是安全文化重要內容的規章制度,規范干部職工的管理和作業行為,促進實踐養成。比如可以采取“對照理念找差距”、“實話實說”談理念、“畫里話外”促規范、“主題故事”引啟發、“研討交流”抓深化等多種生動有效的形式促進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的養成。五是典型引路。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必須堅持典型引路的方法。既要注重樹立正面典型,以促進安全理念的進一步升華,又要注重狠抓反面典型,力戒把安全理念口號化和形式化。通過典型引路,真正把安全理念落到實處,轉變為企業員工的自覺行為,從而進一步促進安全文化建設的整體推進。
上一篇:煤礦大力構筑“四自”預控安全文化
下一篇:加強交通文化建設應處理好四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