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背景
隨著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的頒布,作為繼礦山、交通運輸之后第三大高危行業的建筑施工行業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在新的安全生產形勢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不再是一個口號,將在各行各業安全生產管理中被詮釋。
根據安全發展要求,企業的傷亡控制指標必將越來越嚴格,從而逐步接近極限指標,即杜絕死亡事故的發生,作為第三大高危行業的建筑施工企業,“0”死亡目標意味著企業不允許出現系統性事故,即由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具有一定必然性事故。同時要竭力控制偶然性事故,即所謂的“意外事故”。要杜絕系統性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完全消除施工生產中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但如何消除“意外”事故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組織的發展過程一般經歷三個階段:一、硬件配置階段,即物質積累過程;二、軟件完善階段,即管理制度完善過程;三、軟實力建設階段,即文化建設過程,文化建設包括內部凝聚力和外部影響力等的建設。
組織的發展過程,亦是一個管理進化過程,將這個過程劃分引用到安全管理中來,可將安全生產管理劃分為三個階段:一、落實實體防護階段;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階段;三、建設安全文化階段。那目前的安全管理水處于什么階段呢?與組織發展中的三個階段一樣,安全管理發展的三個階段沒有絕對劃分界限,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就目前安全管理總體水平來看,主要處于健全管理制度階段,強調責任制的落實。同時大多數企業和項目是處在逐步消除管理上的缺陷并向安全文化建設階段過渡的進程中,國家的政策亦是有意地向建設安全文化的方向進行引導,則必然加速向第三階段的發展進程。這種發展趨勢勢不可擋,就看誰能在這種轉型期率先邁出步伐,那就必然會有“先行一步,步步領先”和“遲逐一步,步步趨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處于競賽的起跑線,是先人一步,占個頭籌,還是遲行一步,被動挨打? 作為以“生命至上,安全運營第一”為安全管理理念的上市公司中國建筑旗下的全資控股公司,我們定當在這個起跑線上先人一步,敢為天下先,加快推進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維護中國建筑這塊金字招牌,確保企業的安全發展。
二、 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1、安全發展是必然趨勢,應當順勢而行
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能建立在以犧牲人的生命基礎之上,而應該在確保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建設,正如中國建筑安全理念“生命至上,安全運營第一”,注重人本精神,真正的關愛生命,創造經濟效益,同時創造社會效益,做到企業的安全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國家政策的風向標已經指明了安全生產的發展方向,企業若是停滯不前或是逆勢而行都將遭致嚴重后果,輕則影響發展,重則葬送前途。
2、安全文化建設是較制度管理更高級的階段,應自覺加快這個進程
制度管理講求責權利的統一,最集中的思想就是“分”,分清楚崗位、分清楚責任、分清楚權限。具體表現在首先將管理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在權限上講求約束,這是權限的“分化”,體現監督機制;在職能上強調“分工”,各司其職。制度管理若能很好的推行,自然能達到很好的安全管理效果,但因制度管理過分強調“分'的概念,雖然將所有人“被”納入到了安全管理工作中來,做到了人人參與,卻因忽略“同”與“和”而達不到通力合作的效果,安全管理不能取得突破而出現發展瓶頸。
那安全文化建設怎樣解決這個瓶頸呢?
第一、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基本生產單元的工程項目部是由人員組成的團隊,這個團隊唯有通力合作才能很好的實現安全管理目標,這就需要團隊合作精神,說到底需要共同認可的安全文化來支撐。
第二,安全文化具有管理優勢。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是普遍認知和共同追求的體現,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使置身其中的人被其感染,從而影響改變人的意識和行為,使大家的思想上逐漸趨同,行為上逐漸統一,形成一個更大影響力的磁場。安全文化是團隊對安全的共同認知和追求的體現,是一個簡明概念,一個鮮明的思想,印在大家腦子里,潛意識就有安全的思維。這樣一個有安全文化熏陶的團隊必然是一個人人管安全,人人為安全,為人人安全的團隊。
安全制度管理是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前奏,只有管理制度建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談得上安全文化建設,因為“分”是“和”的前提,只有分清理了,在“和”起來才能不會亂,才能井然有序的“和”,因此要遵循發展的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加速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進程。
4、企業戰略發展需要安全文化來支撐
建筑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為了能繼續保持作為中建系統內分支機構的優勢,提出了總承包管理和“三大”的營銷戰略,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管理優勢逐漸擺脫低端市場和土建承包效益低、風險大經營和項目管理模式轉而主攻高端市場和實行總承包管理,再塑自身優勢。
企業實現“三大”的營銷戰略需要有良好的安全生產口碑,要用優勢的安全管理水平取得營銷突破,就需要企業的安全管理能力推進到安全文化建設的階段。另外,總承包管理大勢所趨,作為總承包方安全管理必需將各分包全部納入進來進行全面安全管理。各分包方類別眾多,安全管理能力差次不齊,安全管理思路和模式形色各異,要想對其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作為總承包方必須要有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高效管理方法形成一個強勢的安全管理中心,那也必然要求我們快速推進到安全文化建設的軌道上去,以文化轉變思維,以模式統一管理,實現總承包安全管理突破。
三、 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可能性
1、安全管理水平已較成熟,具備推進到下一階段的客觀條件
自06年財政部《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頒發實施后,建筑施工的安全生產費用從源頭上得到保障,經過幾年生產發展,安全費用最終投入逐漸趨向合理。
企業和項目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是相對健全的,當前證處在一個加強推進責任制主體落實的階段,說明已進入安全制度管理的最后推進期。安全生產制之所以未能很好落實,原因之一也是缺乏安全文化的引導。
以上兩者說明快速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已具備客觀條件,不存在管理階段上冒進和非常規跨越。
2、 推進項目安全標準化就是在實踐中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我單位于2010年1月編制印發《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標注化圖冊》(中建三二安[2010]22號)在公司全面執行,全面規范和統一了本單位所有項目的安全管理流程和現場實體防護標準。在年底對項目安全標化管理驗收中獲得很好的效果,項目整體安全管理水平和現場形象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有很大的提升。
標準化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安全管理標準化就是安全文化的一種外化,安全文化的實體表現。標化推進就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前奏,是安全文化推進的行動實際。進行安全文化建設是在安全標化管理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升華成大家認同的、鮮明的安全管理概念,內化于心,自覺去踐行安全文化所提倡的行為和要求,又將其完整的外化的項目的安全管理流程、現場實體防護和人的安全行為上來。
因此,安全文化建設具有一定工作基礎,具備實施平臺。
3、 成功項目的安全管理標桿效應令安全文化概念呼之欲出
我單位深圳證券交易中心、安徽廣播電影電視中心等一批高端、新尖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無疑是行業的標桿,得到業界和社會的認同和贊賞。然而因企業尚未形成體現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和特色的清晰的安全文化體系,對外宣傳時就缺乏清晰、鮮明的文化概念來展現我們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特色,社會宣傳效應和市場營銷資效應就打了一定折扣。 這類大型型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實際上已經邁入了安全文化建設的階段,是一個安全文化建設的實體模板,只是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表述明晰、意象鮮明的安全文化概念來放大他們的宣傳和營銷效應。 這類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成功在客觀上充當了企業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催化劑。
四、安全文化的建立
前面已經論述了具有很充分的理由進行安全文化建設,闡明了必要性問題;同時也說明了進行安全文化建設所必備現實基礎和工作基礎,解決了可能性問題。由于工程項目具有地域差異,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要想將所有項目推進到安全文化建設的高度上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那么進行安全文化建設似乎順理成章,但還有一個問題沒解決,那就是建立什么樣的安全文化。(這個問題不能展開寫 ,可略過)
1、 以技術手段攻克安全技術難題
建筑始終向著高、大、新、尖發展,就必然會遇到如超大邊坡,超深基坑,高大模板、定型腳手架等超多一定規模的分部分項工程,此類尚無規范規定或解決方案不成熟的安全技術難題,就需要以技術為后盾,加強科技投入,攻堅克難,解決施工生產的安全技術問題,從而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杜絕系統性安全事故的發生,這是確保安全生產“零事故”目標的最基本要求,也即是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最基本要求。
2、 進一步加強責任主體落實
一是要加強責任制主體落實,將企業和項目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落到實處。全員參與管理安全,各自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職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為企業和項目安全生產編織一張沒有安全漏洞的“安全防護網”。二是要加強責任考核,堅決執行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同時將考核內容進一步細化,達到主要工作內容即是考核內容,擺脫責任制考核與實際工作內容脫節的現象,通過考核鞭策相關責任子自己的安全生產和實現相應的安全管理目標。責任制的全面落實是全面跨入安全文化建設階段的明顯標志,同時也是安全文化建設所要輔助解決的問題。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文化宣傳工作
人是安全管理工作關注的主體,實現人的安全是整個安全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因此需要加強對管理人員和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引導。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能提高作業工人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操作技能,將工人“要我安全”的觀念轉變為“我要安全”的觀念,主動保護自身和他人,實現“三不傷害”,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對于管理人員,則是要提升其安全管理意識和安全責任感,轉變其安全管理就是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的事觀念,主動去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職責.
安全文化僅僅是掛在墻上就只是一句標語,刻在心里就成為一種觀念,付諸行動就上升為一種力量。因此要加強安全文化的宣傳工作,營造安全管理氛圍,引導去踐行安全文化的內在要求內容。
4、 快速全面推進安全管理標準化
安全管理標準化本身就是一種安全文化,有導向性的安全標準化就是有一種有導向性的安全文化,推進標安全準化管理就是建設安全文化過程。通過安全管理標準化推進實現實體防護的規范統一,人員行為的規范統一,管理流程的規范統一,自然就體現出一種氣象,體現出一種安全文化。
5、 加強安全管理團隊建設
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個以安全管理部門主導,其他部門共同配合的管理提升過程,需要安全管理部門在這個過程中充當推進力量,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推動全員參與到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來,這就給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強對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訓,鍛煉出一支專業能力過硬和具備綜合管理能力的管理團隊勝任此次工作。當全面進入以安全文化實施安全管理階段之后,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將逐漸從目前主要專注于監督現場實體防護和規范安全管理流程演變為主要是維護安全文化氛圍和持續改進安全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的管理效力上來,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員具備更加綜合的能力。
6、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創新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處于一個快速提升的階段,因循守舊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自然跟不上新形勢發展要求,需要在安全生產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斷創新,以適應新的安全生產管理目標和要求。當前需要靠思路和方法創新進行突圍安全管理問題有以下三個:
一是創新安全生產費用的投入方式。安全生產費用劃撥到勞務及專業分包方后,因分包方的短視和僥幸心理主觀上舍不得投入,致使現場實體防護措施落實不到位,標準化及文明施工管理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需要進行安全生產投入方法的轉變,探討是否可采取將安全生產費用從工程進度款中提取出來,引進一支獨立分包方隊伍專門負責防護措施搭設及標化管理(我單位深圳證券中心項目初步采用此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是進行安全防護設施定型化設計、定點生產,定向供應,逐步杜絕現場防護設施形色各異、缺乏規范的情況。
三是不斷探索施工總包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目前,項目管理模式主要是土建總承包或不完全總承包,存在很多甲直、甲指專業分包,而這些分包單位基本不服從總包安全管理,各自為政現象嚴重,這不僅使安全管理存在隱患和協調難度,同時施工生產、進度質量也受影響。施工總承包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主流趨勢,總承包單位要將要具備對所有分包進行安全生產管理的能力,就需要進行創新,突破現在的管理困境,適應新的項目管理模式的安全生產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