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以來,國家對安全生產高度重視,從科技、管理、制度建設方面一直延伸到文化建設的層面。電力是安全生產的高危行業,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保證安全、持續可靠供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 對建立企業安全文化的認識
企業安全文化就是在長期安全生產的實踐中,經過多年積累,不斷總結、提煉而成的、由企業的領導層倡導,并被全體員工認同、“創造性”執行的安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安全文化源自于安全生產實踐中各種經驗、教訓之大成,對指導安全生產的日常工作到宏觀決策,都大有裨益!如2003年發生的“8•14”美加大停電,其暴露出來的問題告誡我們:電網必須堅持分層次、自上而下的統一調度,應依附于電網公司,希望其獨立于廠、網之外成為中介機構的設想必然導致協調困難,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是行不通的。系統發生事故、電源不足時,既要有低壓解列、多輪低周減載裝置,又要輔以必要的“拉閘限電”措施,否則,系統事故時,“馬車效應”、“雪崩效應”難以避免,極易造成更大范圍的電網瓦解。因此,必須繼續堅持廠網協同!昂趩印狈桨傅闹贫ň褪俏覀儚闹屑橙〉降挠忠徽小S秩2005年發生的“5•25”莫斯科大停電事故,對我國的震撼更大。莫斯科電網比我國任何一個城市電網都要堅強,僅在城市內環就有七座500千伏變電站,外圍還有十多座500千伏站支撐。中國電網建設、運行管理的模式是參照原蘇聯來的,如果發生類似的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據此,國網公司立即提出了開展反事故斗爭的二十五項重點措施,制定了十八項電網的重大反事故措施,通過加強中心城市電網的規劃建設,構建堅強的城市電網和加強電網、設備的運行管理,增強電網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國網公司制定了《安全生產職責規范》,修訂了《安全生產工作獎懲制度》、《安全生產工作規程》等一系列安全規章,以實現“除不可抗外力,任何事故均可避免的”根本目標。
筆者認為現階段電力企業實施的措施能夠實現基本的安全,但容易反復,不穩定。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管理的有效性,方能確保安全生產更為穩定、可控。抓好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激發人的潛能,構建和諧的企業安全文化,實現安全生產的良性互動。
二、 構建企業安全文化的途徑
多年的安全生產的具體工作和管理經驗、教訓告誡我們,要著力從“電網、設備的硬件建設是基礎;完善并規范地執行管理制度是關鍵;提高人員素質、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是根本保證”三個層面來構建企業的安全文化。
(一)完善“硬件”建設,是構建企業安全文化的基礎。
電力企業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行業,電網建設的投入是巨大的。長期以來,由于認識的偏差,導致“重發、輕供、不管用”,造成輸、變、配電系統投入一直欠帳較多,電網抗風險的能力始終不強,電網崩潰、瓦解的重大安全隱患在一定時期客觀存在。電網及一、二次設備的投入不足,當前,應重點增加電網建設的投入,對繼電保護系統、通訊系統、直流系統的改造應成當務之急。一次設備的改造應適當讓步,并將常規站的值班人員合理分流、充實到更需要的崗位,提高運行、調度人員的整體水平。
(二)構建執行力文化,隨時保證安全生產政令暢通,是構建企業安全文化的關鍵。
1、黨政工團要緊緊圍繞中心,齊抓共管,按職責全面進入工作的角色。黨政工團要根據工作職責和各自工作的特點,找準抓好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切入點,相互支持,隨時都要保持“在狀態”。
2、強化執行力,確保人身、電網、設備的安全和可靠供電。電力企業關于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的相關規程、制度、規定是比較完善、科學、合理的,但不能完全避免執行力的缺失,沒有完全把“執行”作為所有行為的最高準則和終極目標的文化,通俗地講,政令不完全暢通。確保人身、電網、設備的安全和可靠供電,是電力行業的頭等大事,它就是命令。對下達的生產任務,必須堅決落實,不允許任何單位、任何人講客觀、講條件。
3、抓好企業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領導班子,尤其是主要領導是安全生產的最關鍵因素。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決定著整個企業的風氣,影響著全體職工的行為。
企業的領導人員,既是管理者,又是安全生產的執行者,要把對“管”的認識轉到“服務”上來,竭誠為基層、為一線、為管理對象服務。機械地執行可能不切實際,甚至降低執行力,所以必須提倡創新,全力保證對安全生產的控制力。
4、完善制度,加大制度的執行力,加強監督的力度。
當前尤為重要的是,建立不適宜在生產崗位工作的人員“退出機制”,穩定生產人員和生產管理隊伍,構建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
安全生產的重點在班組、在生產一線,難點在管理、在提高人員的思想和技術業務素質。對于那些技術業務能力差,不適宜在輸、變、配、農電及其它生產、基建領域從事具體工作的人員,屬員工的,轉至非生產崗位,屬外部勞務輸入的人員,要予以清退。新進人員、轉崗人員要指定師傅“手把手”傳幫帶,簽訂《師徒合同》,實習期滿,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工作。
堅持傳統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做法不變。根據網省公司對安全和生產管理的新要求,緊密聯系本企業的實際,認真梳理,做到制度的設計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重在“預防”上下功夫,“嚴”而不“酷”,寬嚴適度。切忌簡單照搬,注意對程序和過程的控制,全力推進安全生產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建設。
安全壓力大,事故考核嚴,這是事實和必需。據了解,一些員工不安心,蒙生去意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能“有求必應”。關鍵要正確地疏導,單靠處罰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現在正是教他們正確工作方法的時候了,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切不可大而化之。
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有才干的各類人才,要有機制作保障,鼓勵人才脫穎而出。要提高技能人才水平,一是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模式,選拔人員送廠家、上生產線培訓,請專家到現場培訓,辦專題講座;二是委以工程建設任務,通過提高工作人員的安裝、調試水平,提高其操作技能。要結合“員工職業生涯設計”,對于技術人才,該培養專業學科帶頭人的,重點培養其“!保辉摱喙しN交叉培養的,就培養其成“復合型”人才。省公司三年內對生產人員要重新培訓、考核、持證上崗,重點規范人員的工作行為和程序,意義重大。要采用“爬格子”式地培養、挑選、使用人才,通過“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度的待遇留人”,防止人才流失,不要使真正的人才寒心,讓我們的事業蒙羞。
。ㄈI造人文文化,是構建企業安全文化的保障。
人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加強管理、增強執行力,企業內部必須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企業內部要講正氣、樹正義,構建和諧、寬松的環境。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對事不對人。 堅持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內部氛圍。無論是領導集體,還是部門、科室、班組所,不團結和諧,必然是最大的不安全隱患。構建和諧的內部氛圍,是戰勝困難、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
堅持以人為本,發揮黨群團組織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了解員工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疾苦、冷暖,凡是能為員工辦的事,要盡心竭力去辦,條件暫不成熟的,伺時機一成熟即辦,確實不能辦的要說明原因。凡涉及人、財、物及大額資金調度等事項,一定要講規則、依程序,不搞暗箱操作。涉及員工切身利益、評先評優的,該公開的就要公開,接受監督。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努力為員工送溫暖,日常工作做到“五堅持”:員工生日堅持給予祝賀,員工生病住院堅持探望,員工婚喪嫁娶堅持到場,員工家庭困難堅持給予扶助,對員工身體堅持定期健康檢查。
用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和使命感。收入憑貢獻、憑崗位業績,升遷靠“德、能、勤、績、廉”,德、能為先。結合企業階段工作的實際,善于合理運用精神、物質的“正、負”激勵,突擊完成某項“硬”任務。
安全生產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并重在“預防”上下功夫。在堅持傳統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建設、完善電網和設備,以人為本,著力打造企業的安全文化,發揮員工潛能,提高其技術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感,構建和諧的制度文化、執行文化和人文文化,切實解決當前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的良性循環,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上一篇:以人為本創建安全文化
下一篇:構建企業安全文化“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