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個嚴肅的話題,時時為安全生產敲響著警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隱患險于猛火,防患于未然”等標語隨處可見,誰還能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是總有人在“以身試法”,總是有人倒在“安全門”外。一起起因違規操作釀成的安全事故讓我們心有余悸,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消失讓我們禁不住扼腕痛惜。血的教訓一再警告我們,有章不循必有后患,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事故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海恩法則”曾指出:“每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30次左右的輕微事故、300次左右的未遂先兆和1000起左右的事故隱患”。從安全部門公布的事故分析來看,絕大多數為責任事故,80%的事故是由于“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那么違章的根源是什么呢?公司通過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組織機構健全,職責明確,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考核辦法比較完善,“三級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每年投入的安全經費也是相當可觀。面對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在追查事故顯在原因、追究事故責任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該去深刻思考一下隱含在背后的潛在原因。我們現在所缺的不是方法、設施、制度、資金,從另一個角度講,造成我們的員工安全觀念淡薄,自律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不強的較大原因是安全培訓工作沒有管到位,抓到底,落到實處,沒有形成公司的安全習慣和安全文化。
安全是企業永恒主題,也是企業和個人的內在需求。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思洛的需求理論,安全需要屬于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從我們踏入公司的每一天起,安全知識就被灌輸,從最初的安全帽佩帶方式到正確著裝;從一般工具的使用到大型作業方案的具體組織實施;從跟在師傅后面學習到獨立正確工作,處理突發事件;從學習安全警句到進行安全交底等等。在員工個人的工作歷程中,投入最大,搞的最多的就是安全培訓,所有這一切都是希望在潛移默化中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理念深植于員工的腦中,落實到員工的行動中,進而在這種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安全工作習慣。然而事實并非想象中那么樂觀,習慣性違章時有發生,違章作業禁而不止。正如從我們一出生開始,就被父母不厭其煩地進行安全教育,如暖瓶里有熱水,不能亂動;小心刀子割手,走路看車等等,常常響在我們的耳畔,時時為我們敲響警鐘。可是,我們還是時不時地因自己或外界原因受到不安全因素的意外傷害。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把安全教育當成一種老生常談,置若罔聞;把這種安全培訓當作一種必走的形式,敷衍搪塞。
那么究竟怎樣的安全培訓更能深入人心,達到長久的效果?筆者認為,讓安全行為成為安全習慣,讓安全習慣形成安全文化。
教育心理學領域有一句經典名言:“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很好地詮釋了理念與習慣之間的關系,理念指導行為,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么情況下就按什么規則去行動,有條不紊,順理成章。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如果我們學會運用潛意識技巧,養成良好的工作、學習習慣,就可以建立一種自動運作的“長效機制”,持之以恒,達到人生的奮斗目標。
個人如此,企業也一樣。企業的處事習慣就是一種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有利于營造具有凝聚力的組織氛圍,提高員工滿意度,員工會自覺遵守企業制度,用企業文化來規范了自己的行為。有很多事情,阻礙其進步的關鍵因素不是技術,不是理論,而是習慣,是特有的文化氛圍,習慣和文化在很多時候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為什么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有章不遵,有制不循,工作憑感覺,想當然。皆因“習慣使然”。違章不一定有事故,事故一定源于違章,事故一旦發生,后悔晚矣。那么怎樣才能從源頭上杜絕違章呢?僅僅靠各項規章制度是無法約束的,靠簡單的罰款是難以遏制的。只有通過培訓教育,將安全理念注入員工的思想中,落實到員工行為中。并從嚴格強制執行過渡到員工自覺執行,逐步塑造員工良好的工作、學習習慣,從而形成公司特有的安全文化。
文化是一種氛圍,如果說制度對于員工的行為是一種硬約束,那么文化就像無形的手,對于員工的行為是一種軟約束。文化管人管靈魂,文化管理是最高層次的管理,是最頂尖的管理。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安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是企業安全形象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再多再好,沒有員工有效的實施執行依然等于零。公司要著力把安全文化滲透到企業的每一項規章制度、政策及工作規范、標準和要求當中,并進行強勢推動,使員工從事每一項經營管理活動,都能夠感受到企業安全文化在其中的監督和引導作用,真正從思想上接受企業倡導的安全價值理念,確保企業安全文化具有恒久的活力。
在我們的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管理過程中,也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安全管理中去,將生硬的警句標語轉換為更人性化的囑托,將安全管理的查、禁、罰轉換為親切的問候,溫暖的叮嚀,因為真誠的關心更能打動人心,并起到相應的約束作用。如,“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請您戴好安全帽”比“進入工作現場必須戴安全帽”就更具人情味,更具感染力。通過人性化的安全培訓和安全管理,讓員工明白安全生產不只是為公司、為部門,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為家人。以章罰人不如以情動人,讓員工有真正被尊重、被保護的感覺,就會自覺得從“要我安全”轉入到“我要安全”的狀態中來,就會嚴格按照“三不傷害”原則對待每一項工作,增強責任感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安全理念教育,規范員工日常安全行為的自覺性,逐步讓安全理念成為行為習慣,在全公司內營造一種“人人講安全,時時想安全,事事保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圍。
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人人參與,需要長抓不懈,需要不斷的探索、鞏固和創新,努力走出一條操作性強、符合公司實際的安全管理之路。只有這樣,我們的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實現“預防為主”的目標,公司的各項工作任務才能如期順利完成,安全文化的形成才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