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無事故工廠必須有深厚的安全文化底蘊做鋪墊。安全文化是什么?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靈魂和統帥,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中的基礎。它是站在企業戰略的高度,指導和指引企業各個生產要素規范的發展和科學的運作,保證企業平安生產、員工安全工作。所以,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根本,也是安全管理中的高境界。那么,如何創建成熟的安全文化呢?
一是建設安全文化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它是企業一項長期的工作。安全文化簡單的理解就是安全意識,是存在于職工頭腦中的支配職工行為的安全思想。既然是安全思想,那一定是較長時間的制度約束、管理規范、以及自我思想錘煉等的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在天長日久的潛移默化中養成安全的思維、安全的行為。所以,無論是班長、安全員還是車間主任,每一名員工都要積極想辦法擬措施定計劃,逐漸在公司形成大家重視安全關心安全理解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圍。形成這種氛圍不是簡單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經過多年制度約束和長期安全行為的積累以及各級管理人員的嚴格管理才能形成這種安全文化氛圍。
二是全員參與查找隱患創建安全文化氛圍。安全隱患是指危險源(危險有害因素)存在并在指標上超過標準而無對應的安全設施或者安全設施失效,具備觸發事故的條件,這種失控的危險有害因素就是安全隱患。從安全隱患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安全隱患是發生事故的必然因素。所以消除事故隱患,減少危險源,控制危險物質的能量,減少危險物質存在量,增加危險隱患對應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設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限制危險人員進入重大危險源區域,同時加強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物質、設備設施的監控。這就要求員工對身邊的危險因素、有害環境等提出或者上報,根據危險有害因素的危險特性制定規避方案或者防范措施,以提高工作環境安全度,保護職工身體健康。形成人人查隱患的安全文化氛圍后,員工將更加關注自身安全、同事安全以及環境安全等,增強了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了查找安全隱患的技能。就能達到強化安全效果、普及安全知識、提升安全理念的安全文化的目的。
三是由危險源的靜態管理到動態管理建設安全文化。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所以對危險源實施動態跟蹤管理,是杜絕事故、減少損失的一項根本措施。我們辨識出的危險源,沒有根據危險源所處的空間環境改變、設備性能改變、人員監控模式改變、操作方式改變、工藝流程改變等進行動態跟蹤,來改變危險源的等級、危險源的防范措施、新危險源的防范重點等。公司的危險源管理還沒有脫出靜態管理的窠臼,“我們的危險源管理還差很多,一定不要流于形式,從實際出發,抓到實處,我們的危險源管理還表面形式化,沒有達到真正的動態管理。”為了達到動態管理,就要定期更新危險源,實施增加新危險源,在設備、工藝等變更后及時修改危險源,這樣才能實現危險源的動態管理。
總而言之,創建無事故工廠,就要建設好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問題,也是一個全員參與、持續推進的問題。我們要加強各級管理者的安全素質、圍繞企業的發展現狀實施培訓、教育、宣傳,不斷創新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感召力等來創建優秀的安全文化氛圍,使人、機、環、管合理、有序、協調運作,實現本質安全,達到“ 0”事故,創建無事故工廠。
上一篇:安全文化貴在經營
下一篇:消除“思想隱患”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