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前提條件,特別是電力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在新的歷史時期,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走出單一、刻板的傳統工作模式,如何實現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機制、制度、作風、形式、方法的創新,使它與時代的節奏合拍,是當前企業領導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到任以后,本著邊學習、邊工作、邊總結的方式,在實踐中學習、和職工一起交流,形成了一些安全工作和安全文化的膚淺認識。
安與全的理念
普天下,莫貴于人。安全的最大隱患源在人,安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講“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它是一個完全圍繞“人”、一個關于如何認識人、管理人、尊重人的大課題。
“安”字從象形文字廠講,“宀”是洞穴,即古人居住的房屋,“女”是婦女。“安”來源于洞穴中有紡織的婦女象形,即是家庭的含義。這個字的產生一方面體現了古人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另一方面警醒做工的人要隨時注意安危——想到家。“全”從字義上講,上面一個“人”,下面一個“王”,一方面表達了人乃萬事、萬物之王,另一方面提出管理者以民為先,即人民群眾利益高于一切。這兩個字體現出的是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關愛人、尊重人,人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尊重人、關愛人最起碼的就是保障生命安全。
從我們抓安全生產來講,職工要有“安”字的理念,你的安危關系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平安;你的行為關系他人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完整,關系企業與社會的和諧。沒有安全意識的職工,就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的人。領導干部要有“全”的理念,要樹立職工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而最根本的利益就是生命安全。時刻關注安全、關愛生命,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不注重安全生產,就是對職工不負責、對組織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任,不注重安全生產的干部,肯定不是一個值得組織囑托、職工信賴的干部。
按照這一理念,我們就很有必要把安全意識教育、知識教育引人到職下的家庭、職工的生活中去,把安全生產活動開展到職工生活區,強化職工安全責任意識,建設職工家庭安全文化、社區安全文化。也很有必要把安全責任引進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學習、政治生活中去,以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安全生產責任,維護好職工安全這一最根本的利益。
可控與在控的理念
無危而安、無缺則全,指事物沒有危險或不受威脅的狀態,就是沒有不可接受的風險。危險和風險處于可控、能控狀態。
安全生產要實現可控、在控、能控,首要的是職工的思想、行為要實現可控、能控。電網、設備只要投入足夠的資金,通過網架完善、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水平達到可控、能控。而人是活的因素,達到意識、行為的他控難得多,可變性、差異性太強。我們通過很多安全事故分析,結果是安全事故有技術水平問題,但并不都是技術技能問題,職工的安全意識、領導的責任意識問題占了很大比例。一些事故的發生,并不是職工不知道《安規》,也并不是技術能力和水平做不好,而是在那一關鍵的時刻,他失去了事故發生的可能預見與后果意識,失去了對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保護與責任意識,自我失去了在控。就象開車的駕駛員,他明知撞“紅燈”是違規,在失去嚴格監督時就自覺或不自覺的撞過去,失去了自我控制,忘記責任與義務,一種對安全的僥幸心理。這是一種綜合素質和安全文化理念高不高、強不強的檢驗。抓安全生產,一手抓電網、設備的改善,而另一手必須抓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安全思想行為的教育和提高。
按照這一理念,提高職工文化技能水平,開展反事故演習,組織事故典型分析、建立警示學習室和組織職工圍繞安全生產出“金點子”,發動群眾、群策群力醞造安全生產文化體系是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愚者用鮮血換取教訓,智者用教訓避免事故”,抓住每一起安全事故包括未遂的教訓,通過活生生的事故教育廣大干部、職工,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一不小心就可能給自己造成災難、給他人帶來生命的危險。把“一人違章、眾人遭殃”、“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間麻痹”、“落實一次措施,勝過十句口號”、“忽視安全抓生產是火中取粟、脫離安全求效益如水中撈月”等等警句格言,掛在墻上、記在心上,防患于未然,防微什漸、警鐘長鳴。我們可以設一個安全事故的教育學習室,把我們身邊發生的安全責任事故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下來,組織大家去感受一回,在靈魂深處多來幾次觸動,對提高大家遵章守紀的原則性定有幫助。
生命權力理念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賽場,只有決賽,沒有初賽和復賽、我們不敢說我們擁有自己的生命,因為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沒有人和你商量,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沒有人提前告知。對生命我們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因為你的生命不僅僅只是你的,你的生命中有你的父母。子女、親戚朋友和社會。因此,我們沒有權力小視自己的生命、賤踏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通過走訪回了致殘的職工家庭,傷殘給他們個人、家庭帶來的不便和傷害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安全中的“安”是家庭的含義。“全”是人民群眾高于一切的含義,我們每一名職司二各級干部都要時刻有這個觀念和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就能更好的更主動的學好安規、能更好的執行安現。什么是代表、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保護好群眾的生命安全,就是最大的利益。我們的員工有權拒絕執行沒有安全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不完善,或自己無把握,有危及自身安全或他人安全的命令和工作。杜絕瞎指揮和盲目蠻干。
按這個理念,一是珍惜生命、尊重勞動。從愛護的愿望出發,對職工嚴格要求、嚴格考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還得關心他們、理解他們。他們喜歡什么,歡迎什么,希望什么?對他們提出建議、意見要理解、要重視,要通過正面引導溝通管理層和操作執行層思想。“士為知已者死”,而我們要求僅僅是希望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按程序作好工作,關鍵是我們各級領導干部是不是一線職工的知已。老農民幾十年日曬雨淋,勤勤懇懇種自己的一畝二分地,毫無怨言,自覺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為什么?因為老農民把種好這一畝二分地當成了自己的事業、當成自己的責任。關鍵是我們是不是尊重了他們的勞動、尊重他們盡管是很普通的一個崗位。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引導職工認識到了他們崗位的重大責任,是不是把本職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因此,我們不僅是要經常深入一線去教育他們、檢查他們、考核他們,更要尊重他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密切聯系群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權力觀、領導作風、工作作風、實干作風。通過丁作作風的創新來塑造安全管理干部的新形象,通過服務意識的創新來不斷實踐“三個代表”要求,保護員工的安全健康就是保護生產力,規范員工的安全行為就是服務生產力,這是物質文明,也是精神文明,這就是文化。
二是增強“安全是職工的生命,領導身系安全的責任意識。主要領導是主要責任人,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將反“習慣性違章”改為反“三違”,就是將反“習慣性違章”主要強調的是一線,而反“三違”明確提出了反“違章指揮”問題,能違章指揮的是誰,就是指各級領導、管理人員。不了解職工、不了解實際生產和現場情況,如何指揮、安排任務?那肯定要出現違章指揮、轉變作風,深人群眾、深入一線是避免違章指揮的關鍵。領導心目中的安全生產標準就應該是100-1=0和100+0>100。
三是人的經驗由兩部分獲得:一是間接獲得,通過別人的經驗;二是通過實踐獲得。《安規》都是前人用鮮血總結出的,我們都應間接獲得,而不能通過實踐去總結。安全意識要從小抓起、教起,這是我們社會教育的缺陷。家長、學校、社會有義務和責任教育子女學會求生的辦法、知識,而且從小有這種意識。領導就象關心自己子女一樣、每個員工都象關心自己子女一樣關心別人的人身安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讓他人傷害、不讓他人受傷害、不讓他人傷害別人。
安全嫌疑的理念
安全責任和安全意識的淡薄是安全最大的隱患。人的責任心。安全意識看不見、摸不著,但稍有疏忽大意都可能發生事故。因此,特別是直接負責抓安全的同志,把一線崗位人員都要視為事故隱患的嫌疑人;把各級負責人、管理者都視為安全觀念不強、警惕不高的嫌疑人,樹立安全嫌疑的理念。在安全意識上,就是舉輕若重,小題大做。
年年春秋季安全檢查都會發現安全隱患或缺陷不少,這說明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到位,安全生產工作“嚴、細、實”的精神落實有差距。我們講蝴蝶效應、講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安全生產不講"亡羊補牢”,只能講防微杜漸。這些問題應該說主要是領導層和管理層的問題。
次次安全生產明查暗訪,仍然發現違章、違紀,而一些問題是屢罰屢犯,邊罰邊犯,邊學邊犯。說明了我們生產一線的個別員工安全意識還不強、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熟,血的教訓并沒有喚起每個員工的警覺。這個問題應該說主要是一線員工安全責任意識的問題。
天天講安全生產,但仍有一線員工和一些干部,對這些內容、要求和本部門的安全職責并不是很清楚,學習宣傳的力度是不夠的,還沒有真正形成全員一絲不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措施的局面,尤其是非從事安全生產工作和管理的人員。抓安全生產緊一陣、松一陣,這說明安全生產的文化體系、文化氛圍還不完善,還靠象唐僧一樣不斷念緊箍咒。這些問題是涉及我們領導層、管理層、執行層共同的問題。
按這個理念,一是你就會毫無怨言的、不厭其煩的、順其自然的在時時刻刻講安全生產、對人人講安全生產。用誠心去感召職工、用真情去感動職工、用決心去感化職工,這樣才能做好你的工作,盡到你的責任。“誠心向佛,就是要天天念經”,要抓好安全生產,我們也要天天念安全生產這本“經”。
二是安全生產齊抓共管,就是要把反事故二十五條措施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頭。安全生產獎,人人都在拿,獎到那里責任就要落實到那里,才能實現處罰到那里。拿安全生產獎,首先要自查自己干了什么,干的怎樣;其次我們的安全監察部就是裁判,要提出評價意見,評定你該不該拿,該拿多少。安監部門不能只是監督生技部門、一線班組和一線運行檢修人員,要監督檢查全員,從領導到員工,從機關到基層。要讓安全監察部來監督全員,我們全員來監督安全監察部,安全監察部的獎罰權在我們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職責明確,獎罰分明的機制。
三是增強安全生產任務艱巨性的認識。安全周期越長,我們麻痹大意思想會越重,我們習慣性違章更難改、更易犯錯。就象我們說的審美疲勞一樣。因為,我們會覺得較長時間以來就這樣管的,一線職工覺得我們就一直這樣干的,也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于是,警惕性會逐漸償失,不嚴格按程序作業,走捷徑,簡化工作流程思想就會抬頭,埋下安全的行為隱患,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就只剩下一句口號。因此,無論從設備運轉周期,還是人的思想警覺,安全生產周期越長,安全風險就越大,安全任務就越重,安全檢查和安全教育的責任和任務就越大。保持長周期安全生產,認真學習和貫徹關于樹立起科學的安全生產觀,對安全生產的系統性、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尤為重要。
四是結合當前形勢要求,在安全管理措施上要堅持“六查”:
查領導:首先是領導安全意識是否到位,工程建設、檢修現場領導是否到場、到位,督促檢查落實安全措施。查思想:查執行安全組織和技術措施中是否存在馬虎湊合。員工帶情緒工作的現象,找差距、問題,及時改進;查職工思想認識、警覺是否到位。查管理:查生產作業班組的安全教育、技術培訓是否按計劃落實;我們設備管理、工器具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是否到位。查制度:查安全工作是否有章可循、違章不糾現象,是否按章辦事。查標準化作業的程序是否嚴格執行,查監護人、安全保護措施是否到位。查隱患:查設備是否存在隱患、安全設施、防護裝置是否完善,安全工器具是否齊全,設備、工器具安全保障是否到位。查整改:查明查暗訪中發現的問題,有關單位、責任人是否限期得到整改落實;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是否引起重視和改善。糾正;不能只查不改、查而不聞,查而不糾等于沒查。
構建安全文化體系
安全文化是近年來安全科學領域提出的一項安全保障新對策,在安全管理中起到了安全立法。規章制度、行政約束等起不到的重大作用,目前已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形成了國際性的安全文化產業、我們所認同的安全文化為:安全文化是人類為維護自身免受意外傷害而創造的各類物態產品及形成的意識形態領域成果的總和;安全文化是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所創造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精神、觀念、行為與物態的總和;安全文化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標準的總和,是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
多年來,我們通過制定各種考核制度,包括下崗、輪崗,都是想使我們的職工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我們曾經以為,只要嚴格執行了規章制度,就不會出事,但事實上事故仍然存在。在安全管理上,我們實現了從過去的經驗管理過渡到現在的科學管理,盡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事故仍時有發生,而一些是重復的發生。通過認真反思,我們應該有一種共識——抓住一個本源的起因“人”、一個影響人的無形東西“文化”。
在現代管理上,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其實,有企業就有企業文化,先進的企業有先進的文化,落后的企業必定是因為它有的是落后的文化。凡事要達到最高境界,是最難的。要想制定現章制度;從現場上抓幾個習慣性違章,是很簡單的,但讓職工心說誠服的變習慣性違章到習慣性遵章,這是文化的作用,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的。我們在這方面,迫切需要文化的熏陶。在安全管理上也要多點文化的氣息,多點人情味,多從文化的深層卜去思考一些問題,認真研究職工的心理行為,否則,安全生產是管不好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安全文化的建設,不管是從事政工的同志,還是從事安全生產的同志,都要去思考它、研究它,怎樣建立企業的安全文化。
有人把企業文化比喻成一個同心圓,外層是物質文化戶層是制度文化,內層是精神文化。那么,安全文化也如一個同心圓,外層就是電網設備、作業的工器具等,中層就是我們的安現、作業標準、規章制度,內層就是我們的安全理念、責任意識、技能素質等。設備、管理、人三者因素構成安全生產的文化體系,也是保障體系。領導者應切實擔負起安全文化的四大任務:培育安全理念,規范安全行為,提高安全素質,營造安全氛圍。這也就是我們安全生產如何落實“抓發展、抓管理、抓隊伍,創一流”的具體落實。
日本有一名豐田公司的員工,在路上遇到一個豐田車壞在路上,這名員工立即將自己的車給了開車的顧客,然后將壞了的豐田車修好后送到了這位顧客家。什么叫愛崗敬業、什么叫對企業忠誠?我們的領導、員工敬業忠誠的精神如果達到他這種境界,把這種精神用于我們的安全生產和優質服務工作,我想安全生產和優質服務沒有什么做不好的。
安全文化蘊涵于安全管理的每個環節之中,蘊涵于每個員工的行為之中,它可營造出一個嶄新的、社會性的安全大氛圍。許多成功的國家、地區和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把安全的事情辦好,離開安全文化是不行的。安全的目標、安全的理念、安全的文化建設,我們要作系統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要有計劃地的宣傳、灌輸和推進,達到全公司員工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我們在安全生產上不能有“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腳?”這種放松的心態,要堅定“除不可抗力外,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這種信心和決心!
下一篇: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系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