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尤其是生產型企業,追求安全生產是每個企業共同的目標,但具體到每一個企業,由于經營者的認識、管理水平、生產性質、安全活動的組織形式等方面的不同,企業的安全文化又各有其特點。
在常規火力發電廠里,給我的感受是,安全文化主要是圍繞“兩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檢查制、清潔衛生制)和安全生產目標來開展的,安全文化的實質當屬技術、程序和目標管理的范疇。
就我們核電站來講,由于“安全”對經濟的影響和社會的影響是一般企業所無法企及的,因此,核安全顯得尤為重要。核電站的安全文化建設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只以規則和條例為基礎的安全(70年代)→良好的安全績效成為組織的一個目標(80年代)→安全績效總是能夠改進的(90年代)。由此可以看出,現代核安全文化的建設,既強調組織系統的建設,又注重個人對安全的貢獻并強調個人和組織的持續改進,以期向最高的安全水平邁進。在核電站安全文化里,除了強調設備、程序的因素外,同時也強調這些東西的使用者——人的貢獻。因此,作為核電站的基層工作者,均應養成探索質疑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習慣,讓“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的安全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讓越是危險的地方變得越安全。
上一篇:深化班組安全文化之我見
下一篇:僥幸心理——安全文化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