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論安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010-12-13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安全文化是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預防和制止各類事故的發生,實現人的社會價值的文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別是進入2O世紀9O年代以后,由于各類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發生率的快速上升,安全生產形勢日趨嚴峻,安全文化在保障人類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實現安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共識。

  一、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思路的提出及其戰略目標

  1.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思路的提出

  “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是安全文化建設的一種思想和戰略,它的提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安全管理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安全文化發展的趨勢和必須選擇。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安全的認識正由盲目的、被動的、局部有知的階段向有意識的、系統的階段發展,由生產領域擴展到人生存和活動的一切領域。民眾的安全素質、參與安全防護的自覺性、自防自治自救的能力正逐步提高,這標志著我國安全文化建設已進人大眾安全文化的階段。安全文化建設受到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目前,我國經濟要高速發展,需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保障環境和支撐條件;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實現了小康,對安全的需求隨之提高,渴望有一個安全、文明、穩定、有序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 這就必須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實現安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是我國的一些安全生產工作者和專家,根據我國國情和人類社會安全活動的規律提出的。1993年下半年,勞動部李伯勇部長曾多次對一些專家、學者和勞動部的領導說,你們要關心、學習“安全文化”,在研究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體系的同時,要學習借鑒安全文化。它是轉變安全生產工作觀念和方法的大事,要請些專家、能人研究一下,借鑒核安全文化的經驗,推動安全文化建設,把我們的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來認識。1994年1O月20日,李伯勇部長親自寫信給《警鐘長鳴報》報社,指出:“你們對安全文化宣傳得很好,最好再深入些,使職工既能理解,又能把安全文化在思想上扎根,行動上貫徹,具有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質。” 1995年1月14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在全國安全生產電話會議上指示:“要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強化全民安全意識。”1995年4月上旬,由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警鐘長鳴報》報社等單位聯合舉辦,勞動部、人事部等國家部委領導和有關學會、科研院所、高校的專家以及部分大中型企業的同志參加的“全國首屆安全文化高級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首次對我國安全文化建設進行跨行業、跨學科、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研討,并通過了《中國安全文化發展戰略建議書》,對我國安全文化建設提出九條建議。1997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1周年紀念日),中國安全文化推進計劃專家座談會在中國勞動科學研究院召開。會議發表了(21世紀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綱要》,提出了跨世紀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的八個構想。國家氣象局局長溫克剛在給有關專家的信中指出:“您們的思路和建議都很好,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作為發展中國家, 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頻繁發生,造成的損失也十分嚴重。其中,社會各界防災減災和安全意識不強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通過編制(21世紀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綱要》,組織防災減災和安全管理的研究, 開展全民防災減災和安全教育,提高全民防災減災和安全意識,推廣防災減災和安全管理技術,最大限度地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李伯勇部長給這次會議和中國安全文化研究會籌委會的賀信中說:“如今安全文化的影響也超過了工業文化的范圍,開始深入發展為企事業安全文化、城市安全文化、社區安全文化、居家安全文化、校園安全文化等,我十分同意大安全觀,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安全文化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識,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成為大眾自覺行為的有效途徑。應將安全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 與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結合。從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 中國需要安全文化的總體發展綱要。1998年3月,李伯勇部長在給《中國安全減災戰略論》一書所作的序言中進一步強調了安全文化建設不僅會豐富安全科學,更將成為2l世紀公眾素質的重要衡量標志之一。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實現安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共識, 成為安全文化建設和安全管理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理論和戰略的提出,是人類對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的關系長期反思得出的結論,是整個人類求得生存發展的唯一可供選擇的途徑。作為一種發展觀,它著眼于人類長遠利益和自然資源的關系,深刻提示了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意義。作為一種發展戰略,它指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持續、快速、穩定、健康地向前發展。可持續發展思想內涵豐富,它主要有兩大含義:一是人類應堅持與自然和諧的方式,追求健康、安全、舒適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這是人類的基本權利;但人類不應采用耗竭資源、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方式求得發展。二是當代在創造與追求今世的發展與消費時, 應當承認和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機會與后代人的機會相平等,絕不能剝奪或破壞后代人(相鄰地區)本應合理享有的同等的發展與消費的權利。“可持續發展”現已成為全世界的口號,它不僅是環境可持續發展,而且是經濟可持續發展,更是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等。

  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 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系統應遵循公平性與協調性、持續性與理智性、共同性與整體性相一致的原則, 以滿足當代人對安全文化的需要為首要目標, 以促進安全文化持續、穩定、健康地向前發展為動態目標, 以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為最高目標。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

  (1)滿足當代人對安全的基本需要是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系統的首要目標安全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在人類社會漫長的進化、發展過程中,人類不斷產生解決物質需要和保障其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的安全需要。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人對安全的需要有所不同; 同一社會發展時期, 不同的人對安全的需要有所不同。因此,安全文化建設在一定社會發展時期, 應以滿足當代人中的大多數人對安全的基本需要。在社會文明程度愈來愈高、科學文化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存在著許多危害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的不安全因素,引發了各種各樣的案(事)件、事故,如治安災害事故(交通事故、火災事故等)、自然災害事故(尤其是一些現代自然災害事故,如核輻射、酸雨等)、社會犯罪以及其他意外事故等,這些案(事)件、事故中,有的是人們在生產、科研工作中因受到對事物認識能力的限制而引發的,麗大多數案(事)件、事故是由于有關人員缺乏安全知識和防范能力,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實,或處置不力、不當引發的。在控制和預防犯罪方面,公民素質低、安全防范體系不健全是可能“導致突發性災害”的隱患。消防部門做過一項調查, 在文化、層次頗高的某城市,50% 的居民不知道如何使用“1 19”。如果一個人不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就難以抵御各種不安全因素的侵害, 無法有效地保護國家、集體財產和他人以及自身的人身、財物安全。從過去發生的一些重特大案(事)件、事故中的“大難不死”者的經歷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具有一定安全知識、防范意識和安全技能的人,在其安全遭受侵害時,可減少損失或免遭侵害。1986年,哈爾濱天鵝飯店發生火災,6名日本人之所以幸免于難,就得益于他們在日本受過正規的消防安全教育。他們一住進飯店就觀察好安全通道,當突遇火災時,沉著、冷靜地逃出火海。1995年1月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給日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金,但日本國民在巨災面前泰然自若,不低頭,不泄氣,團繾互助,積極開展自救工作。因此,我們應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和社會民眾對安全的基本需要, 以滿足當代人對安全的基本需要為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系統的首要目標,大力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人們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范和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有效保護民眾的人身和財物安全, 而且有助于提高人的安全素質,滿足人對安全的基本需要, 實現工作順利、生活愉快、全面發展、事業有成的人生目標。

  (2)當代人對安全文化的建設應有利于安全文化持續、穩定、協調、有序、健康地向前發展, 有利于后代人安全文化事業的發展是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系統的動態目標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是連續不斷地、螺旋式地向前發展的, 這種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安全文化的發展也是如此。安全文化在我國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人類社會誕生之初,人類祖先為了抵御和戰勝來自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猛獸的侵害,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獲取的求得生存、繁衍和發展的生存方式和經驗, 創造了具有原始社會特點的安全文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安全文化也隨之有所發展,但這種發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創造的安全文化的基礎之上,并根據時代發展需要進行創新。安全文化是沿著實踐— — 認識— — 吸收— — 創新的途徑向前發展的。因此,我們進行安全文化建設,一是要堅持“古為今用” 的方針, 注意繼承前人創造的安全文化遺產;二是要堅持“洋為中用”的方針,廣泛吸收國外優秀的安全文化成果; 三是要堅持“和諧統一” 的方針,正確處理好安全文化建設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之間的關系;四是堅持“與時俱進”的方針, 確保安全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同步,對社會發展起推動和促進作用,并使今天我們創造、擁有的安全文化,不僅有利于當今社會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后代人安全文化事業的發展。安全文化建設應根據時代發展需要,適時調整安全文化發展的戰略系統的動態目標,確保安全文化持續、穩定、協調、有序、健康地向前發展。

  (3)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是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系統的最高目標安全文化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安全文化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建設。安全文化的科學性決定了安全文化建設首先要加強安全文化理論研究,大力發展安全科學技術, 提高其自身的科學含金量,這是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立身之本,發展之源。加強安全文化法制化建設,可以使安全文化建設做到依法發展、依法建設、依法管理,不會因時代變遷、人員變動、環境變化而發生改變,這是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法律保障。加強安全文化規范化建設,可以使安全文化建設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沿著一條正確的、有規律的道路發展,這是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加強安全文化產業化建設,可以使安全文化理論研究、安全文化市場開發、安全產品研制生產有了可靠的物質基礎,這是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物質保障。加強安全文化現代化建設,可以使安全文化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 符合社會發展規律。隨著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主導產業的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和經濟更加迅速地互相滲透,技術轉為經濟,變成生產力的頻率大大加快, 呈現科學技術和經濟結合緊密化的特征。特別是以腦力勞動為基礎的經濟,代替了以體力勞動為基礎的經濟,使得人類將面臨著一場新的世界范圍的產業革命。”在此情形下,僅僅局限于某一領域的發展, 片面追求數量增長的傳統的發展模式必須改變。在安全文化發展過程中, 我們既要注重安全文化發展的數量增長,又要注重安全文化發展的質量與效益;既要實現安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又要確保人類生產、生活安全,實現整個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實現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1.實現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是從根本上扭轉日趨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 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頻頻發生。僅去年,我國就發生了包括交通事故在內的各類事故大約100萬起, 死亡約l3萬人,平均每天約273-9起,死亡356人。究其原因,一是企業安全生產基礎相當薄弱, 許多企業安全管理方面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安全技術設備不符合要求、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有章不循、地方政府安全監管不到位等影響安全的深層次問題未能很好地解決,安全欠帳較多,存在大量的事故隱患,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發生重大事故;二是安全科學技術相對落后,抵御來自于現代生活中高層人造空間以及機、電、化學、毒氣等物品的危險和來自風暴、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侵害的能力還較為低下;三是人們的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安全知識相對缺乏,全民安全素質較為低下;少數人是見利忘義,要錢不要命。這些都與安全文化建設相對落后有較大關聯。面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 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安全管理工作,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持預防為主,落實安全措施,確保安全生產。”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九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生產,交通方面的安全管理,健全安全責任制。切實糾正各種違章指揮和操作現象,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為更好地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必須切實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好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從根本上扭轉安全生產形勢,解決安全問題,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

  2.實現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是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作保障,否則,即使具備了發展的條件和機遇,也會因不具備安全這一基本前提而無法實現。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已成為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縱觀當今世界,凡是國內安全形勢惡化、政治不穩定、社會秩序混亂,特別是戰亂頻繁的國家, 其經濟肯定難以順利發展, 即使是經濟發達的國家, 如果國內發生重大事件,其經濟必然會受到嚴重挫傷。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后,美國航空業岌岌可危,加劇了美國經濟的惡化。不僅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其投資、消費、外貿、金融等嚴重受到影響,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打亂了國家實施經濟發展計劃的步驟,擾亂消費者正常的消費秩序, 削弱了一國的經濟發展能力。今天,隨著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的發展,大國之間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各種刑事犯罪,尤其是來自恐怖分子破壞的危險性在急劇增大。恐怖分子的組織遍布全球各地,作案手段日益隱蔽和高技術化,加之國際恐怖分子與國內嚴重刑事犯罪分子互相勾結,從一般的綁架、爆炸、劫機等發展到襲擊具有重要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目標,這往往會對~ 個國家乃至一個地區,甚至全世界都會產生極大的、極壞的影響。美國發生“9?11”事件后,全美股市停止交易、民航停飛,造成全球2/3的資金流動受到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安全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全民安全素質,努力優化安全環境,確保社會長治久安, 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化保障。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安全文化建設已成為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樹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商譽的重要手段。目前,安全文化對企業安全生產的保障作用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高危行業的現代企業來說,安全文化建設水平的高低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從產品銷售、市場占有,到對外合作、投標信貸,企業安全形象的好壞、文化建設水平的高低等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和作用。 .

  3.實現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眾對安全、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從首都經貿大學近期在北京市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來看,在社會就業崗位嚴重不足,再就業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有43.7% 的人員把安全作為擇業的首要條件予以考慮,超過對“高薪”和“有發展”的兩項考慮。在實際生活中,有相當高比例的人員不選擇危險性較高的職業。據調查,成都市目前建筑和煤碳行業中,工長以下的人員90% 以上為外來人口,且大多數來自農村,從事的是危險和繁重的工種。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安全文化事業, 實現安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可以滿足廣大群眾對安全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質,促進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 盡可能地為廣大勞動者創造一個安全、文明、衛生、健康的工作、生活環境。

  4.實現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是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入世后, 我國的安全生產管理活動、產品質量安全等都必須嚴格遵守wro 的有關規則。安全管理應與國際相關安全認證標準逐步接軌并受其制約,從政府強制執行行為為主導向企業自我約束行為為主導過渡,建立與世界發達國家安全機構較接近的安全管理模式,成立獨立的勞動保護部門。企業發展生產、更新生產工藝、進行技術改造等都必須牢固樹立國際勞工組織“以人為本”的職業安全衛生理念,符合勞動安全衛生的要求,確保每一個工人的生命安全健康,使每一個工人都有一個幸福完美的家。按照wro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 勞動者在就業期間對自身安全與健康的要求值,將隨著企業生產中的不安全、不健康因素的逐步公開而不斷提高,其中包括對安全文化建設的要求。目前,由于我國不少企業忽視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管理基礎差;安全管理法規、標準等與國際規則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國民安全教育和勞動安全教育嚴重滯后于社會發展需要,勞動者安全素質較為低下,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工傷和職業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發生各類事故35萬起,其中死亡人數達1O多萬。每年因人為事故和職業危害產生的損失達800~2400億元,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GNP)凈增1~3個百分點,可解決400~1200萬人口的就業問題。因此,我國要適應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大力發展與時俱進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文化,促進我國安全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實現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舉措

  1.認真制定并積極實施安全文化建設政策, 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規范化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必須有政策作保障, 正確且有力的政策可促進事業的發展、工作的開展。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一項全新的事業,更需要有正確的政策作指導,才能順利向前發展。由于我們遇到來自生存空間、生產與生活中的人為或自然的危險在日益增多,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增強全民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有效預防和抵御各類災害事故的侵害,極力降低或減少損失,已成為政府制定安全政策的目標。1993年,江澤民總書記指出,要把制定減災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去。制定減災規劃,是安全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防災工作的指導。在安全文化建設方面,我們要制定的政策主要有:一是制定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綱要, 明確整個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指導思想、任務以及措施。二是制定落實安全責任制方面的有關政策,明確各級安全管理者(官員)的安全責任,建立任期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制、發生重大責任事故責任查究制、一票否決權制等,積極推行并實施“注冊安全主任”制度。三是制定全民安全教育制度,明確有關組織、單位安全宣傳教育的任務和職責, 以提高全民(主要是勞動者)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素質及能力。四是制定青少年安全教育政策, 高度重視未來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安全素質的培養,讓廣大青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的安全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接受較為系統、全面、科學的安全知識教育。認真制定并積極實施安全文化建設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 以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規范化。

  2.積極開展安全文化理論研究, 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科學化

  安全文化闡述的是與安全有關的人類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在向自然界獲取生活資料、生產資料活動中,為維護自身免受意外傷害而創造的各類物態產品以及形成的意識形態領域成果的總和;是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所創造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精神、觀念、行為與物態的總和;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標準的總和;是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安全文化建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開展安全文化理論研究。目前,我國安全文化建設,在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安全生產管理者的大膽實踐和眾多理論研究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l0年來,發表了大量安全文化建設方面的論文,出版了一批安全文化理論研究‘ 專著和指導性教材,完成了若干項安全科學技術工程項目的研究。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安全科學技術學科體系的構建、未來安全工程師知識結構的確立、安全科學理論體系的構建等,有不少工作還處于初創階段,需要我們去大膽探索、大膽創新,進行深入持久的理論研究,以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科學化。

  3. 大力加強安全文化法制建設, 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法制化

  加強安全文化法制建設是保障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實現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需要。完善的安全文化法學體系、健全的政策制度,可以使安全文化的發展不會因人、因時、因地的改變而改變,真正實現依法建設、依法管理。目前,我國運行著的有關安全文化建設的法律、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產生的, 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們應根據安全管理規律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質量、環境、安全體系認證制度,修訂完善我國有關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安全法律的實施、保障、支持體系和監督機制。積極開展安全法學研究,努力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法制化。

  4.不斷加大安全文化建設的投入, 實現安全文化建設的產業化

  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有正確有力的政策作引導,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作保證, 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作支持。無論是對安全文化理論、安全科學技術的研究,還是對安全技術產品的研制、開發、推廣、應用,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安全文化建設產業化已是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安全文化有著極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安全文化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據統計,世界安全減災產品市場為每年數千億美元,而制造能力不及1/2。我國安全減災類總產業為百億人民幣,嚴重低于世界安全減災產品市場的發展水平。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民眾安全意識薄弱,自防自治能力較低,尚未形成安全文化素質下的對安全自護產品的迫切需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安全產品種類少,質量差,有的甚至存在著“安全產品不安全”的問題。此外,安全文化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安全文化市場的發展需要。因此,我們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不斷加大安全文化建設的投入,積極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的產業化,引導安全文化類企業和安全文化研究機構,加大安全文化市場的開發力度,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全黨動手、全民動員、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我們要以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切實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安全文化理論研究,不斷提升安全文化建設的水平, 以確保安全文化持續、穩定、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真正實現安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兴隆县| 浑源县| 洪洞县| 辽宁省| 江西省| 遵义县| 沙坪坝区| 重庆市| 安溪县| 龙南县| 新建县| 云和县| 肇源县| 五原县| 时尚| 分宜县| 准格尔旗| 沂水县| 峨眉山市| 定襄县| 宜宾县| 鹤岗市| 奈曼旗| 城口县| 项城市| 卢龙县| 泉州市| 南华县| 澄江县| 余姚市| 五莲县| 新郑市| 荆门市| 罗田县| 安塞县| 图木舒克市| 宁安市| 黑龙江省| 翁源县|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