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的定義.《辭海》是這樣表述的:從廣義來說,文化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文化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并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巨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敢治和經濟 正是由于文化的這一內涵,我們有時把文化分為“民旗文化”、 傳統文化 、“外來文化”,又分為“東方文化”、“西方文化”等,這樣捌分的依據就是基于社會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地域的區別。不同的文化反映了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這顯然已大大超越了我們所討論的“安全文化 的范圍。
關于文化的又一個定義,幾乎所有的工具書都表述為,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其使用的范圍更為廣泛,諸如我們現在所倡導的“三學 即學科學、學文化、學技能等,更多的時候,我們把文化與知識連綴成。文化知識”,用于教育領域.又以“文化水平”來評價一個人的知識程度和學術能力。這種直接表現為人的知識水平的文化概念,顯然也不能涵蓋“安全文化”所要表現的內容。
在實際生活中,文化的運用范圍遠比辭書所圈定的定義大, 特別是近年來頻頻出理的“企業文化”、“鄉村文化”、“軍營文化”、“校園文化”、“商業文化”及“社區文化 等,都不是原有的對“文化 的定義所能解釋的。這些“文化”都帶有明顯的行業特色,有其各自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即創造這一“文化”的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如“企業文化”的參與者以職工為主,而“軍營文化”的參與者則肯定是軍人。這種以行業冠名的“文化”一般是與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相連的,其載體大都也以文化生話為主,如讀書、藝術、表演等,其目的是陶冶情操,振奮精神,豐富業余生活,還有的直接與經營有關.如商業文化 等。由此可見,我們不可能將“安全文化”與此相提并論,放在一個范疇內進行討論。
那么,什么是“安全文化 呢?依筆者所見,“安全文化”至少應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第一,客觀地反映社會的經濟發展對安全生產的要求及科學技術水平在安全技術上的廣泛應用;第二.形成對安全生產的共識,創造一種人人重視安全生產的社會氛圍;第三,充分反映國家對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包括安全生產的法制建設和規章制度及各種技術標準的制定;第四,廣大勞動者對安全生產知識的全面了解和對安全技術的熟練掌握。“安全文化”涉及翻法制建設、標準制定、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現場管理等各個方面,應是對安全生產的綜合反映。我們如果僅僅是把“安全文化”理解為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一種手段,例如,創作一些有關安全生產的文藝作品,在職工中開展以安全生產為主題的文藝會演等,這樣的話,實際上是將“安全文化”變成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代名詞。我們應該認識到,宣傳教育是 安全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內容。當揀,如果把“安全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建設,那么,應用包括文藝在內的各種手段。在職工中廣泛地開展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也是 安全文化 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其目的是通過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安全生產意識,使安全生產成為職工的自覺行為。在實踐中,我們要尊重社會對“文化”認識的定勢,即文化是以文學、藝術作品及群眾性的文藝活動為載體的。因此,在一般人看來,“安全文化”也就是用文藝形式反映安全生產,讓職工在歌舞、笑聲中輕松地接受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一點,“安全文化”也就失去了一定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地把握“文化 的概念,因此,“安全文化”不僅是對安全生產各個方面的綜合反映.更要突出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即通過各種有散的手段,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人人重視安全的氛圍,從而使安全進人千家萬戶,成為社會生活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當前的實際出發,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應著眼于解決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安全生產不能僅僅依賴于強制手段;二是安全生產要走出企業,面向社會。
我們知道,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因素,所有在生產過程中人為發生的各類事故都是可以預肪和制止的。為此,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同時,又規定了一整套的監察、處罰制度,以保證這些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貫徹實施。所有這些,都帶有權威性和強制性。一般來說,安全生產具有很強的威懾力量,而安全生產的主管部門也常以事故教堋、赦處罰者的實例來教育職工。這種做法瞻起到很好的警戒作用,促使職工更加重視安全生產,做薊警鐘長鳴,其目的是減少事故,直至消滅事故。安全生產需要法耕作為強有力的保證.但法制、標準并不是安全生產的全部,如何形成職工共識,使安全生產成為職工的自我要求和自覺行為.這是安全生產的精髓。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遇到這樣一種似乎不可思議的情況.安全生產的管理者是出于對職工健康與安全的保護而行使監察,對違章者作出處罰,但職工卻不頓這個情,有時還形成對立情培,得不到職工的認同和支持。應該說,我們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章制度是比較齊全的,但執行中的問題還是不少,這除了要加強監察和處罰力度外,進一步開展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環節.而這種宣傳教育僅僅是甩說教的方法,強調戒示作用是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去探索一種能為職工樂意接受,更加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途徑,這是“安全文化 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據對已發生的因工傷亡事故的原因分析,絕太多數是由于違章操作造成的,因此,常常有這樣的評價,“他們{指因工傷亡者)將自己的生命視同兒戲”。實際上,這種評價是不公平的,勞動者沒有必要,也不會在生產過程中面對死亡的危險而“視死如歸 。至于有些人違章,其前提無非是沒有預見到這樣做的危險性 或是預見到了 而輕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阻止危險的發生。但是,當事故發生后,所有的“以為”都是蒼白無力的,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提醒勞動者,任何的僥幸都是要不得的 這樣的提醒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僅僅只是“血的教訓 ,也許有震撼力,但敞乏感化力 如果我們換十角度說,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來之不易,人從出生之時起,就無時不在為生存而與天災、人捐、疾病、饑餓等進行著頑強的斗爭,假如僅僅因為在勞動中的某一次疏忽而輕易地拋棄了自己的生命,這實在是太不值得了,對不起我們活過來的每一個日日夜夜 也許這樣的說理更能打動人。這種將對生命的渴望轉化為對違章的憎恨,是我們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目的之一。
“安全文化” 能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更吸引人,更為職工所接受。我們安全生產的許多口號是很富有人情味的,如“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別人傷害 、“一人安全、合家幸福”、“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等。這些口號之所以能受到職工的歡迎,主要是情感在起著作用。安全生產的目的是保障職工的健康與安全,要讓職工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關鍵還是在宣傳的方法上,即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教育職工遵章守紀,注意安全 這中間除了處罰以外,我們還應創造出其他方式。如激勵、啟發、潛移默化的教育等.對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有著重要作用。“安全文化”建設的重點也就在于營造愉悅的環境和和諧的氟圍。這些工作我們一直在做.只是沒有套上 安全文化 的名詞,因此,“安全文化 建設不是創新,而是推陳出新。“安全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建設,其目的也就在于提高勞動者對安全的自覺意識,而不再是依賴于罰款等懲罰性的強制手段。
安全文化” 建設應是全社會的+而不應該僅局限于企業之內,要讓安全生產走出企業,面向社會。讓安全生產走出企業.這是對安全生產狹隘認識的沖擊。一般人認為,安全生產是企業的事.或者認為“這是我在企業內生產時必須做到的”.而一離開企業便與我無關了,這就造成了把安全生產與社會生活分割的局面。應該說.安全生產主要在企業之內,但有些安全知識不只是適用于生產過程,在社會生活中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有些事故的受害者不一定就是生產現場的操作工,也有可瞻是非生產操作的其他人員。如某地的一個施工現場在起吊太型物件時,邊上有許多圍觀者,結果發生了鋼絲繩斯裂.造成圍觀者傷亡。如果這些圍觀者具有一定的安全生產知識,就會遠離施工現場而避免傷害。這就給了我們一個課題,在企業內,拽們反復地向職工進行安全宣傳教育,然而.對社會上的這些圍觀者,誰來宣傳教育呢 我們還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在一些施工現場,放置了一些警告行人避讓的標志,但行人全然不顧.照樣穿越警戒線,事故隱患十分嚴重。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把安全生產的目光射向社會,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對象也能之擴太了,安全生產的責任也加重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插方式的改變,既為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增加了不少的不安全因素。如家庭用電,原先是僅以照明為主.現在除照明卦,還用于動力、熱瞻等。原先用電量很小,現在用電量劇增.這給家庭甩電安全帶來了不少隱患,因此而發生的火災及觸電事故也不少。手持電動工具是用電中危險性較大的,現在巳普及到家庭.頻繁地轉手借用,其安全性瞧難以保證。家庭液化氣的普遍使用帶來壓力容器的安全問題,而這衛直接威脅到普通百姓的人身安全。諸如此類都說明一個問題+原來只是在企業內講的安全知識,現在要講到社會上去.講到每一戶人家。這也扮成了“安全文化”的一個大框架 如果說.在企業內,對職工還可以用紀律、制度、處罰等手段來要求每十職工必須講安全.那么,在社會上.這些手段均是無效的;在企業內+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會議、廣播、板報以及安全培訓、考核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那么,在社會上,這些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們只有通過 安全文化 建設來普及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綜上所述.“安全文化 建設的重點應放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在全杜會普及安全生產知識.其載體應是生動話潑、形式多樣的.如展覽會、l環境宣傳、新聞媒體的公益廣告等。
第二,安全生產教育重在啟發、感化.激發人們對安全的自覺要求,要強調以人為本.珍惜生命。
第三.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對象應是包括職工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應重視從孩子開始教育。如在各級學校開設安全方面的課程。
第四。根據需要.在公共場所設置備類安全標志.引導人們處處講安全。
第五,任何商品凡涉及到使用中的安全問題的,應印制這方面的安全提示或安全說明。
第六 要重視對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投入。尤其是企業,要改變重處罰、輕宣傳,重經濟效益的產出、輕安全生產的投入。
第七.要把“安全文化”納入精神文明建設。把“安全文化”同“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 社區文化”等綜合起來 成為兩個文明建設的結合點。
下一篇:如何推進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