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產物,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因此,廣義的安全文化可定義為:人類在從事社會實踐中,為保證人身安全、健康而創造的安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一個單位的安全文化是個人和集體的價值觀、態度、能力和行為方式的綜合產物,它決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諾、工作作風和精通程度。
如果將廣義安全文化這一概念應用于企業安全生產實踐或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必然會推論出安全文化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結論,并由此產生出安全科學技術、安全法規制度、安全設施設備、安全宣傳教育、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理論知識等統統都是安全文化的范疇的觀點。
安全文化是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他既融于企業文化,又左右著企業文化的發展。因此要創建企業文化,就必須創建企業安全文化。
二、安全文化在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作用
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為兩大類,即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這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指由于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物質、能量等的客觀存在而可能導致事故和傷害發生的狀態,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決物的不安全狀態問題,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來實現。
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為也是十分重要的。控制人的行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強制手段約束被管理者的個性行為,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企業安全管理應該是在安全科學技術與安全工程技術基礎之上,通過制定制度、規程等,約束企業職工的不安全行為,同時通過宣傳教育等手段,使職工學會安全的行為,以保證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
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為的結果是必然發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時時、事事、處處監督企業每一位職工遵章守紀,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這就必然帶來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概念的應運而生,正是為了彌補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觀念、道德、倫理、態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通過教育、宣傳、獎懲、創建群體氛圍等手段,不斷提高企業職工的安全修養,改進其安全意識和行為,從而使職工從不得不服從管理制度的被動執行狀態,轉變成主動自覺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動,即從“要我遵章守紀”轉變成“我要遵章守紀”。
三、搞好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三點建議
1、以良好的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為基礎,創造提高安全素養的氛圍與環境。
企業職工個人安全素養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往往還要依靠群體效應的引導,這與人的“從眾心理”有關。企業的領導應該為職工創造一種“誰遵守安全行為規范誰有利,誰違反安全行為規范誰受罰”的管理環境,持之以恒,使職工將遵守安全行為規范變成自覺自愿的行動,而不遵守安全行為規范的舉動變得與群體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為被同事們輕視,則職工整體的安全修養必將大大提高。提高安全修養的工作氛圍應該以班組建設為基礎。
2、將安全文化融合于企業總體文化和各項工作之中。
在企業中開展安全文化建設,不應該把安全文化看作特立獨行的事務,而是應該在企業的總體理念、形象識別、工作目標與規劃、崗位責任制制定、生產過程控制及監督反饋等各個方面融合進安全文化的內容。在企業中也許看不見聽不到“安全文化”的詞語,但在各項工作中處處、事事體現安全文化,這才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實質。
3、加強各類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職工綜合知識與技能。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土壤是職工,職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識水平的高低、業務能力的強弱等基礎文化素養,與安全文化工作的實施密切相關。因此,進行企業安全文化的宣傳教育,要結合職工基礎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經常。
安全文化可以補充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補充安全技術的不足一樣。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應該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基礎之上,創造提高職工安全素養的氛圍與環境,并將安全文化融合于企業的各項工作之中。
下一篇:安全文化不是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