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傳播者
2007-03-2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文化是指單位和個人的品質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了一種“安全重于一切”的概念,既核電廠的安全問題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安全文化”中的“文化”不同于生活中所用的“文化”,如“文化水平”、“文化修養”等,它意味著“安全”意識要貫徹到組織機構中每個層次的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中去。企業員工的安全素養必須通過培訓、評估、經驗反饋、自我學習、交流等手段來提高。其中教員在提高員工安全文化素質中充當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安全文化的傳播者。
根據大亞灣核電站的培訓管理指標,電站一般員工每年的培訓工時比應大于7%;管理干部培訓工時比應大于3%;操縱員和高級操縱員培訓工時比應大于12%。這為教員在教學中傳播安全文化提供了一個大舞臺,而他們應如何“扮演”好其角色呢?
“打鐵先需自身硬!”首先教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安全文化素養。要認識到電站的核安全不僅關系到電站自身設備和人員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我們對環境和公眾所做的承諾;同時我們還肩負著中國未來核電發展的重任。提高每個員工核安全文化素養,是核電站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這就要求教員平時要充分收集和學習安全文化知識,把安全文化的理念溶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探索質疑的工作態度是核安全文化對每位員工的一個重要要求。它意味著員工要有高度自覺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能夠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工作得以改善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員要給學員創造提問的機會,讓學員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培養學員探索質疑的工作態度。如果我們每位員工在思想上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開始工作前,多問幾個為什么,進行深入的風險分析,充分了解作業對核安全功能的影響,就會避免事故的發生。
“嚴謹的工作方法”是核安全文化對我們的另一個重要要求。教員更是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教學活動中,教員要通過嚴謹的治學態度、嚴密的理論推理、有理有據的知識闡述,來影響學員,培養其嚴謹的工作方法。這種工作方法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個員工理解、弄懂工作程序,按程序辦事,對意外情況保持警惕,出現問題停下來思考,追求紀律性、時間性、條理性,謹慎小心地工作,切忌貪圖省事。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摒棄和根除不良工作習慣。
在培訓中,員工來自不同的部門和不同的專業,教員更是要采用互動的教學方法,為大家提供一個充分相互交流的機會,培養學員溝通交流的工作習慣。核電事業是一項綜合了許多學科和專業的技術密集型事業,這就要求我們各個部門和人員通過合作,相互交流與溝通,共同努力來運行和管理電站,在實際工作中切實養成相互交流的工作習慣。
另外,教員在教學中,還要充分利用經驗反饋進行案例教學,經驗反饋的目的就是避免重復事件的發生,提倡良好的實踐,克服不良行為和習慣。同時教員在教學中還要培養學員的自學習慣和能力,使員工不斷自我學習,自覺提高安全文化素養。
總之,作為電站核安全文化的傳播者,教員在安全文化的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講授技術知識,更是要把“核安全”的概念傳輸給電站的每位員工,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來實現電廠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