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將世界比作一只被魔術師從帽子里拉出來的大白兔,人們努力沿著兔子毛皮中的一根細毛往上爬,希望一睹偉大魔術師的真面目,雖然他們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所有人都能像疊羅漢一般一層層往上疊,那我們就愈接近兔子的毛皮頂端。果真如此,在我看來,有一天我們也許真的可以爬到頂端。
人們對安全的認識在經歷了工業革命前的宿命論,工業革命后的局部安全、安全系統以及目前的系統安全等階段,逐漸從靜態走向動態,由局部走向全面,而為了適應現代社會越來越復雜多變的環境和人們對安全越來越高的要求,大安全觀、安全文化等理念應運而生。
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有時候甚至可以讓人有窒息的感覺,安全也是如此。人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面臨著各種不可逾越的困難與限制,而不得不逐漸學會與現實妥協,在捭闔中尋求平衡,在這場漫長而無終止的博弈中,夢想被逐漸模糊遺忘,在捭闔平衡中尋求夢想,縱然迷霧遮住了雙眼,我們的目光依然向前。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地進一步開放,我們的生活開始被各種各樣的競爭充斥,壓力也隨之而來,我們驚訝的發現在這個時代,似乎我們身邊的各方各面都開始與錢掛鉤,企業安全也不例外。但我認為這應該是件好事情,社會分工不斷細化,開始有專門的人員、公司進行特定方面的服務,再通過貨幣的流通進行消費,這遠比一人一企多方兼顧要更有效,更可行。但硬幣尚且有兩面,這種將安全生產部分從原先固有的生產模式中提煉出來,加以重視,雇傭專業人員進行管理教育,投入相關設備進行保障,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規范,這樣的投資無疑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影響企業可見的經濟效益,也因此有人適時的提出了安全效益=安全功能∕安全投入,在某一階段以較少的投入便可獲取較大的安全功能的提升,這便是安全夢想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妥協平衡,但遺憾的是,即使這樣,在社會實踐中依然沒能得到全面地推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貴程度自然是真金白銀不可相比的。“人命關天”便是對生命最好的評價,但在實際生活過程中,為了能標準地、公平地解決生產矛盾,人又不得不應該有用貨幣可以衡量的價值,這便是人尊嚴與現實的妥協平衡。雖然悲哀,但卻是目前狀況下的無奈。
目前,企業的目的在于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企業正逐漸成為組成一個國家經濟的最小單元,也因此必將承擔社會賦予的不可逃脫的責任,承擔社會民眾的希冀和夢想。
在這場與經濟效益的捭闔中,我們一直在路上。而其與安全的平衡點將不可阻擋的不斷地靠近絕對安全的一方,直至實現,如同烏托邦。
據統計,人的不安全行為占事故發生的70%左右。而與每個職工緊密聯系的,除了工資職位,便是管理模式,如何將這些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價值觀不同的人員緊密地集合起來,協作生產,對企業管理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安全管理尤在其中。
而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這也是安全文化管理層面的核心。
隨著民主改革的深入,不但國家機器在改革,而且企業改革也不可阻擋地邁向人人參與、人人建議的方向,在制度的建立完善過程中,坐在格子間里紙上談兵的時代已一去不回,博納廣集,聽取各方建議,尤其是一線的最基層的職工的意見,如何簡化提建議的程序,調動職工積極性,同時將建議有效的落到實處,關系到制度制訂的完善程度和價值。
但制度要求多為禁止做某事,必須做某事等等條文,這些條文多來自于過去實際生產中的經驗教訓以及安全評價進行的系統預測,因此條文勢必繁瑣。而人不是按照程式運行的機器,有血有肉有感情,因此難免受到各方各面的不可預測的影響,比如僥幸心理等,因此制度的執行力難免在職工身上打折扣。
因此在安全與管理的現實博弈中,是安全制度的管理完善過程與企業領導層博取廣納的程度、職工參與程度之間的捭闔,安全制度執行中,職工遵章守紀程度與工作狀態業務水平等之間的捭闔。
而應對這種狀況其核心在于教育,其輔助在于監督。領導層以身作則同時注意由知道是監督逐漸向服務型監督轉換,職工知規懂規守規,自覺檢查工作狀態,提高安全素質,進而形成安全整體的價值觀和安全氛圍,從根本上提升安全文化。
如果說經濟效益與安全之間是人與貨幣、物之間的捭闔,管理機制與安全之間是人與人之間的平衡,那么科學技術與安全之間關系則是更像是夢想與夢想之間的捭闔。
自工業革命之后,大工業生產成為時代主流,社會基石,科學技術毫無疑問的成為第一生產力,而因此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也使現代科學發展日新月異。
一方面由于人對自然改造能力空前提高,所使用的機械的能量也進一步累積,一旦失控的破壞力也空前提高,群死群傷事故逐漸增多;但同時,也是因為科技,我們有理由、有信心相信,通過技術削減日益繁重的工作規章制度,減少甚至免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帶來的損失,在大力發展提升生產力的同時注重安全。
縱觀這些捭闔的過程,安全與經濟效益、與貨幣、物之間的捭闔,安全與管理模式的、人與人之間的博弈,安全與安全技術科學、夢想與夢想之間的平衡,其根本便在于人與人內心中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程度之間的捭闔平衡。
因此安全的夢想不在于安全的投入的多與少,安全制度的是否進一步完善,抑或技術設施是否先進,而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在日常勞動生產過程中,實現“人人相親,人人相近,人人相關愛”的和諧之夢,甚至不過分的用一名言結束這次闡述,“愛鄰如愛己,因為你的鄰居便是你自己,而你只不過是你心里的幻象而已”。
下一篇:簡析推進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