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企業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生產目標,增強企業職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將企業的各種力量統一予既發展生產又體現安全的價值觀念,建立尊重生命、保護健康的企業文化。從而實現預防事故、提高效益的最終目標。
五菱柳機有機加工、總裝、鑄造、工修車間、小動力等車間、分廠等。生產條件和作業環境復雜,危險因素的潛伏性、隱匿性強,對安全生產和職工人身安全構成較大威脅。為有效杜絕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就必須系統、科學地對安全管理進行分析、研究、診斷、預測和控制,構建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不斷地吸收、借鑒和運用先進科學成果;推廣高科技方法與手段;樹立現代安全管理觀念;遵循安全的科學管理原則。從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對安全工作進行有效管理,進而獲取最佳的經濟、社會效益。
近幾年來,工廠以“零事故”為安全管理目標,以“安全,健康、環保”為安全理念,重視職工安全技能培訓,積極開展“5S”活動,努力實現安全生產的標準化,安全生產目視化,明確安全責任制,加強安全檢查,隱患整改。使安全文化建設,邁上了新的臺階。
1、構建安全文化的基礎
推行基層安全文化的過程,就是在安全管理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轉變、發展和進步的過程。現代安全管理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是如何運用現代科學和工程技術去研究、分析、評價、控制以及消除生產領域的各種危險,有效地防止災害事故、減少或避免損失,從而保障生產經營的成果和人身、設施的安全。推行安全文化的實踐途徑和方法有:
(1)、完善安全文化管理體制
安全文化是為了實現人員、設備、管理三個要素的最優組合并協調發展。因而安全文化管理體制必須是科學有效的。在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和設備、技術裝備水平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強化“全員參與、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是搞好安全生產、推進安全文化建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建立健全廠、部室(車間、分廠)、班組安全保證體系。要科學確定各級領導、各類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在生產運行中應負的安全責任,完善安全管理網絡。在此基礎上,明確廠級領導、中層領導以及班組長、崗位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流程,健全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目標、任務、職責、流程、權限互相協調配合的有機整體。健全各類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安全生產例會、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整改、安全培訓、安全事故調查、安全簡報和安全總結材料。要求員工持證上崗。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
第三、成立安全檢查領導小組,工廠的黨、政、工、團領導分組負責。使全廠員工擺正生產與安全的關系,真正樹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觀念;進一步完善有關安全規定、辦法,促進員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性;督促安全隱患整改,創造安全生產條件;督促各級人員在工作中認真履行其安全職責,把好安全關,杜絕違章作業、冒險作業的行為。
有效的安全文化管理體制,關鍵在于企業各級領導對安全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重點是黨政一把手要把安全工作落實到位。才能使各生產環節的安全管理能靈活、及時、可靠地運作。
(2)、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進行生產的必要條件,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實現優質服務的前提,也是保障職T在生產過程中安全健康的有效形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各級生產責任制,崗位安全操作規程,事故管理制度,安全培訓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獎懲制度等等。因此應著重完善安全技術標準、安全管理標準、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安全管理規定等,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這對實現企業安全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進行安全培翻I
安全文化培訓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是幫助職工正確認識和掌握安全生產規律;提高職工安全生產技術水平;自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令;認真遵守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從根本上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因此,安全培訓要解決好以下問題:
第一、培訓對象。一是企業各級領導的安全學習;二是班組長的安全培訓,因為班組長是生產第一線最直接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三是新人廠員]-的安全培訓,他們對廠規廠紀、生產現場、危險源點及不安全因素極不熟悉,易觸發不安全因素,繼而轉化為事故;四,是換崗、復工人員的安全培訓;五是在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五新”前,因員工對作業的危險因素預知能力低,缺乏經驗易發生事故。應進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崗位的上崗安全培訓;六是特種作業安全培訓;七是安全繼續再教育,隨著科技更新和生產發展
以及時間、環境的變化,學習安全管理知識,借鑒安全先進經驗和現代安全管理技術,促使安全管理工時間。在時間上選擇:崗前、事故后現場、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使用前、檢查發現有不安全因素時的安全培訓,以及強化每月安全生產例會等定期安全培訓。
第三、培訓內容。在學習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準、規程及安全常識和安全檢查技術知識的基礎上,教育和提高職工安全自我防護能力。
第四、培訓方法。在布置任務時進行危險預知,使安全培訓日常化;在安全工作平穩時進行案例學習講座,有針對性的查找預防措施;在事故發生后現身說法,以消除安全培訓的說教性;定期舉行事故演習,以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旨在消滅重復性事故。
生動活潑的安全培訓形式能有效地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使安全培訓免于枯燥、少點說教、起到實效。形成了濃厚的“學習安全知識,參與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圍。為工廠的安全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4)、提高班組安全管理水平班組是企業的基層組織。只有從班組抓起,才能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各項政策法規真正落到實處。班組的安全工作關鍵在于嚴格規章制度,尊重科學,按照安全客觀規律工作。從而杜絕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5)、提高安全檢查的針對性安全檢查是監控安全生產的一種主要手段和重要內容。通過系統的、有組織、有步驟的、不同類型的檢查,及時發現不安全行為、狀態和缺陷隱患,及早予以彌補和整治。在檢查方式上采用領導和群眾相結合,普遍與專業相結合,日常與定期相結合,可用白查、互查、上級查的方法提高安全檢查的針對性。
2、深入研究安全文化理論,定期分析安全問題
在安全管理巾,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尤其要重視人為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安全文化要抓住生產力中最積極、最主要的素,教育員工按照企業文化的模式和要求不斷加強個人安全修養,提高自身安全素質,才能實現企業安全文化,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因此,現代安全管理特別注意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研究,運用心理和行為科學研究事故規律并進行預防。
(1)、人的不安全行為。不安全行為是指作業人員違反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未使用或未按規定正確使用勞保用品;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人的行為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未按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工藝程序、工藝文件規定操作;使用了不安全的設備;以手代替丁具操作;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作用,穿戴不安全的裝束等。遵循“三不傷害”原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增強安全可靠性的根本保障。從而使每個員丁真正做到“我不傷害他人,我不傷害自己,我不被別人傷害”。
(2)、人的情緒分析。人的體力、智力和情緒是周期性變化的即高潮期——臨界期——低潮期——高潮期循環往復。存低潮期,人的體力容易疲勞、做事無力,情緒不穩定,煩躁,精力不集中;進入臨界期,身體狀態頻繁變化、調整,機體各方面協調性差,往往容易做錯事和發生事故。為此,及時發現和檢查職工的精神狀態,避開人的臨界期,呵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3)、物的不安全狀態分析。安全意識和安全觀念,決定著人的安全行為。生產過程中:輕視安全的具體表現是:有章不循,心存僥幸,甚至違章操作(指揮)。安全工作的重點在人,安全管理體現的中心思想也是以人為本。因此,解決心理安全,須理順、撫平職工的心理波動。要針對職工心理易波動的時間、事件,及時幫助職T平靜情緒,調整心理,讓其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安全文化建設就是通過創造一種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和生產凋的人際關系,對人的觀念、意識、態度、行為形成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使安全觀念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安全意識。
3、安全文化建設應注重的問題
安全文化是企業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生產目標,增強企業職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將企業的各種力量統一于既發展生產又體現人的價值觀念,尊重生命,保護健康的文化,它反映了企業群體與個人對安全生產的行為,具有導向、約束、凝聚和激勵4大功能。在建設基層安全文化時要注重的主要內容有:必須定期組織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技術標準、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修訂完善;應定期對員工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安全生產技術、技能培訓;注重靈活運用各類媒體、媒介方式進行安全講座、知識競賽、事故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等,豐富安全文化內涵;建立健全安全檔案,定期收集、整理、規范,使之制度化;切實開展安全評價工作。
4、構建安全文化的價值
安全文化的價值,其本質是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核心是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觀念,目標是達到安全保產、杜絕事故。安全文化建設的關鍵,是各級領導的重視及其安全文化素質。只有領導高度重視,才能用自身對安全生產的責任來確保安全意志和安全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安全生產局面。
上一篇:努力構建安全文化建設長效機制
下一篇:探索、前行,落實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