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刊物中偶讀名醫扁鵲的故事,讀后感慨頗多。
故事大致為: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限于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自然響遍全國。”
簡短的幾句對話,卻折射出了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這是安全生產中經常講的一句話,也是開展安全生產活動的重要基礎。
過去我們經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可是對于安全問題來講,這個“羊”丟不得,這個“牢”破不得,即使“破”了,也一定要趕在“丟羊”前將它“補”好。安全一旦出問題就是大問題。在我們日常工作中,也經常了解到一些事故通報:乘務工作中有因為上下車一時疏忽、手沒扶好而摔傷摔殘的;電務工作中有因一時偷懶沒有進行呼喚應答而電死電殘的;工程檢修工作中有因一時蠻干而被砸死砸傷的…… “一時”換來了自己與親人“一世”的痛苦悔恨。違章不一定出事,但出事必定是因為違章,所有的規章都是用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
為從“源頭”抓起, 西安鐵路局在開展“安全宣傳月”活動中,正是遵循扁鵲長兄的治病之理,為預防“安全病”開出了一道道“良方”:個人撰寫安全承諾書、“以人為本、珍愛生命”簽名活動以及職工在班前看全家福照片、默念親人給自己的親情寄語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廣大職工深刻意識到安全事關自己、事關親人、事關單位,由被動的“要我安全”變為主動的“我要安全”,由后怕的事后“想安全”變為明智的事前“防安全”,從思想上重視安全,從行動上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