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業在安全管理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弄虛作假現象。筆者以為,這種行為無異于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極易造成安全生產事故。因此,筆者主張,在安全工作中,也要進行“打假”。
一是打擊“假檢查”。眾所周知,安全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只有平時多檢查、多督促,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可有的單位,檢查的次數多了,便對安全工作起了“倦意”,在檢查時,走走過場就萬事大吉了,這就變成了流于形式的“假檢查”,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亦不能及時整改已發現的問題,為企業埋下了安全隱患的“種子”。
二是打擊“假匯報”。有的單位為了迎合檢查部門的“口味”,對匯報材料中的數據與事實瞎編亂造,匯報時,“句不真,理不實”,存在著“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三是打擊“假整改”。有的單位為了突出業績,對檢查部門勒令其整改的問題,因種種原因不整改或是整改不了時,便將“暫緩整改”上報為“已經整改”。同時,由于上級部門的復檢落實不到位,使得“假整改”現象又成為一顆可能隨時會被引爆的“地雷”。
四是打擊“假學習”。加強安全學習是企業提高員工業務素質、增強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由于企業在進行安全培訓時,教學方法單一死板,教學內容重復陳舊,使得許多職工在參加安全學習時應付了事:“前面教,后面忘,下了課,忘精光”。
五是打擊“假臺賬”。有的單位為了“完美”應對檢查,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安全進行“突擊整改”或臨時“篡改”,尤其對各項檢查資料與臺賬進行大量“查漏補缺式”的整改。或許在接受檢查時,這些單位能僥幸過關,但卻始終無法越過心靈上的那道“安全門檻”,因為,真相亦終會有大白之時。
因此,要真正做到使職工能夠“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就要認認真真“打假”、實實在在檢查、完完全全整改。只有“打”掉了“虛、假、偽”,才能確保安全生產。
上一篇:讓“三違”人員過“五關”
下一篇:小環境潛在著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