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假“奶粉”、“大米”等假食品對人的身體危害很大,早已讓人深惡痛絕。其實,“假”不只存在于商品中,在安全工作中也存在著以下四種“假安全”。“假安全”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觸目驚心,也應該重打。
一是假資料。有些單位在落實上不下功夫,在假資料上卻有一套。你去檢查時,他的工作方案、活動內容、會議記錄、隱患整改、案例教育一應俱全,要什么有什么,實際上是單位“人才”閉門造車造出來的。
二是“假檢查”。下去檢查安全工作不深入實際,只是停留在聽匯報、看資料上,滿足于走馬觀花。
三是“假動作”。對安全工作不是真抓實干,而是熱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玩花架子。一些單位為了應付檢查搞臨時性突擊“造假”。平時安全工作問題不少的單位,檢查起來次次過關,一旦檢查過后就“濤聲依舊”。
四是“假匯報”。匯報工作時不實事求是,而是說假話,匯報“假情況”。常常是“以點代面”,點上的做法說成是面上的工作,以偏概全。
總之,上述安全工作中的“造假”,雖屬少數單位,但我們也不能輕視。各生產單位、管理部門應采取扎扎實實的行動,杜絕這類安全工作的造假行為,以確保企業和員工生命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