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預防針是為人體注射疫苗,以抵制各種病菌侵襲,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然而,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有些時候卻存在變味的“預防接種”:部分單位在開展安全檢查之前往往先下通知,提出檢查要求、規定內容、明確行程、通知受檢單位,導致成了“預約式”安全檢查。有的班組尚且能以安全檢查為契機,有針對性地開展查漏補缺、扎扎實實抓整改,確實收到良好效果,但我們也看到不利的一面:因各受檢單位早有準備,導致很難查處他們平時工作中的真正弱點和問題,檢查結果不能真正反映他們的真實狀況。甚至有少數班組會把這樣的安全檢查當成“習慣動作”,走過場、圖形式,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失去了安全檢查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如果安全檢查不打“預防針”,查出班組的問題雖然多些,但問題提前暴露總比掩飾起來要好得多。綜觀全國各地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大多數是安全措施不落實、現場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為此安全檢查還是少打“預防針”,少些“預約式”檢查,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一線班組的迎檢壓力,同時也可確保檢查數據的真實性、效果會更明顯,有利于企業加強平時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