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網頁百度可以搜索到不少關于習慣的詞匯,“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習慣,是指從環境中成長出來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事相同的事情,不斷重復、不斷思考同樣的事情。而且,當習慣一旦養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塊——很難再打破了。工作中養成落實標準的習慣,是實現標準化作業、按規章辦事、用制度管理的根本要求。
當標準沒有成為共識,違背規范和常態——或稱之為“非標”時,就如同:買票不排隊、駕駛車輛逆行闖紅燈卻成為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事情時,違章成為習慣,又怎么可能指望職工在充滿無序和危險的環境里安全生產呢?所以,沒有明細的規范流程和制度的企業只能算一個沒有心、空殼的蛋。我們應該把細節變成標準,讓標準成為習慣。當標準化管理的意識與理念變成所有職工的共識時,標準逐漸變成大家一種永恒和自主的行為,這個企業的職業化團隊才算是真正建立,企業的管理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凝聚出盈實的成果;當標準成為習慣時,一個職工看懂模板就可依照前人總結的標準化流程來做,不用再耗費過多時間摸索而能盡速職業化;當標準成為習慣時,所有人都十分自覺地用同一個標準約束自己,執行共同認可的規則,使用共同的語言,降低了團隊 溝通和整體運營成本,每個人就像一把篩子,在各自流程坐標位置上能把各環節的漏洞、風險及時篩選出來,整個團隊在十分通暢、愉悅、有序狀態中低成本、高效運。
“積力所舉無不勝,眾智所為無不成。”今年已經是我礦實施《班組安全管理標準化升級》的第八個年頭。自2003年全礦大整頓以來,標準化進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普及到深化,其中無不飽含全礦上下眾志成城,群策群力的決心和魄力。
上一篇:持續改進是推動安全發展的車輪
下一篇:做安全上的“膽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