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新形勢,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提出了推進安全生產“五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到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方略。這一方略,順應了安全生產工作的規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基本任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
“五要素”的提出,既抓住了我國安全生產現階段的工作重點,又具有前瞻性,把安全文化和法制建設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以期提高公民和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同時,還強調了企業的主體和政府的監管主體責任,特別是對安全監管監察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地,山西省高危行業居多,長期承擔著保證能源供應和安全生產的雙重任務。通過深刻領會“五要素”的內涵,山西省認識到全省安全生產狀況還不從根本上得到好轉,一定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努力推進安全生產“五要素”到位。
一是要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近兩年來,山西省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重點配合國家開展了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創建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生命之歌”全國歌曲大賽、“一行一日一刊一卷”等活動。通過各類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使“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公眾的安全文化素質和安全意識,“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今后,山西省將認真總結連續兩年開展“三晉安全行”的經驗,廣為宣傳《安全生產法》;大力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組織編制了一批以典型事故案例和安全常識等為內容的光碟和普及讀物,發放到企業和社區;開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強化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加強職工安全培訓,優化安全生產環境。
二是要加強法制建設,用法律法規規范安全行為。
《安全生產法》頒布實施后,山西省相繼制訂了《山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山西省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這兩個政府規章經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以省政府令第171、172號頒布。一系列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形成,為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規范了政府、企業、職工和公民的安全行為,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生產。
目前,《山西省安全生產條例》的調研工作正在著手準備,《山西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實施辦法》等政府規章已起草完畢。山西省還將制定《煤礦“一通三防”監督管理規定》和《非煤礦山安全監督管理規定》,根據國家關于風險抵押金和事故傷亡賠償等方面的新政策,研究高危行業安全費用提取、風險抵押金、安全獎勵基金的管理辦法,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為依據治理安全生產奠定基礎。
嚴厲打擊無視法律、無視政府監管、無視礦工生命安全的行為,是當前山西省安全生產工作的一個重點。縱觀今年初以來山西境內發生的一系列煤礦事故,幾乎全部發生在違法違規生產的礦井。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非法開采、違法生產行為,依法監管,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糾,為安全生產創造有利的法制和政策環境。
三是要落實責任,確保安全生產措施到位。
山西省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在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指標考核體系,特別是加大了對安全生產指標完成情況的考核力度,通過安全生產行政問責制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加大了安全目標責任制的落實力度,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目前全省縣級以上政府全中成立了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工業比重較大的鄉鎮都設立了安全監管站,重點工業村都有專人負責安全生產工作,全省四級機構、五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技術服務等支撐體系逐步完善。
今后,山西省將圍繞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執行情況、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執法檢查、重點檢查和專項督查,落實《安全生產法》早已明確的各級領導人員、監管人員、從業人員、經營管理者的責任,對過失和瀆職行為進行責任追究;要認真落實事故隱患排查制度,實施重大隱患和危險源責任追究;嚴肅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觸犯刑律的,必須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監管監察人員要抓住共性問題,瞄準薄弱環節,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查處事故背后的失職瀆職和腐敗現象,同時嚴格要求自己,查處安監隊伍中的不正之風,提高人員素質。
四是要依靠科技,實現科技興安。 近年來,山西省注重發揮科學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先導作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本質安全,促進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在煤炭行業推廣晉城市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網絡技術,到今年年底,全省所有煤礦將實現省、市、縣、礦四級聯網,實現瓦斯的集中監測監控。
今后,山西省要抓好安全生產科研工作,加強科研項目的立項申報和成果鑒定,積極鼓勵全省企業、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開展安全生產科技項目的開發研究,推動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推廣應用安全生產先進技術和工藝;重點抓好監測監控網絡系統的推廣應用工作,擴大煤礦礦井瓦斯監測監控網絡覆蓋領域,向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企業拓展,實現安全動態監視和數字化報警;對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測監控,對突發和緊急情況及時進行處置;擴大網絡監管功能,利用網絡直接對企業職工進行視頻在線安全教育、案例教育,組織視頻會議;利用網絡開展安全監管執法活動,提高執法效能;加大瓦斯專項治理力度,推廣應用瓦斯報警頭燈、瓦斯監測監控系統、便攜式瓦檢儀等先進設備和管理技術,筑起防治煤礦瓦斯的堅固防線;對國家公布的嚴重危及安全且必須淘汰的技術、工藝、設備,依法強制淘汰。
五是要加大投入,從源頭治理安全。
山西省為了彌補煤礦企業歷年的安全欠賬,出臺了煤炭生產企業提取安全費用的標準和制度,要求監管監察部門依法對提取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促進煤礦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在瓦斯治理、采煤方法改革、嚴格技術標準、完善雙回路供電等方面狠下功夫。僅2004年,山西省在煤礦安全方面就投資50.63億元。
今后,山西省要建立企業、地方、國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資機制,進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設施,夯實安全基礎,提高防災抗災能力;在高危企業參考煤礦“噸煤提取安全費用、專戶儲存、?顚S谩钡淖龇,根據行業特點,制定安全費用的提取比例和使用標準,有效解決安全投入不到位的問題。煤礦事故死亡賠償不低于20萬元這個標準,也要向其他高危險性的企業推行;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高危企業,經停產整頓仍不符合標準的,要依法實施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