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則
1. 1編制目的
本預案規定了噴漆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事故的報警、現場救護、事故處理等過程的一般性要求。
1. 2編制依據
編制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相關行業的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準等。
1.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公司噴漆過程中發生事故的應急準備和救援響應的控制。
2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2.1 應急指揮部
總 指 揮:王光明(總經理)
副總指揮:陳志進(主管安全生產副總經理)
成 員:馬玉輝(黨委書記)
賈硯華(副總經理)
王志海(副總經理)
劉洪福(副總經理)
盧 玉(工會主席)
朱革宇(安全生產管理部部長)
楊 煒(人事組織部部長)
常愛民(經營管理部部長)
郭 建(綜合管理部負責人)
劉貴寶(綜合管理部警戒保衛負責人)
2.2 應急救援辦公室
主 任:陳志進(主管安全生產副總經理)
副部長:朱革宇(安全生產管理部部長)
成 員:郭 建(綜合管理部負責人)
楊 煒(人事組織部部長)
常愛民(經營管理部部長)
劉貴寶(綜合管理部警戒保衛負責人)
各分廠廠長
辦公室設在安全生產管理部
2.3 現場救援工作組
2.3.1 現場搶險救援組
組 長:陳志進(主管安全生產副總經理)
副組長:朱革宇(安全生產管理部部長)
事故分廠廠長
成 員:事故單位現場搶救人員、醫務隊、車輛管理人員等,必要時從各單位抽調人員補充。
2.3.2各部門自救組
組 長:各部門負責人
成 員:各部門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自救組人員
2.3.3通信聯絡組
組 長:郭 建(綜合管理部負責人)
成 員:綜合管理部人員
2.3.4警戒保衛組
組 長:劉貴寶(綜合管理部警戒保衛負責人)
成 員:保衛與經警人員。
2.3.5現場處理組
組 長:楊 煒(人事組織部部長)
副組長:常愛民(經營管理部部長)
成 員:人事組織部和經營管理部人員
2.3.6責任調查組
組 長:朱革宇(安全生產管理部部長)
副組長:盧 玉(工會主席)
楊 煒(人事組織部部長)
成 員:安全生產管理部、工會、人事組織部等人員。
2.4 職責
噴漆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各工作組,應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行動迅速、服從指揮、履行職責、積極配合,確保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a)應急指揮部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調度,指揮和協調救援工作的開展。
b)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傳達指揮部的決定和工作安排,負責善后處理,對死難、受傷人員家屬的安撫、慰問。
c)現場搶救組負責現場人員搶救、設備搶修、協助有關部門進行救援工作
d) 各部門自救組負責本部門前期自救,落實本部門組織、協助公司救援工作。
e)通信聯絡組負責與110、120、119報警聯絡,傳達領導小組指令,負責社會救援人員的接待、車輛的引導;及時向指揮部領導匯報救援情況等。
f)警戒保衛組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和控制事故現場人員的出入。
g)現場處理組協調有關單位負責救援工作,報告事故處理情況。
h)責任調查組負責對現場的事故狀態進行分析,記錄,必要時進行拍照、攝像等,對事故發生原因確定并上報有關部門。
3 應急救援響應程序
3.1 報警
當生產過程中發生噴漆火災、爆炸、燒傷、中毒、腐蝕等緊急情況時,現場任何人員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判斷事故狀態,及時向有關部門報警,同時組織現場人員進行搶救工作。
a) 噴漆初起火災時,應立即向公司發生事故分廠廠長報警;
b) 易爆品爆炸并引起火災時,向公司發生事故分廠廠長報警,同時要向市消防部門報警,請求消防援助;
c)發生噴漆火災或爆炸時,應立即向公司發生事故分廠廠長報警,同時要向市消防部門報警,請求消防援助;
d)有毒氣體、液體發生嚴重中毒,噴濺等,危害現場人員,環境,周邊人員和設施、資源等時,要同時向市環境保護部門報警。
3.2 接報
發生事故分廠廠長接到報警后,應立即報告應急救援辦公室領導,由辦公室領導通報應急救援的相關單位和人員,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體系,并將事故情況報告上級機關及有關部門。
3.3 救援行動
各救援工作組根據職責分工開展工作。救援組的工作包括:人員救助、物資和人員疏散、現場搶險、道路疏通、現場保護、醫療救護、組織危險區人員撤離等。
各工作組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應急救援實施情況,指揮部根據事態發展情況,確定是否需要求助外援,必要時向市生產安全應急救援中心等相關部門求助,請求增援。
噴漆事故的撲救
3.3.1 易燃液體事故撲救
易燃液體通常是儲存在容器內。與氣體不同的是,液體容器有的密閉,有的敞開,一般都是常壓。液體不管是否著火,如果發生泄漏或溢出,都將順著地面(或水面)飄散流淌,而且,易燃液體還有相對密度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撲救的問題,以及危險性很大的沸溢和噴濺問題。
遇易燃液體火災,一般應采用以下基本對策。
a)首先應切斷火勢曼延的途徑,冷卻和疏散受火勢威脅的壓力及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如有液體流淌時,應筑堤(或用圍油欄)攔截飄散流淌的易燃液體或挖溝導流;
b)及時了解和掌握著火液體的品名、相對密度、水溶性、以及有無毒害、腐蝕、沸溢、噴濺等危險性,以便采取相應的滅火和防護措施;
c)對較大的儲罐或流淌火災,應準確判斷著火面積。下面積(一般50m2以內)液體火災,一般可用霧狀水撲滅,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鹵代烷(1211,1301)滅火更有效。大面積液體火災則必須根據其相對密度、水溶性和燃燒面積大小,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撲救。比水輕又不溶于水的液體(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霧狀水滅火往往無效?捎闷胀ǖ鞍着菽蜉p水泡沫滅火,用干粉、鹵代烷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卻罐壁。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體起火時可用水撲救,水能覆蓋在液面上滅火,用泡沫也有效。干粉、鹵代烷撲救,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卻罐壁。具有水溶性的液體(如醇類、酮類等),雖然從理論上講能用水稀釋撲救,但用此法要使液體閃點消失,水必須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這不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體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會受到水溶性液體的破壞,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撲救,用干粉、鹵代烷撲救時,滅火效果要視燃燒面積大小和燃燒條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卻罐壁;
d)撲救毒害性、腐蝕性或燃燒產物毒害性較強的易燃液體火災,撲救人員必須佩戴防護面具,采取防護措施;
e)遇易燃液體存儲罐泄漏著火,在切斷蔓延、限制火勢的同時,應迅速準備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霧狀水等撲滅地上的流淌火焰,為堵漏掃清障礙,其次再撲滅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與氣體堵漏不同的是,液體一次堵漏失敗,可連續堵幾次,只要用泡沫覆蓋地面并堵住液體流淌和控制好周圍的火源,不必點燃泄漏口的液體。
3.3.2 毒害品、腐蝕品事故撲救
毒害品和腐蝕品對人體都有一定危害。毒害品主要經口或吸入蒸氣或通過皮膚接觸引起人體中毒。腐蝕品是通過皮膚接觸使人體形成化學灼傷。毒害品、腐蝕品有些本身能著火,有的本身不著火,但與其他可燃物品接觸后能著火。
遇到毒害品、腐蝕品火災時,一般采取以下基本對策
a)滅火人員必須穿防護服,佩戴防護面具。一般情況下采取全身防護即可,對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災,應使用專用防護服。考慮到過濾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圍的局限性,在撲救毒害品火災時應盡量使用隔絕式氧氣或空氣面具;
b)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限制燃燒范圍。毒害品、腐蝕品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滅火人員在采取防護措施后,應立即投入尋找和搶救受傷、被困人員的工作,并努力限制燃燒范圍;
c)撲救時應盡量使用低壓水流或霧狀水,避免腐蝕品、毒害品濺出。遇酸類或堿類腐蝕品最好調制相應的中和劑稀釋中和;
d)遇毒害品、腐蝕品容器泄漏,在撲救火勢后應采取堵漏措施。腐蝕品需用防腐材料堵漏;
e)濃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熱,會導致沸騰飛濺,需特別注意防護。撲救濃硫酸與其他可燃物品接觸發生的火災,濃硫酸數量不多時,可用大量低壓水快速撲救。如果濃硫酸量很大,應先用二氧化碳、干粉、鹵代烷等滅火,然后再把著火物品與濃硫酸分開。
3.4 應急恢復
救援工作結束后,解除警戒,關閉應急救援程序,進行現場清理、善后處理,并進行事故調查,由應急救援辦公室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3.5 總結和報告
事故處理結束后,應進行充分總結,汲取教訓,提出和實施改進措施,并將事故處理情況報告上級機關及有關部門。
4 要求
4.1 報警時,報警人員要說明事故情況、規模、被困人員情況,如同時發生火災,在向消防部門報警時,還應說明事故的詳細地址、著火物質、報警人姓名及單位等情況。
4.2 如發生火災,在消防隊未到之前,現場人員要抓住時機,快速果斷地進行火災撲救。
4.3 如有人員傷亡,現場人員要立即通知醫療急救中心,同時對傷者進行必要的救護。
4.4 各救援組行動要迅速,在接到報警后,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投入搶救工作。
4.5 現場搶救工作要聽從領導、服從指揮、積極配合、加強協作,確保搶救工作有條不紊。
4.6 搶救工作結束后,各救援組要清點人數,確保所有人員安全撤離。
上一篇:電氣運行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下一篇:車輛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