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大掃除掃出過期藥一大堆,既不知道藥品隨意丟棄有危害,也不清楚哪里可以回收過期藥品。在“冬令熱線”接到的關于用藥安全的市民咨詢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昨天,上海市食藥監管局關于今年12月舉行的“清理家庭小藥箱”活動周總結報告剛剛出爐,報告顯示,活動期間收到的過期藥、失效藥與前幾年相比已明顯減少,但市民隨手丟棄過期藥品的現象依然嚴重。
年輕人隨手扔藥
從2002年12月開始,“清理家庭小藥箱”宣傳周活動在上海已經連續開展六年,不少市民家中的小藥箱已經開始“瘦身”,但廣大市民不知藥品隨意丟棄有危害、不知藥品需交指定地點回收的意識仍不強。一位零售藥店店長告訴記者,到藥店送過期藥的大多是老年人,許多年輕人仍習慣隨手扔藥。在外企工作的張小姐說:“把過期藥送到藥店去回收,太麻煩了,只好丟進垃圾筒了事。”
污染土壤和水體
市民圖方便,卻給環境造成了污染的可能。據了解,過期藥品已經明確歸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藥學專家表示,藥品非常易于分解,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有生物性、放射性以及化學性3種,而化學性污染已成為土壤和水體的最大殺手,過期藥品正是此類污染源。
專家指出,對待過期藥品處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應該分類處理;建議完善《藥品管理法》相關內容,建立過期藥品回收機制;對于過期藥品回收產生的費用,可采取政府補貼方式,推動藥品回收向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相關鏈接】
在日本,推銷員會牢記家庭藥品有效日期,及時上門更換;在英國,過期藥的處理與居民的個人誠信度掛鉤,如果不規范處理,就會被記上“不良記錄”。而法國的法令更明確:企業必須負責或資助回收處理其所生產藥品的廢舊包裝及所有未曾使用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