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政府12345便民熱線接到群眾反映,一只死貓的尸體被隨意丟棄在麗華苑小區的門口,不僅有礙觀瞻,而且貓尸已經發臭,嚴重污染環境。其實,小動物尸體被丟棄街頭污染環境已是司空見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豢養的寵物日益增多。這些小動物給人們生活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其中,它們"后事"就是令許多豢養者撓頭并開始成為社會公害的熱點之一。
污染環境危害嚴重
據太原市公安局統計,僅在市 "限制養犬區"內,在冊登記的狗就有1萬多條。種類繁多的其他寵物,以及非限制養犬區內各類未登記在冊狗的數量則難以統計。畜牧獸醫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占寵物比例較大的貓和狗的正常壽命大約都為10年,粗略估計的話,太原市每年死亡的各類寵物總數有5000只以上。然而,這些寵物尸體很多并沒有經過合理處置。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清掃中常常能見到小動物的尸體,許多是套個紙箱或其他簡單包裹扔在垃圾桶里,有些可能是被淺埋在偏僻的草坪或空地里,經大雨沖刷后暴露出來的,有的是被直接丟棄在街頭、河渠等。在城鄉清潔工程中,我們遇到的動物尸體不計其數。許多河渠里腐爛的動物尸體臭味熏天,令人無法接近。"
太原愛犬寵物醫院的蘆愛英大夫說,拋尸在街道里巷、河坡水面的死狗、死貓等,多是因為意外事故或疾病死亡的,它們的尸源很可能帶有病毒、細菌,或是已被病菌污染。這些尸體腐變后極易造成細菌傳播,甚至還可能引發疫情。即使被埋葬后,有些病原體依然可以在尸體的骨髓中存活多年,這難免會造成城市空氣、土壤和水環境質量的污染,對居民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無害化處理尚難實現
《動物防疫法》規定,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動物產品等必須在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監督下在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可采用焚燒、深埋等方式。
"焚燒無疑是最好的方式,"蘆愛英大夫說,不論何種原因死亡的犬尸,經高溫焚化爐火化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都會大為減少,對病犬的各種病毒、細菌甚至傳染病菌,都能實施無害化處理,但是太原市目前尚無專供動物火化的站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市民的防疫意識不是很強,對寵物尸體的處理方法有欠規范,一些寵物公墓也生意冷清,少人問津。家住桃園二巷的郭女士說,每個人對自己的寵物都有一定的感情,它們死掉后也都想好好處理一下"后事"。不過,這些寵物公墓收費偏高,"東山附近一家寵物服務社處理一條寵物狗的費用,標準高的達到898元,最低的那類也得480元。5年或10年后,每年還得交近百元的墓地費,這對我們一般家庭來說難以承受。我的幾條狗都是弄個紙箱子裝起來,找塊偏僻的地方挖坑埋掉的。"
管理亟需規范化
據了解,《動物防疫法》中雖規定"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不得隨意處置",但沒有具體法規指定負責部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機構、部門等遇到寵物尸體時并不進行特殊化處理。物業清潔人員遇到丟棄的寵物尸體也十分頭疼,一位居民小區的物業人員表示,他們只負責小區日常的衛生清潔,清潔對象也是一些生活垃圾,處理寵物尸體困難太大。因為如果是病死的,就應該進行深埋或者焚燒,但掩埋的場所就是難題。小區所有的公共場所都是全體業主所有。他們無權決定到底將這些寵物尸體掩埋在何處,"對于這些寵物尸體,有哪位業主會同意埋在自家附近?此前我們就曾經出現過沒有征得業主同意,將寵物尸體埋在業主樓附近的綠地而引發糾紛的事情。"不少環衛工人也表示,一般只清理居民小區、城市道路等處的生活垃圾,遇到動物尸體并不進行無害化處理。"這需要統一的處理站所或專門的處理設備,這些問題暫時還沒有解決。"
市公安局一位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太原市有專門的犬類管理辦法,但沒有犬類死亡處理的具體內容。不過,市便民辦一位負責人透露,這個問題已經引起重視,目前正在與有關部門進行研究協商,不久將有專門的部門具體分管負責此類問題,寵物尸體的處理問題在太原市有望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