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壓管路:
主管路:采用Φ32mm高壓膠管,10m/根,每50m安一個球型截止閥。
支管路:采用Φ10mm高壓膠管,10m/根,每根一個截止閥。
注液槍:采用DZ—Q型注液槍,沿工作面每10m留設一個截止閥接口。
(1) 管路吊掛須整齊、牢固,吊帶應使用韌性材料。
(2) 管路應避免與周圍物體產生摩擦,嚴禁與電纜安裝在巷道同一側。
(3) 拐彎處要呈弧型,保證送液順暢。
(4) 每兩根管路接頭部位要嚴密,不得漏液。
(5) 每班必須有專職管理員進行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 注液槍應置于支柱手把或注液閥上,不得放在底板,且不得隨意拖拽,以防煤塵污染。
2、乳化液泵站:
設備配備:兩臺DRB200/31.5型乳化液泵(一臺備用)和一臺乳化液箱;泵站設在-340m西五西石門,液壓管路沿-340m西五西至西五回風繞道到-340m西五石門,再經-340m~-410m13-1煤生根眼到工作面風巷,再由風巷至工作面斜架再下到架尾。
泵站附近必須保持清潔衛生,無雜物、無積水、排水溝暢通無阻,司機崗位責任制和泵站
管理制度必須齊全;司機經崗位技術培訓,并持證上崗。
(1) 開泵人員注意觀察泵站壓力是否穩定在調定的范圍內,要經常檢查壓力表讀數、泵體油位及乳化液箱的液位,發現異常時,應立即停泵,查明原因,匯報處理。
(2) 注意運轉聲音是否正常,平時要觀察閥件動作的節奏和壓力表、管路跳動情況,發現運轉聲音不正常和振動大時,要立即停泵,并檢查處理。
(3) 檢查泵站的各部螺拴及聯接件,特別是泵頭液閥和排液閥的螺拴不得松動。
(4) 檢查各部件及接頭、柱塞密封情況,損壞、漏液時應及時更換處理。
(5) 乳化液用水必須符合規定,現場要配備檢查乳化液濃度的儀器(折射儀),乳化液采用MDT型,濃度應保持在2~3%,乳化液箱內乳化液配量不足時,需要及時補充,否則不準開泵。
(6) 定期清除泵站周圍的雜物,擦去機器上的煤塵,清除泵站周圍的淤泥。
(7) 液壓系統必須有詳細的維修保養記錄,維修保養必須及時,項目齊全。
(8) 泵站壓力必須達到18MPa以上。
3、單體液壓支柱:
選用DZ22—30/100型、額定工作阻力為245kN,油缸直徑為100mm的單體液壓支柱。
(1) 單體液壓支柱入井前必須逐根進行性能試驗,并有檢驗記錄,不合格的單體液壓支柱嚴禁下井。
(2) 所有單體液壓支柱在使用前必須進行24小時加壓測試。
(3) 凡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柱體有凹坑、活柱銹蝕嚴重、漏液、頂蓋及手把等部件有損傷、升降柱速度異常等均視為質量不合格支柱,不合格支柱嚴禁使用。
(4) 合格支柱與不合格支柱必須分開定點存放、并掛牌管理。
(5) 工作面應建立單體液壓支柱管理臺帳,實行專人管理,臺帳內容包括:下井使用日期、型號、數量、折損量、三用閥更換數量等。
(6) 不合格或在井下連續使用半年以上的單體液壓支柱,必須及時升井維修。
(7) 單體液壓支柱搬運時,應先將活柱降到最低位置,做到輕拿輕放,嚴禁拋擲、碰撞
(8) 單體液壓支柱應柱頭朝上站立存放。
(9) 上風巷備用支柱數量應不少于15根,同時備齊不少于20塊大板(2m×0.2m×0.02m)及20塊半圓木(半圓木長度為2m~2.4m、厚度不小于10cm)。
(10) 支柱短期不用時,應將內腔乳化液排除干凈,用塑料蓋封堵嚴三用閥入液口,以防污物進入腔體。
(11) 單體液壓支柱要統一編號管理。
(12) 建立單體液壓支柱管理負責制,每班有一人負責全工作面支護設備的管理工作。
(13) 支護設備管理員每班對單體液壓支柱進行檢查核對,做到帳物相符。
(14) 實行班檢查制度,開工前對單體液壓支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失修損壞的單體液壓支柱及時撤出并更換,對新補充的單體液壓支柱要及時編號。
(15) 工作面必須使用同一性能的單體液壓支柱。
(16) 單體液壓支柱初撐力平架地溝不得小于40kN,斜架上和架尾不得小于60kN。
(17) 其它:
①、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要完好無損,失效單體液壓支柱要及時撤出工作面,嚴禁使用不合格單體液壓支柱。
②、工作面嚴禁一人單獨作業,工作面上、下人時必須先口對清楚,行人時,工作面不得出煤,行人不得蹬踏自滑溜槽,嚴防滑倒摔傷。
③、架內臥地溝及放炮后出煤至單體液壓支柱附近時,要注意防止單體液壓支柱赤腳甩動傷人。
④、為了方便聯系,在液壓泵站處須安設一個專用的井下調度電話,該電話禁止與其它電話串聯使用。
⑤、工作面所有人員必須愛護液壓管線及設備,嚴禁損壞,如發現破損影響安全的管線,必須及時匯報、更換;非專業人員嚴禁處理液壓管線及設備。
⑥、工作面刮矸石段放炮前,必須用大板等物料對矸石可能崩到的液壓管線、單體液壓支柱加以覆蓋、保護,以防放炮崩壞。
上一篇:打眼安全技術措施
下一篇:工作面初次放頂安全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