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油庫加油站事故分析

2008-12-2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事故模型

  圖11—5是大量事故發生、發展過程和現場的事故模型。圖中明確顯示出事故的結構及結構間的關系,能從總體上說明事故的相關概念。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生產或作業過程中,因一次激發,使事故隱患在事故原點處轉化為事故。事故原點一定存在于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之中,其左端是事故發生前的生產或作業情況,即事故隱患形成過程和狀態;右端是事故發展過程。如事故大而復雜,可能向兩端延伸,事故前的情況和事故發展過程,有時會超出發生事故的生產或作業范圍,事故損失區隨之擴大。生產或作業過程中發生的事故第一次激發條件一般容易找到。但是例外的情況就容易被忽略,有時還搞錯。如某油庫與工廠共用鐵路專用線,由于工廠電焊將地線接到鐵軌上,引起卸油中鐵路油罐車著火。這起事故著火點在油罐口,但激發條件則在油庫以外的工廠。

  一般來說,一次事故都存在于生產或作業過程之中,其損失和嚴重程度都不太大。而由一次事故造成的二次激發所引發的二次事故,就可能擴大到生產或作業區域之外,造成嚴重的損失。

  事故發生、發展過程對空間作用的積累,形成事故現場。其涉及范圍大小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及第一次激發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有了事故模型概念。在事故調查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盡快查清事故。

  二、事故分析的主要內容與步驟

  (一)事故分析的內容

  1.分析事故原因,包括確定事故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2.分析事故性質,確定是責任事故或是非責任事故。

  3.分析事故責任,確定事故直接責任者、間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

  4.分析應采取的防范措施,提出整改建議。

  (二)事故分析的步驟

  1.匯集資料。把事故現場勘察記錄、事故前勞動生產情況調查和對當事人、目擊者的詢問,以及有關照片、圖紙、資料、規章制度、生產記錄等等,分門別類匯集起來,供進一步分析使用。

  2.個別分析。在綜合閱讀資料的基礎上,采用比較、印證、綜合、假設、推理等手段,找出重點人證、物證資料進行個別分析。

  3.綜合分析。在上面工作的基礎上,通過討論,采用“排除法”或其他方法,綜合能共同證明某一問題的材料,從而判斷事故的直接原因。

  4.驗證分析。采用“事故樹”分析方法進一步驗證事故原因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三、事故分析的方琺

  對于一起具體事故的原因分析,可根據事故的復雜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對比較簡單的直觀事故,如明火引起火災、撞擊摩擦引起爆炸等,可根據事故原因直接查證它的技術原因和管理缺陷。對于有多個起火點或爆炸點的事故,要首先確定事故原點,接著找出事故原點的激發條件,然后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最后分析事故擴大的原因。對于更復雜的事故,可采用危險因素窮舉法或“事故樹”分析法。前者根據事故調查情況和專業技術知識列出因果圖,務求窮盡事故的危險因素,再結合現場勘查、事故前后情況調查,以及模擬試驗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將與事故無關的因素逐個排除,最后無法排除者,就是事故原因。后者根據危險因素和管理缺陷,逐層分析,繪出事故樹圖,層層分析即可找到事故原因。   

  (一)因果圖分析法

  因果圖也叫樹枝圖、魚刺圖、特性因素圖,因劃出的圖形是魚刺狀而得名。由于發生事故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互相交織、互相影響,若不按大、中、小和主要、次要等順序逐個分析,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不能理出頭緒,很難找到事故確切的真正原因。因此,采用因果圖列舉各種危險因素,并分析其對事故的影響,是查找事故原因的有效方法。因果分析圖簡單實用,用于已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其特點是系統化、條理化,因果關系層次分明。

  1.因果分析圖的繪制

  把事故有關人員組織起來,使每個人都充分發表自己對事故的看法,然后把各種意見按照相互關系加以歸納,用圖11—6形式表示出。通常事故的發生可歸納為人、原料、設備、方法、計劃、環境等六類因素。將各因素由大到小,從粗到細,由表及里,一層一層地尋找原因。再從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中,分析確定主要原因。然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有效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2.繪制因果圖的注意事項

  (1)畫因果分析圖時,特別要注意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要防止只停留在羅列許多表面現象,而不深入分析“大、中、小”原因的關系上。

  (2)找出各種原因有的可能是防止事故采取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措施不寫入圖內。

  (3)確定主要原因時,要充分討論,集思廣益,不輕易否定別人的意見,主要原因應是多數人的意見。這樣的因果圖才是一個完善全面的分析。

  3.舉例分析

  某洞室油庫1000m3油罐進油后跑油,處理跑油中油罐吸癟。事故后經調查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據事故原點理論,跑油發生于油罐測量孔,油罐吸癟是頂部多處凹陷。用因果圖從設備、操作、管理、指揮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是進油前未測量罐內液位,進油超過油罐安全容量,油溫升高,體積膨脹而從測量孔溢出,同時呼吸管內也進油;油罐吸癟是由于排放罐內超裝油時,未清除呼吸管內存油致使罐內真空度超限造成。圖11—7是這次事故各種因素歸納的因果分析圖

  (二)事故樹圖分析方法

  事故樹圖類似一棵倒置的樹而得名。事故樹圖分析法一般用來分析重大惡性事故的因果關系,也可以進行系統危險性評價、事故預防、事故調查、溝通事故信息等。

 

  1.事故樹圖的符號及其意義。事故樹圖是由各種基本事件符號與其相連的邏輯門符號組成的。基本事件是樹的節點,邏輯門是表示與其他節點連接性質的符號。幾種最基本的常用符號的符號名稱、圖形、意義見表11—5。  

 

 

  2.事故樹編制過程。采用的是從結果找原因的逆過程分析方法。先確定頂上事件以后,將其扼要地記在矩形框內,在它的下面并列寫出造成頂上事件的所有直接原因事件。尋找直接原因事件時,通常從三個方面考慮,即機械設備故障或損壞、人為的差錯(操作、管理、指揮)、環境不良因素。然后用邏輯門連接上下層事件,即輸出輸入事件。若下層事件必須全部發生頂上事件發生時,用與門連接;若下層事件中任何一個發生,則頂上事件發生時,用或門連接。門的連接問題涉及各事件間的邏輯關系,它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以后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所以必須認真對待。

  第二層各事件的所有直接原因寫在對應事件下面,即第三層。用適當的邏輯門把二、三層事件連接起來。如此層層向下,直至最基本事件,或各根據需要分析到必要事件為止,這樣就構成了一棵完整的事故樹圖。

  3.舉例分析。以某油庫地下泵房爆炸為例運用事故樹圖分析。地下泵房爆炸發生于1977年8月17日。地下泵房3號汽油泵,因機械密封漏油于16日拆開檢修,用油盆接裝油泵內殘油。下班時檢修作業未完成,盛裝汽油的油盆放在泵軸下。第二天上班后,電工到配電室送電通風。送電啟動風機時即發生爆炸,造成泵房內通風管、木門炸毀,配電室電器輕微燒損(仍可使用)。水門碎片沿地下泵房出入巷道拐了兩道彎飛出,落于距離巷道口30m以遠的地方;進風口水泥蓋板掀翻5m以外,風機人口處帆布柔性接頭的壓緊法蘭拉脫。

  該爆炸事故頂上事件是地下泵房爆炸,其直接原因是可燃物、空氣、點火源三要素相遇引起爆炸。地下泵房爆炸的事故樹見圖11—8。

 

  (1)點火源可能有明火和火花兩種。明火如吸煙、修焊等;火花如電氣、靜電、雷擊、碰撞等。但這些都是規程、制度、工藝嚴加控制的因素。

  (2)在油庫“收儲發”場所都有油品,也有油氣散發。但對于油泵來說,因油品在密閉工藝系統中輸送,只有在設備故障或檢修時可能發生油品失控,油氣散發。這次地下泵房爆炸就是因汽油泵檢修,油盆內汽油蒸發形成爆炸性油氣混合氣體,充滿地下泵房、風機室所致。

  (3)基本因素在圖10—8中有18個。導致頂上事件發生的這些基本因素的組合叫割集,而最小組合叫最小割集。事故樹的最小割集指出了事故發生的途徑。利用布爾代數計算,導致頂上事故可能發生的割集數為66組。即:

 

  根據爆炸事故現場遺留的痕跡分析,爆炸原點在風機室,當時無人,排除明火引爆的可能,即X1、X2可排除;經爆炸后檢查,電氣設備防爆等級和安裝,符合場所爆炸要求,可剔除X3、X4;泵房導靜電接地、跨接完好,且無輸油作業,也無人,即X7、X10、Xll不存在;天晴無云不會有雷電,不存在X5、X6,點火源僅剩下碰撞產生火花,即Z8、JQ。而爆炸后檢查設備連接可靠,無銹蝕和滲漏,燃燒物只能是盛裝汽油的油盆和拆檢油泵殘油蒸發,即X12、X13。這樣最小割集只有{X8•X12•X18}、  {X8•X13•X18}、  {X9•X12•X18}、  {X9•X13•X18}4組,實際上只要找出X8、X9,原因就可查清。經在風機室查證,事故原點是拉脫的風管帆布柔性連接的壓緊法蘭與風機螺栓碰撞,產生火花引爆可燃混合氣體。事故原點在壓緊法蘭與風機螺栓碰撞處。

  (4)通過上述事故分析,油庫引起著火爆炸事故的因素較多,各因素又交織在一起,用常規分析方法,容易陷入就事論事,只能找出個別、孤立的原因,深層的原因及其相互關系很難揭示清楚,就難以制訂全面的預防對策。事故樹圖分析的優點,在于能深刻揭露引起事故的大量的、復雜的、交織在一起的原因及其因果關系和相互影響。由頂上事件開始,經中間事件,層層深人,追根求源,直到找到引起事故的初始原因。然后根據基本事件間的邏輯關系,運用數學模型,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為預防事故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減少安全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了主動性,有效地避免同類事故重演。

  (三)事故的數理分析

  數理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過研究局部推斷或判斷整體,通過分析大量的偶然現象,掌握出現問題的一般規律。如油庫事故的發生是偶然的,但對油庫大量的偶然事故進行綜合分析就可找出某種必然的規律。事故的數理分析就是尋找發生事故的規律,研究制訂防患對策。用數理統計方法分析事故的常用排列圖(條形圖與曲線圖結合)和控制圖。

  1.排列圖

  排列圖也稱主次因素圖。用排列圖可以清楚地、定量地反映事故各因素影響的大小,找到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明確預防事故的主要方向。所以排列圖是用于分析事故主次因素的方法。

  (1)排列圖的作圖方法

  ①收集事故,進行分類。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收集一定期間或一定數量的事故,按要求分類、分組。

  ②統計各類、各組數據。根據分類、分組統計事故出現的次數。

  ③組成排列圖數據統計表。按照事故統計次數,以次數多少為序排列于表中,并計算出累計數的累計百分率,見表11—6。

 

  ④繪制排列圖。排列圖由兩個縱坐標,一個橫坐標,以及若干個矩形和一條曲線(折線)組成。左邊縱坐標表示事故頻數,右邊縱坐標表示事故頻率(累計百分率);橫坐標表示影響安全的各因素。影響因素以主次從左到右排列;矩形表示某個影響因素的大小;曲線表示影響因素大小的累計百分率。以第十章中的“表10—3事故發生部位”數據編制油庫加油站事故排列圖數據統計,繪制油庫加油站事故排列圖,見圖11—9。

  2.注意事項

  (1)有關事故的數據必須真實可靠,判斷要正確無誤。

  (2)對收集到的事故數據應按要求分類、分組進行統計。

  (3)數理統計有助尋找問題及其主要矛盾,及時發現生產或作•業中異常情況。但數理統計只能反映問題,不能解決問題。

  (4)要靈活地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工具,不應局限于某種方法,一定要講究實效。不要搞形式。

  3.判斷和運用

  通常事故累計在70%以上的項目稱為主要因素,其余的為次要因素。圖10—9中,油罐、油管線、油罐車占74.7%,是控制的主要因素,其余三項為次要因素。主要因素確定以后,尚需進一步分層分析,以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如造成油罐、油管線、油罐車發生事故是責任心問題,還是操作問題,或者是設備問題等。據進一步分層分析得出的結論,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就能很快見到實效。

  安全寓于生產或作業之中,安全工作隨著生產的開展而產生,也隨著生產發展而發展。隨著高新科學技術及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高技術工業的出現,安全保障的技術難度愈來愈大。僅依靠法規、制度,進行安全管理的傳統安全管理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情況,必須從被動的事故后進行事故分析的“事故管理”,轉變為以事故前預測、預防為中心的現代安全管理,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新情況。

  (四)模擬試驗

  模擬試驗是仿照實際情況用實驗方法對實際情況進行描述。事故調查中所進行的模擬試驗,是在現場或實驗室采用試驗方法來描述事故的激發條件,以驗證對事故原點及事故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確。它是事故分析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

  1.模擬試驗的作用;它有兩個作用,一是觀察在模擬的激發條件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以及試驗現象是否與事故現場情況相同,從而核定事故原點;二是對激發條件進行模擬測試,以驗證對事故原因分析的正確性。

  模擬試驗主要是研究事故的激發條件,而不是再現事故過程。

  2.現場模擬試驗。在事故現場進行模擬試驗比較接近于發生事故的實際情況,可以避免一些人們預想不到的影響因素,因而試驗結果的可信度較高。在現場試驗也不需要復雜的試驗設備,比較容易進行。

  現場模擬試驗包括現場演示、現場測試、現場鑒定和現場采樣。

  (1)現場演示。所謂現場演示,是指在事故現場仿照事故情況進行演示試驗。例如,某油庫的洗桶車間發生火災事故,根據現場勘查和事故前后情況調查,起火點在地溝內電線短路處,短路電弧引燃了地溝蓋板上的油污,從而蔓延到整個車間發生火災。為了證實這里確實是事故原點,就在現場進行演示試驗,當電源開關合閘后,該處電纜連續發生三次短路,出現電弧光,能引燃地板上的油跡。這證明了事故調查中所確定的事故原點是正確的。

  (2)現場測試。所謂現場測試,是指在事故現場仿照事故時的生產工藝條件與操作情況,測試事故的激發條件。例如,某廠硝化甘油分配車間發生爆炸事故,根據現場勘查和事故前后情況調查,確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噴射輸送的過程中產生的水錘沖擊作用造成的。為了檢驗這種原因的正確性,進行了現場測試。測試結果是:第一,用29.4Pa的壓力水沖洗噴射器5min,仍存有硝化甘油54.4g;第二,使給水管路中進入一定量空氣,啟動噴射器時管路劇烈震動,并伴有沖擊聲。同時測得噴射器負壓區絕對壓力由21.3kPa上升到168kPa。從而驗證了該噴射器壓力波動產生水錘沖擊作用是導致硝化甘油爆炸的真正原因。

  (3)現場鑒定。所謂現場鑒定,是指對事故現場的機器設備及其附件進行必要的技術鑒定。比如車輛傷害事故要對車輛的轉向、制動系統進行檢驗;鍋爐爆炸事故要對安全閥、水位表、壓力表等附件進行檢驗。 

  (4)現場采樣。所謂現場采樣,是指對事故現場某些與燃燒爆炸有關的物質進行采樣和分析化驗,以確定其組成、濃度、雜質含量和理化性質等,為事故原因提供佐證。這是在許多事故調查中都經常應用的方法。

  3.實驗室模擬試驗。除了以上現場模擬試驗外,有些疑難事故,為了確定事故的真正起因,還需要做實驗室內的模擬試驗。例如,某廠雷管裝配車間分線尾工序發生爆炸事故,據分析是工人穿化纖衣服操作,人體靜電放電引起的。為了驗證這種原因分析的正確性,在實驗室內進行了雷管靜電火花感應試驗;又做了人體靜電起電和放電試驗,并使帶電人體接觸雷管腳線。結果真的引起了雷管爆炸。從而驗證了人體靜電放電是引爆雷管的真實原因。

  4.模擬試驗報告。在進行模擬試驗時,無論是現場模擬試驗,還是實驗室模擬試驗,都要做好試驗記錄,寫好試驗報告。試驗報告的主要內容有:

  (1)試驗時間、地點及參加試驗人員;

  (2)試驗目的;

  (3)試驗設備、裝置、測試儀器(規格、型號)及安裝示意圖;

  (4)試驗步驟和操作方法;

  (5)試驗現象和測試數據;   

  (6)試驗結論或結果討論。

  總之,模擬試驗是調查事故激發條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必須注意到,事故的發生往往是許多缺陷事件出現概率的乘積,偶然性很強,有時很難用模擬試驗再現。因此,出現這種情況時,不可輕易下定論,須配合其他分析方法慎重考慮。

  四、事故責任分析

  按照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調查分析完成后就要確定事故性質,如果定為責任事故就要進行事故責任分析,以確定事故責任者,并進行事故責任追究。  

  (一)事故性質判斷

  一般地說,一起重大責任事故發生后,應根據事故嚴重程度,按事故隱患來源,追查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如生產操作、設備設施、規章制度、教育訓練等方面的操作者和管理者,甚至可以追溯到設計、設備安裝、勞動組織、生產指標等方面的負責人和執行者應負的間接和直接責任。目的是教育群眾,吸取教訓,改進工作,采取防范措施,消滅事故隱患,杜絕類似事故重復發生。這樣才能做到“四不放過”。

  判別是否屬于重大責任事故的關鍵,一是原因,二是后果。后果包括“重大傷亡”和“嚴重后果”兩個方面。具體如何掌握這個判別標準呢?

  所謂重大傷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如果一次發生死亡10人及以上的事故,就叫特大傷亡事故。

  所謂造成嚴重后果,既包括造成重大傷亡,也包括造成重大或者巨大經濟損失,或二者兼有的后果。什么算是“重大”、“巨大”,各地掌握不盡相同,一般以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萬元的事故算是重大經濟損失事故,損失超過500萬元的事故算是巨大經濟損失事故。所謂直接經濟損失,是區別于間接損失而言的。前者是事故現場直接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如設備毀壞、廠房倒塌、原材料的損失、備品配件的破壞等造成的有物可算的經濟損失,以及事故處理期間因職工傷亡而付出的醫療、撫恤、喪葬費用等。后者是因事故現場損壞帶來的其他有聯系的、暫時尚無實物可查的經濟損失,如停產損失、科研課題的延期損失、事故處理期之后為受傷職工付出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停產、窩工中將要支付的工資、福利費開支等等。

  (二)責任事故說明

  關于責任事故還需說明的是,有些事故雖不是違章作業或違章指揮造成的,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漫不經心、馬虎從事而發生的,或是由于明知存在著事故隱患,仍抱著僥幸心理去操作而造成的。不管是什么動機或心理狀態,只要造成重大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都應定為重大責任事故。當事人應定為事故責任者,并分為直接責任者和間接責任者。

  一般地說,事故直接責任者應是企事業單位內直接從事生產操作、生產指揮、科學技術活動的人員。如生產工人、安全員、技術員、化驗員、科研人員、工段長、作業大隊長、車間主任、研究室主任等。如果是非生產性人員,如企事業單位領導、行政業務干事、設計員、資料員等,由于違反規章制度或工作上嚴重不負責任而造成經濟上、政治上重大損失者,應負玩忽職守的責任,是屬于事故間接責任者。

  當然,如果經過認真調查,確認事故不是由于違章作業或違章指揮造成的,而是由于某種尚不認識的科學技術原因或設備設施原因造成的,即使事故損失較大,也不能定為責任事故。

  1.追究事故責任的一般原則

  對于責任事故是否追究事故責任者的責任,一般原則是:

  (1)責任人違反《安全生產法》、國家或行業有關法規以及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違反群眾公認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慣例,應當追究責任;反之則不宜追究責任。

  (2)行為與后果之間有直接因果關系的事故應當追究責任人的責任;沒有直接因果關系的不宜追究責任。

  (3)由于日積月累、多人形成的事故隱患,發生在某個當班人身上,不應當追究當班人的責任。

  (4)由于集體討論決定而釀成事故,應當追究對事故的發生起了決定性作用的主要責任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不宜追究多數的、次要人員的責任。

  (5)由于企業管理和制度混亂等原因而發生的事故,應當追究企業主要領導和分管安全生產的領導者的責任(一般是玩忽職守的性質),不宜追究職工群眾的責任。

  2.事故責任分析程序

  事故責任分析的程序見圖11—10。

 

  根據圖示的程序層層分析,可以了解人在事故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就可確定事故直接責任者和間接責任者。一般說來,確定事故間接責任者的原則如下:

  (1)因設計錯誤和缺陷而發生事故,應由設計者負責。

  (2)因施工、安裝及檢修錯誤和缺陷而發生事故,應由施工、安裝及檢修人員負責。

  (3)因工藝條件或工藝技術規定錯誤而造成事故,應由工藝技術負責人(工程師或技術員)負責。

  (4)因官僚主義錯誤決定、瞎指揮而造成錯誤操作發生事故,應由指揮者負責。

  (5)因缺少安全規章制度而發生事故,應由生產組織者負責;因違反安全規章制度而造成事故,應由操作者負責;但因未經培訓學習,不懂安全操作知識而發生事故,應由指派者負責。

  (6)因缺少安全防護裝置而發生事故,應由生產組織者負責;但對于隨便拆除安全防護裝置而造成事故,則由拆除者或決定拆除者負責。

  (7)對于已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能夠解決而未及時解決造成的事故,應由直接領導負責;無力解決且已呈報有關部門,但仍未解決而造成事故也應由貽誤部門負責。

  (8)對已發生過事故而沒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又發生了類似事故,由有關領導負責。

  3.提出處理意見應注意事項

  提出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時,遇有下列情況,可考慮從輕或加重處分:

  (1)事故責任者對搶險救護或防止事故擴大有貢獻者,應考慮免除處分或從輕處分;

  (2)事故責任者主動認識錯誤并有立功表現者,應考慮從輕處分;

  (3)對破壞事故現場,歪曲事實真相,企圖推卸事故責任者,應加重處分;

  (4)對誣陷他人,企圖推卸本人責任者,應加重處分;

  (5)對發生事故隱瞞不報或故意拖延、謊報、企圖逃避處分者,應加重處分。

  (三)事故責任追究的法律規定

  《安全生產法》中關于從業人員的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有多處,其中最重要的是第49條“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企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和第90條“生產經營企業的從業人員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操作規程的,由生產經營企業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安全生產法》中關于企業領導干部的事故責任追究,也在多處做出了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第81條“生產經營企業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生產經營企業停產停業整頓。生產經營企業主要負責人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給予撤職處分,或者處以2—20萬元罰款。”以及第91條“生產經營企業主要負責人在本企業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或者在事故調查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給予降職、撤職處分,對逃匿的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 追究刑事責任。”

  1997年5月9日,江澤民主席專門就安全生產工作做出三條批示:

  1.堅決樹立安全生產第一的思想。任何企業都要努力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必須服從“安全第一”的原則。要防止一切麻痹松懈的思想和驕傲自滿的情緒,尤其是交通運輸、煤炭、電力、石油、化工、林業等部門及企業更要注意安全。

  2.認真完善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并且堅決貫徹執行,改變那種紀律松弛、管理不嚴、有章不循的情況,對責任事故要嚴肅追查責任者,從嚴處理。

  3.提高政治警惕,嚴防政治破壞,各級政法部門要嚴厲打擊破壞安全生產的犯罪活動,依法從嚴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丹巴县| 溧水县| 彭山县| 海门市| 北碚区| 房山区| 莱州市| 镇坪县| 河津市| 长葛市| 黑龙江省| 炉霍县| 理塘县| 柳江县| 南华县| 沙田区| 昌邑市| 锦州市| 无为县| 诸城市| 额济纳旗| 甘谷县| 疏附县| 洛隆县| 三原县| 昂仁县| 广水市| 随州市| 宁武县| 井陉县| 博乐市| 岗巴县| 遂川县| 涟水县| 阿合奇县| 乌鲁木齐县| 苏尼特右旗| 宿松县| 阿拉善右旗|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