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隧道工程風險管理的意義,其次對隧道工程風險發生機制進行分析,最后建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進行了幾點分析。
關鍵字:隧道風險管理;發生機制;體制
一、隧道工程風險管理的意義
隧道工程建設項目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該系統是一種投資大、周期比較長、內部結構復雜、涉及因素眾多的復雜開放系統,而影響該系統的風險因素眾多,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也錯綜復雜;同時,隧道工程風險因素所引起的后果嚴重程度迥異,而且,隨著隧道工程開挖深度的不斷加深、長度的增加,隧道施工過程中及隧道運營期經常出現大量的工程事故,如巖爆、火災、塌方、爆炸等,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是保證工程質量、減少工程事故的必要措施。大量工程事實表明,由于隧道工程涉及到眾多的不確定性,其在建設階段存在著很大的技術風險,而且由于在隧道建設中,人為或非人為因素導致的工程事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此類事故如何發生?其發生的幾率有多大?能否預先了解此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如何在事故發生前,客觀評估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及損失?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減少工程事故及事故發生后的損失程度?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風險管理所涉及的內容,或者說只能通過風險管理才能解決。
隧道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同于其他的管理功能。開展隧道工程風險管理對于確保工程安全、順利地進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
(1)有利于進一步明確工程目標、任務及工程風險,增強業主和承包商的風險意識及合作精神。
(2)通過風險管理,決策者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工程工期及成本,為科學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礎。
(3)有利于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分配,以減小風險局部化而導致工程延期等不良后果。
(4)根據前期的風險評估,制定完善的風險規避措施,從而以更加有效的手段控制事故的發生。
二、隧道工程風險發生機理
隧道工程在建設階段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引起隧道工程風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內在的因素,又有外在的因素。主要表現在隧道工程結構設計、周圍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沿線周圍環境以及施工工藝和操作水平等方面。
(1)隧道工程水文地質條件
隧道工程所在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自然和人為因素作用,其介質特性表現出很大的隨機性和變異性。同時,地層中還存在大量的水的活動和作用。由于地質勘探、現場和室內試驗等設備條件的限制,人們只能通過個別測試點的現場試驗和若干試樣的室內試驗對巖土性和水文參數作近似的量測估計。大量的試驗統計結果表明,巖土體的水文地質參數是十分離散、不確定的,具有很高的空間變異性,這些復雜因素的存在給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
隧道工程水文地質條件是隧道設計和施工最重要、最基礎的資料。其復雜性主要表現在:
1)工程地質、地質構造及特殊地質的勘查,如地層層次分布情況、不同巖土介質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質與參數、巖土介質的流動性、粘性和變形以及各種不良地質情況(如潛在的有害氣體的侵入)等。
2)水文資料,主要包括:巖土的滲透性、含水量、流向與流速:水位、水壓和水的沖刷力;水的腐蝕性;水的補給來源等。
3)地層中的其他障礙物,主要包括:建筑或其他構筑物基礎、各種管線設施、廢棄構筑物、其他孤立物,如孤石或江底沉船等。
(2)隧道工程建設中不確定因素
隧道工程建設中,建設隊伍、機械設備、施工操作技術水平等對工程的風險都有直接的影響。由于工程施工技術方案與工藝流程復雜,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工程施工方案、技術和設備的選取,都存在巨大的潛在風險。同時,整個工程的建設周期長、施工環境條件差,這些對施工單位人員都很容易產生不良影響,容易導致出現各種意外風險事故。
(3)工程管理的復雜性
在隧道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營期的全壽命周期內,最主要的問題是工程建設的決策、管理和組織。隧道及地下工程與其他工程項目相比,由于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工程投資風險很大,無論是哪個階段,都會遇到很多決策、管理和組織問題。從工程立項規劃開始,如何選擇合理的工程建設地址、技術方案、如何減少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如何保持整個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保持整個工程建設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性,都需要綜合考慮各種風險和效益
(4)工程建設環境的復雜性隧道工程周邊環境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地面構筑物的使用年限、結構類型、基礎類型和文物價值;構筑物與隧道之間的空間關系;臨近己有隧道的工程情況;周邊道路及管線的類別、年限、材料及施工方法;周圍生態環境狀況和社會群體等。
在隧道工程的建設中,由于孕育風險環境的存在,加上致險因子的誘導,就可能引發各類風險事故的發生,進而對各種承載體造成損失。風險分析就是以潛在損失為主體目標的研究。
三、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的建立
建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是對隧道工程項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的主動控制和管理,其目標是實現投資、工期、質量和安全控制。隧道工程風險管理是決定隧道工程項目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是提高對造價、工期控制精度和質量控制水平的主動措施,也是建設市場運行機制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隧道工程風險程度愈來愈大,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作為工程項目管理的關鍵因素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從目前我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來看,主要不足之處在于:
(1)隧道工程風險管理職能部門不是很完善。
(2)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中介機構發展緩慢,缺少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中介咨詢公司。
(3)隧道工程風險擔保制度不是很完善,保險品種單一
(4)隧道工程施工中,安全意識比較淡薄。
依據我國風險管理的不足之處,并參考國外風險管理的成功經驗,筆者進一步認為,在建立我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制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系統地研究國外比較先進的工程風險管理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依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隧道工程風險管理體系。
(2)實現學科的交叉、合作與交流,培養一批既懂得隧道工程技術又懂得管理、金融、法律以及保險知識的復合型隧道工程管理人才。
(3)引導目前還不成熟的中小型隧道工程風險管理咨詢公司和中介經紀公司的完善化、規模化。
(4)改變保險公司在隧道工程風險管理中“險種”的單一化的局面,鼓勵和扶持保險公司開發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的隧道工程保險險種,開拓潛力巨大的隧道工程保險市場。
(5)加強政府在地下工程風險管理中的機制,其主要內容包括:
1)加強工程風險管理是政府進行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的全過程監控機制;要把安全意識、安全措施和新的機制盡快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加強安全工作;
2)政府管理不僅要重視危機爆發后的應對和恢復建設,更要重視加強對風險前期的預防和管理;實現風險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根據反饋信息對決策不斷進行調整;
3)要嚴格執行現行審查制度,不斷探索新方法和新機制,切實加強技術風險控制。
上一篇:煤礦習慣性規章及對策
下一篇:鎂屑燃燒的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