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企業中,班組是直接從事生產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安全事故最可能發生的地方。因此,企業要想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須從班組入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國的現場基層管理者基本技能教育課程(TWI)中,就將安全管理技法列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
在此,筆者拋磚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班組安全管理的經驗。
一、樹立正確的安全管理意識
安全管理有這樣一個原則:“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可見,作為一名基層管理人員,其安全管理責任是相當重大的。但普遍的一個現象是:許多班組長認為安全管理主要是安全職能部門負責,自己只要在安全檢查的時候多加注意,最多是對指出的問題加以改正就可以了。安全與生產相比,顯然后者更重要。這種認識的錯誤在于:將安全與生產割裂開來。事實上,撇開安全談生產,或者拋開生產抓安全,都是不切合實際的。因為,安全與生產密不可分。
另外,因為所處的工作環境比較好,安全事故發生較少,所以部分班組長認為沒什么安全問題,不值得為此花費太多的精力。這種麻痹思想是非常有害的。安全事故發生少,不等于沒有安全隱患。如果等到事故發生了,再來重視安全管理,悔之晚矣。安全管理應該以防為主,決不能有僥幸的心態。扎扎實實做足預防措施,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班組長還應樹立"安全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對違章操作應嚴厲禁止,對不符合安全規范的工作指令要提出合理的建議。這樣不但是對自己負責,更使對員工負責。
二、班組內部建立基層安全組織
一般情況下,企業都已建立起安全方面的管理體系。通常會有安委會等組織,也有定期的安全巡檢制度等等。
在優秀的外資企業,會要求安全管理工作像其他生產工作一樣,細化到班組的每一個成員。道理其實很簡單:生產是整個班組成員協作完成的,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參與安全管理。下面是某企業的班組安全管理分擔一覽表,供參考。
安全管理分擔一覽表
|
|
|
|
狀態 |
事項 |
工作內容 |
責任人 |
|
1、滅火器材點檢 |
確保滅火器在有效使用期限。消防栓、水帶無破損。 |
|
日 |
|
張三 | |
常 |
上述器材無灰塵銹跡。 |
| |
管 |
2、化學物品保管 |
確保化學物品保管在鐵柜內。化學物品無泄漏。 |
|
理 |
李四 | ||
|
3、設備安全裝置點檢 |
所有安全裝置有效。注油、防銹。 |
|
|
王五 | ||
|
4、插座、電源開關點檢 |
無破損,無漏電;接觸良好 |
|
|
吳六 | ||
|
5、勞保用品管理 |
用品數量保證。穿戴規范監督 |
|
|
周七 | ||
|
6、空調、抽風機點檢 |
空調、抽風機正常運轉 |
|
|
藍八 | ||
|
1、報告、聯絡 |
發出報警信號,并向上級報告 |
|
火 |
張三、李四 | ||
災 |
2、切斷電源 |
切斷車間設備電源 |
|
發 |
王五、吳六 | ||
生 |
3、組織滅火 |
火勢初期,迅速組織義務消防隊員運用各種手段滅火;如火勢不受控制,應及時撤離。 |
|
時 |
周七、藍八、趙九、錢十 | ||
|
4、重要物資、文件轉移 |
|
|
|
負責重要物資、文件轉移。但情況緊急時,應放棄物資、文件轉移,及時撤離。 |
劉甲、胡乙 | |
|
5、人員疏散、清點 |
在門口、樓梯口等重要處所指揮人員疏散到安全集中地集合,清點人數后向上級報告。 |
|
|
汪丙、徐丁 | ||
|
|
|
|
以上給出的只是職責分擔表,日常的點檢表、緊急狀態時的反應措施會有更詳細描述,在此不在一一列出。另外,車間的消防器材分布圖、逃生路線圖、緊急情況聯絡圖等應當張貼在顯要的位置,以便員工周知。我們在做安全管理調研時發現,許多企業制度、文件似乎很全,但都放在文件柜里。假如僅僅是為文件而文件,發生異常時,還來得及去查閱類似“逃生路線”的內容嗎?
當每一位員工都參與到實際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他們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安全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樹立起來了。優秀的班組長還會安排按一定時間進行安全分擔的輪換,以使得員工的安全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危險源的識別
班組長作為班組的管理人員,應該切實有效地識別工作環境內的所有危險源,即每一項工作內容,每一處場所有哪些可能對人員造成傷害的因素。
危險源識別出來以后,應當教育全員周知。然后,根據不同的工作崗位,對每一位員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在實際的安全管理中,按照80/20的原則,班組長應當著重管理重要的危險源,普通的危險源可考慮分派員工進行管理。
四、有效的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預防為主。那么,有效的安全教育就尤為重要。
1、崗位安全教育
工廠中常見的安全三級教育制度指:全廠、車間、崗位三級教育。由于廠、車間的教育只是普及性的常識教育,所以與員工密切相關的崗位安全教育主要由班組長來承擔。崗位安全教育應該是長期持續的,千萬不要以為員工拿到上崗證就可以了,正如拿到駕駛證并不能保證你就能避免交通事故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說,崗位安全教育從員工上崗操作時才真正開始。
一般來說,崗位教育方式比較靈活。時間較長的集中教育固然必要,但因為班組生產任務繁忙,很難經常進行集中教育。所以,不妨"化整為零",利用生產間歇期,比如:等待材料、設備故障、轉換型號等時間進行教育。早會也是進行安全教育的理想場合。另外,崗位安全教育應結合在生產過程持續不斷進行。
2、遵守標準
經驗證明,決大多數的安全事故與違章操作有關。因此,嚴格要求員工遵守標準是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一個有效手段。在制定操作標準的過程中,已經充分的考慮了安全方面的因素,違章操作很可能導致事故安全發生。
另外,勞保用品的正確穿戴也是特別值得強調的。勞保用品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護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免受傷害或者防止形成職業病。但實際生產中因為員工對此意義理解不夠,認為礙手礙腳,是妨礙工作的累贅。這樣,就要求班組長持續不斷的加強教育,嚴格要求,使之形成習慣,決不能視而不見。
3、事故案例分析教育
了解過去,才能防患于未然。安全事故發生后,都有詳細的事故分析以及對策。這些事故報告正是班組長進行安全教育的良好教材。組織員工對事故案例徹底剖析,有以下幾方面好處:
A、傳授安全知識
B、提高了員工的分析能力
C、加強安全意識
D、加深對事故對策的理解,使對策能有效落實
E、利于標準遵守,防止類似事故再發
4、提高員工工作技能
大家可能聽說這樣一句話:“功夫在詩外”。我們在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時,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所謂的“安全條規”。
比如在對車床操作工安全教育時,只是強調打緊夾具的螺絲是不夠的,還應該講解夾具的設計原理、怎樣確保螺絲處于緊固狀態、哪些情況有可能導致螺絲松動以及車床運轉的原理、安全防護裝置的原理等等相關知識,以加深員工對設備的理解。知道得越多,所犯的錯誤就應該會越少。員工的知識、技能提高后,安全防護意識、操作的準確性等等方面都會相應提高。
另外,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與無序的生產過程,忙亂、急迫的心態有關。不斷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使之能有效提高工作質量,以從容的心態有條不紊地完成生產任務,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就會大大地降低。
5、安全教育的效果檢驗
我在某企業做安全管理調研時有這樣一個例子,某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向我們展示該公司的安全管理文件、資料,其安全管理制度不可謂不完善,各項管理規定可謂不細致。不過,安全事故報告也是厚厚的一疊,開始以為是歷年的事故報告匯編,仔細一看都是近段時期發生的事故,這位管理人員卻不以為然的解釋說,他們都已采取了“有效”的對策。
制定了大量的規章制度,進行了限定××時數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就到位了?顯然不是,安全教育是否有效果要在實際工作當中檢查。班組長決不能以應付的心態去“完成”安全教育任務。在工作場所,根據其工作內容,檢查員工是否了解相關的安全注意事項,這才是將教育落到實處的工作方法。
幾年前筆者在某工廠工作時,為了獲得安全、環境體系認證,對員工進行了大量的安全教育,以為是萬無一失了。認證時,審核員抽查一位員工,你面前的小紙盒著火了怎么處理?員工不假思索回答,敲碎車間的報警器報警。再問班長,班長想了一下回答,立即取不遠處的滅火器滅火。審核員給出的評價是教育不夠充分。正確的做法是,迅速使用旁邊的棉布將火苗蓋住使之熄滅。
上面的例子使我們受益非淺。它告訴我們,安全教育不能教條地死記硬背,要培養員工應對各種安全境況的能力--這要建立在持續、充分教育的基礎上。
五、5S與安全管理
許多管理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搞好5S管理對安全管理有很大的幫助。以至于許多企業在推行5S管理的時候,將安全(Safety)管理結合起來,合稱為6S。(5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A、整理與安全
整理即區分要與不要的物品,保留必要物,將不要的物品清除出工作現場。
大家都知道,現場的混亂主要是由于各種各樣的物品太多造成的。物品過多就會造成通道不暢、阻礙視線、堆放過高、影響作業等等不良狀況,增加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如果這樣的現場發生緊急情況,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徹底地整理現場物品,對安全管理幫助很大。
B、整頓與安全管理
整頓即制定放置標準,把必要物品按制定的標準正確放置。
整頓要求現場物品都有明確的擺放位置,按照規定的要求正確擺放,同時限定了保存的數量,再加上醒目的標識,現場就會變得整齊有序,工作起來會順暢許多。生產中使用的一些有毒有害,易燃物品同樣按照要求進行管理,其安全方面的隱患會大大降低。即便是不慎發生了問題,也能及時發現并加以解決。
另外,消防器材按照整頓的要求管理之后,尋找、使用起來會更迅速、有效。
C、清掃
清掃即清除工作場所內的臟污,使建筑物的墻面、地面、設備、物料、辦公用品及其它物品一塵不染。
對于設備的清掃,因為要求清掃設備的所有部位,清掃的過程
上一篇:防汛物料的儲備與管理
下一篇:班組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