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案例
[案例1] 1984年1月14日,某礦斜井向下運送人員時,司機彎腰拉常用閘手把,不慎踏動了緊急開關,使電機斷電,但保險閘失靈,沒有動作。絞車失控,人車飛快下跑。人車跟車人發現速度過快,發了停車信號,司機用常用閘制動,也未能有效減速停車,人車跟車人便搬動人車制動機構,使人車在距下車場10m處停住。由于慣性力過大,跟車人頭部受傷。
[案例2]1983年10月20日,某礦計劃將固定滾筒上的鋼絲繩調頭。由班長帶領5名鉗工前來施工。做好絞車房內準備工作后,留一名鉗工監守絞車,并告知等待坡口將繩卡好后再松開滾筒上的繩卡,以便進行下一步調頭工作。班長到坡口將繩上的繩卡卡在軌道上。當掛上一輛重車緊繩卡時發現繩卡不牢,鋼絲繩在內滑動,便去150m外的地方去另一副繩卡。這時監守在絞車房的工人見班長離開現場,誤認為坡口繩卡已經卡好,便自作主張松開了滾筒上的繩卡,從而造成滑繩跑車,一人受傷。
2.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預防
造成溜罐跑車事故的主要原因除前述的鋼絲繩斷裂外,大多因制動問題和鋼絲繩調整問題造成帶繩跑車。
(1)因制動問題造成的溜罐跑車
造成溜罐跑車的事故主要原因除前述的鋼絲繩斷裂外,大多因制動問題和鋼絲繩調整問題造成帶繩跑車。
①必須堅持必要的規定:雙滾筒絞車打開離合器后只能提升空容器,盤式制動器或制動盤有油污必須處理后才能提升;不準不送電松閘下放礦車。
②加強人車乘人管理。人車乘人數不許超過規定;乘車人必須遵守規定,服從指揮;人車站必須有人管理,堅持執行有關規章制度。
③整頓勞動紀律,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
④檢修工程試驗項目,必須制定技術安全措施并貫徹執行。
⑤加強司機、檢修人員、跟車人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技術操作水平,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
⑥對一些陳舊設備,安全設施不符合規定的要進行改造或設備更新。
(2)因調整鋼絲繩造成溜罐跑車
鋼絲繩繩卡未卡牢;排繩時未使用專用滑車;定車裝置使用不當等都易造成溜罐跑車事故。預防的主要措施有:
①鋼絲繩繩卡在設計選用時,同一繩卡必須適應同一鋼絲繩直徑的允許范圍。緊繩卡后兩半繩卡必須保持一定間隙,并經過認真檢查后方能投入使用。
②排繩時應使用專用滑車,既不能開口,其直徑又不能過小,一般應近似于軌距。
③必須按規定方法使用定車裝置。
④鋼絲繩調整工作,必須編制施工方法,制定安全措施。特別是鋼絲繩調頭,工作戰線長,又涉及其他人員,必須要安排人統一指揮。
上一篇:耙斗裝載機事故
下一篇:“5.7”叉車傷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