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99年9月19日至10月2日,國家經貿委安全生產局施衛祖處長率中國企業干部安全生產培訓考察團對日本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機構、社團組織和企業進行考察訪問,現就考察內容介紹給讀者。
日本作為世界經濟強國,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優 先位置,安全、生產、效益協同發展。相互促進,安全生 產取得了顯明成效。
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正朝著集中、統一、高效的方向發展
日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由勞動省負責,機構分三 級,第一級是勞動省勞動基準局,第二級是各都道府勞 動基準局(47個),第三級是廠(礦)區勞動基準監督署 (340多個)。安全監督機構垂直領導,實行安全生產監 察官隊伍管理制度,全國共有安全監察官3000多名。 主要職責:一是對企業的安全生產實施監督指導;二是 對企業實施安全檢查,有權調閱有關資料,發現事故隱患,有權提出整改意見,發現危險緊急情況時,有權命令企業停止生產撤離人員;三是對違法造成重大惡性事故的責任人,有權向司法機關起訴;四是根據群眾舉報開展調查和處理;五是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六是負責事故統計分析工作;七是負責收繳工傷保險費和工傷鑒定與補償;八是負責工傷保險費率核定和基本情況調查。為了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的統一監督管理,據解,日本將于2001年實施政府機構改革,將厚生省與勞動省合并,減少政府機構數量,但不減少人員,安全生產將與職業病防治緊密結合起來,使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更加集中有力。
二、法規完擅,注重服務
1947年,日本頒布了《勞動基準法》,相當于我國的《勞動法》,其中對就業,勞動時間、工資和勞動安全衛生作了一系列原則規定。60年代日本事故多、傷亡大,最高年份死亡人數達6000多人。為了加強勞動保護,降低傷亡事故,勞動省開始制訂《勞動安全衛生法》,詳細規定了企業應遵守的安全衛生標準,該法1972年正式頒布后,勞動省加大了執法力度,事故逐年下降,1998年死亡人數已降到1844人。
為了保障勞動者勞動作業場所的安全衛生,使勞動者在安全舒適的勞動環境中工作,還制定了《作業環境測定法》和《塵肺法》,以及粉塵、噪音、電離放射線、震動危害防止等9個規則,并進一步修改補無完善了《勞動安全衛生法》。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日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完善,詳細規定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和要求,監察官現場發現問題,不作經濟處罰,主要是提出整改意見,注意引導企業主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性。同時注重指導與服務,發揮社團組織的作用,對中小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困難,在政策和財政上明確給予幫助,為中小企業加強安全生產技術進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創造了條件。
三、工傷保險與安全監督管理有機結合,為預防事故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
日本安全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工傷保險工作,主要職責是負責制訂不同行業的年度費率、收繳工傷保險費,并負責工傷鑒定和補償。工傷保險適用于所有企業,包括個體營業者和海外派遣人員等。工傷保險費主要用途:一是促進社會療養康復事業;二是受傷害勞動者的援助事業;三是勞動災害預防及促進安全衛生事業;四是保障安全生產,改善勞動條件。據勞動省的統計報告,1996年全國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789.65萬人,收繳金額15730.55億日元,補償費用8395.73億日元,占收繳總額的53.37%,補償人數508.4172萬人占收繳總人數的10.61%,而1998年工傷補償人數已降到60萬人,因提高了補償費用和增加了醫療費用,補償金額估計與1996年基本持平。
工傷保險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不以贏利為目的,保險費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日本勞動省每 年從工傷保險費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勞動災害預防和促進安全衛生事業,據有關人士介紹,初略測算,勞動省用于這方面的經費每年至少500億日元。
四、充分發揮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單位和社團中介機構的作用,推動安全科學技術進步、宣傳培訓教育、檢測檢驗和信息服務等各項事業
勞動省產業安全研究所是勞動省屬唯一的安全研究機構,是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的主要依靠力量。始建于1942年,設建筑、化學、電氣、環境安全4個試驗室,負責大型機械化設備、機器人安全技術,以及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伴隨而來的安全技術問題,并協助勞動省進行事故統計分析工作,該所設備先進,經費充裕,已取得多項成果,為防止事故實現安全生產發揮了科技先導作用。
對開展安全技術服務的社團組織中介機構,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通過資格認可委托開展宣傳、培訓教育、特種設備檢測檢驗和信息服務工作。如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在9個地區設立了安全衛生中心,2個地區設立了安全衛生教育中心,內設了9個安全管理部門,其中安全衛生情報中心、勞動衛生檢查中心、大阪勞動衛生綜合服務中心、日本生物檢測研究中心、國際安全衛生培訓中心和安全展覽館等都是由勞動省投資援建委托經營的。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有1號會員(勞動災害防止協會)5個,2號會員(全國事業主團體)60個,3號會員(地區安全衛生推進團體)48個,4號會員(其他勞動災害防止團體)15個。他們根據勞動省基準局每年的安全工作計劃具體組織開展各項有關活動。如每年10月舉辦產業安全大會,參加人數高達萬余人,是全國政府、專家學者、企業安全監督與管理人員的一次盛會。大會期間設各類專業安全技術研討會、座談會、信息交流發布會、安全產品展示會和洽談會等,聲勢之大,為推動社會全民安全生產意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社會生產性本部也是一個社團組織,主要是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對策,他們從生產和經濟發展的角度將安全生產納入到提高生產附加值目標的研究中,根據MASLow的欲求5階段理論,為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追求精神的富有,宣傳沒有安全企業就不能生存、不能發展,無事故、無傷害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并依照HEINRICH法則,為防止事故,把預防未遂事故作為杜絕重大傷亡事故的基礎,強調企業主與勞動者之間的和諧和協商制度,極力推行企業保安管理P.D.C.A體系。
由于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社團組織中介機構實施認可委托制度,能夠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獲取資格的社團中介機構委托開展相應的技術服務工作,社團之間是有分工、有協作交流,關系順暢。同時,勞動省提供經費支持,降低了收費,也減輕了企業的額外負擔。
五、強調企業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必須依法安全生產 《勞動安全衛生法》明確規定了不同規模企業應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的安全和衛生管理人員、產業醫生,加強企業的安全衛生和健康管理。企業主必須對生產設備和設施定期檢查,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安全衛生設施、勞動防護用品,每年為員工作定 期健康檢查。企業主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必須掌握企業安全管理的狀況,企業在生產計劃、組織實施、驗收評價、改進完善各個階段必須制定安全生產工作規劃,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和緊急防范預案。
我們在參觀大河宅急便運輸株式會社大阪支店與店長交談安全生產工作時,他打開會社發展史的介紹,開篇就是社訓、經營理念、企業目標,其中寫著“人命的尊重,株式社會把人命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并為實現長久性的安全作出應有的努力。”他們從總部到支店都成
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配備了專職的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各生產環節制定了嚴格的安全規章制度,對長途汽車裝有監視裝置,規定司機駕車4小時休息半個小時,定期檢查。為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會社制定了安全的獎罰制度,大阪支店安全生產工作在會社幾十個支店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他們不是把安全工作看成企業的負擔,相反作為發展經濟的需要和社會的責任,十分注重企業的對外形象。因此,安全生產工作已變成了企業的自覺行動。
六、安全監巴管理的主要措施
勞動省勞動基準局制定的安全生產目標是:“安 全、健康、舒適”,堅持的原則是“安全第一”。為了有效 地降低事故,減少傷亡,工作的重點放在預防性安全監督管理上,他們每年根據前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情況,編制修訂新一年度的安全目標計劃和工作指南,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措施。基本做法是:
1、宣傳活動形式多樣常抓不懈
勞動省每年定期開展安全宣傳周和衛生宣傳周兩次活動,宣傳周前有一個月的準備期。在我們考察期間正是衛生宣傳周周(10月1日至7日)前的準備月,同時又是交通安全月和9月21日至30日交通無事故的活動,大街、地鐵站到處可見有關的宣傳畫和標語,聲勢很大。為了提高全民安全意識,社團組織、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平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宜傳活動,并把活動貫穿到全年,安全生產工作真是做到了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警鐘長鳴。
2、依法開展安全培訓教育,積極推行執業資格管理制度
安全培訓教育分3個層次,一是企業自主培訓教育,對象是企業新工人和轉崗工人;二是院校安全知識普及教育,對象是在校學生和國外有關人士;三是由政府認可資格的社團組織中介服務機構社會服務性的培訓教育,對象是企業職長以上的管理層干部和執業資格制度管理規定人員,如安全管理人員、衛生管理人員、產業醫生、安全培訓教育人員、設備檢測檢驗人員,以及援助發展中國家的安全管理人員等。實行執業資格證書制度管理規定的人員,必須通過執業資格培訓考核,取得政府部門頒發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持證上崗.
3、強化勞動災害統計分析工作,完善技術服務信 息網絡
日本勞動省十分重視勞動災害的統計分析工作,配備設備先進,統計數據齊全,分析方法科學。除對事故類別、原因、產業和行業的安全狀況與產業和行業的事故類別、年齡段分布分析以外,還引入了事故度數率、強度率概念。通過事故分析,對重點產業和行業的主要事故類別、事故度數率和強度率一目了然,為指導事故預防,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提供了決策依據。
為加強國際交流和社會化公共服務,勞動省投資建造的現代化的國際安全衛生信息情報中心和日本安全衛生技術服務中心,信息查詢方便快捷,技術服務須域逐步擴大,向社會和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優質技術服務。
4、高年齡勞動者和中小企業安全對策
日本安全生產工作中突出的問題,一是高年齡勞動者傷害比例高,占全年傷害事故的45%;二是中小企業事故多,傷亡大,占全年傷亡事故的80%。為解決高年齡勞動者的安全都小小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政府分別制定了高年齡勞動者的安全對策和促進中小企業安全活動對策,指導年齡勞動者安全作業和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并大力發展安全衛生診斷事業,為中小企業防止勞動災害實施技術指導與服務,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安全生產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縱觀日本安全監督管理與安全生產工作,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傷亡人數由少增多,再由多減少,法規建設、隊伍建設、安全監督管理不斷完善,安全生產形勢不斷好轉,工作的重點從安全逐步向創造健康舒適的方面轉移,處于世界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