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指出,我們要構建的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心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所以我們也必須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去探索安全生產的規律和機制,從而為安全生產尋找新的突破口。 安全生產中存在著規律性和機制性問題,要針對其特點進行系統的大力整治,既要治標又要治本。要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的發展觀進行統籌解決。從安全生產的監管、文化和評價標準上可以做到進一步的創新。
實施監管 用民主和法治的理念
在民主法治的理念下要理清政府和企業的職責,處理好監管者與主體的關系。由于安全生產事故主要造成的是對工人的傷害和其他無辜人員的傷害,靠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制約,因此,政府的行政監管至關重要。政府的監管職能是執行法律、制定安全規章、頒發安全標準,其作用手段是對安全生產監管對象進行宣傳教育,對發生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進行行政執法,強制其整改或追究其違法責任。企業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它必須遵守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和技術標準,努力達到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必須承擔安全生產事故的主體責任。按照民主法治的要求,企業負主體責任,政府負監管責任;政府管結果,企業管過程。監管機構的主要工作不是行政審批,而是現場監督和執法查處。
要實現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必須要體現法治的精神。國家在制定法律法規時,要以能夠有效的實施為前提,不能為了有法而立法,要為了執法而立法,要確保制訂的是良法。監管機構在制定規章和技術標準規范時,要針對實際,安全標準不是將世界上最嚴的要求全搬來就是先進標準,要體現確實可行。法規和標準一旦頒發,必須保證能夠嚴格地執行。同時,要及時地對不合時宜的法規和標準進行修改,真正體現法律的嚴肅性。 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是實現長期而穩定的安全形勢的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對象是全體員工,交通安全的基礎對象是全體司機和路上的行人,只有這些相關的人員都主動地參與安全生產,能形成對安全規范的自覺遵守,同時又能積極主動地對各種違反安全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約,安全生產才具有基礎的保證。企業中員工的民主參與和監督越來越顯得重要,其中最為有效的途徑是基層工會組織對職工安全生產權益的維護,以此來克服工人在企業就業中的不利地位,強化安全生產的內部制約機制。
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人們活動高度社會化的時代,實現高層次安全狀況不能只依靠少數專業人員,它需要每位相關的公民共同參與。此外,政府和民間組織也要暢通安全生產民主參與的信息溝通渠道,特別是政府監管機構要設置方便快捷的咨詢熱線和舉報熱線,及時受理和處理職工安全生產的咨詢和舉報投訴。
安全文化 用公平正義誠信友愛來建立
政府在安全生產監管時要做到公平正義,企業對員工的安全利益要實現誠信友愛。企業是主體,企業主在企業安全生產中更是處于主動的主體地位。企業主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拿員工的生命作賭注,不能用犧牲員工的生命和健康作為換取高額利潤的代價。政府對安全生產中的違法行為不能不作為,否則就會有失公平正義。社會的相關機構以及新聞媒體都要監督和關注安全生產,將以人為本作為前提、以公平正義誠信友愛作為原則,建立起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具有長期性、自動性,因此,要重視對安全文化的研究,積極倡導和宣傳先進的安全文化,用安全文化來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
評價標準 要充滿活力安全有序
安全生產工作必須根據我國的國情,要以實現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為目標。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的生產力水平還很落后,裝備和自動化水平都很低,道路交通設施、公用設施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們正處在一個加快發展的時期,發展是硬道理,但我們要的是科學全面地發展,發展的結果是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在經濟發展中實現安定有序,是發展過程的內在要求,將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將嚴重影響發展的活力,這并不是安全工作的本意。因此,在強調安全生產重要性的時候,“不生產為安全”、“不發展為安全”是必須要防止的觀點。用關閉所有工廠去實現消除工傷事故、停開所有的汽車來實現杜絕交通事故,這樣的極端行為誰也不贊成,但在某種程度上存在這種思想和行為是完全可能的,我們必須加以防止和克服。
在目前用大量投入進行企業的機械化、自動化改造,按高標準安全條件去淘汰大多數中小企業和危險行業,這是不現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要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我們必須選擇適合我國現階段實際的安全生產工作思路。這一思路是以管理和技術為突破口,廣泛地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范的知識技能,國家和企業盡可能多地增加必要的安全投入,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有效地減少事故,積極地降低事故損失。企業要將安全生產真正地擺到第一的位置,使其融入企業經營和管理之中,依靠全體職工共同參與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技術培訓、安全技術革新,提高企業本質安全能力,提高職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性。政府在加強依法行政、嚴格實施安全監管的同時,要積極地做好安全技術和管理技術的推廣和服務工作,向企業職工和廣大公民普及安全常識,努力實現“我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推動安全文化的形成。
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要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要求,利用科技創新,推廣和使用先進的安全科學技術,完善安全法規標準體系,提高駕馭安全事故和災害風險的能力,實施依法監管,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最終實現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
下一篇:探索應用力原理解讀HSE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