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我國安全生產現狀、安全管理的發展及特點的認識,分析了我國目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安全管理 安全生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安全生產狀況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目前,安全生產狀態總體穩定,趨于好轉。但近年,全國安全生產統計分析表明,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為:特大事故多,事故總量大,職業危害嚴重,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等特點。
造成安全生產事故多發,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原因,概括起來有:經濟快速增長,增長方式落后;長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賬嚴重;行業管理弱化,企業管理滑坡;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不到位;農村勞動力轉移;事故風險轉移對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面對如此嚴重的事故形式,人類將如何應對?社會各界應擔負什么職責?我們的國家將如何解決?這是必須回答的問題。
通過對人類長期的安全生產活動實踐,以及安全科學與事故理論的研究和發展,人們已清楚的認識到,要有效的預防生產與生活中的事故、保障人類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人類有三大安全對策。一是安全工程技術對策,這是技術系統本質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對策,這是人因安全素質的重要保障措施;三是安全管理對策,這一對策既涉及物的因素,即對生產過程設備、設施、工具和生產環境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及作業人員的行為科學管理等。因此,安全管理是安全科學技術體系中重要的分支科學,是人類預防事故的“三大對策”的重要方面。
一、安全管理的發展及特點
安全生產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科學的一個分支。所謂安全生產管理,就是針對人們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管理也是一種技術。安全管理的方法得當,是保證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技術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從管理對象的角度 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發展到近代的隱患管理。早期,人們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緊緊圍繞事故本身做文章,使安全管理的效果很有限;后來,人們逐漸意識到只有強化了隱患的控制,消除危險,事故的預防才有效。因此,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安全系統工程強調了系統的危險控制,揭示了隱患管理的機理。
。2)從管理過程的角度 早期是事故后管理,后進展到20世紀60年代的強化超前和預防型管理。隨著安全管理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步認識到,科學的管理要協調安全系統中的人、機、環境諸因素,管理不僅是技術的一種補充,更是對生產人員、生產技術和生產過程的控制與協調。
。3)從管理理論的角度 從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論基礎上的管理發展到現代的科學管理。
(4)從管理技法的角度 從傳統的行政手段、經濟手段,以及常規的監督檢查,發展到現代的法治手段、科學手段和文化手段;從基本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發展到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技巧與方法。
傳統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監督檢查、安全設備設施管理、勞動環境及衛生條件管理、事故管理等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生產工作體制等綜合管理方法;也包括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點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動、安全班組活動、安全班組安全建設等生產現場微觀管理技術。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安全管理科學逐漸活躍起來。
現代安全管理的意義和特點在于,變傳統的縱向單因素安全管理為現代的橫向綜合安全管理;變傳統的事故管理為現代的事故分析與隱患管理(變事后型為預防型);變傳統的被動的安全管理對象為現代的安全管理動力;變傳統的靜態安全管理為現代的安全動態管理;變過去企業只顧生產經濟效益的安全輔助管理為現代的效益、環境、安全與衛生的綜合效果的管理;變傳統的被動、輔助、滯后的安全管理程式為現代主動、主導、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變傳統的外迫型安全指標管理為內激型的安全目標管理(變次要因素為核心事業)。
二、目前我國安全管理的現狀
為了搞好安全生產、加強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法規,并進一步從立法、監督、檢查和教育等方面對管理進行了完善。
。1)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生產法》在總結我國安全生產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方針。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黨和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不斷深化對安全生產規律的認識,提出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
。2)安全發展理念 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提出“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十六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
。3)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 2002年頒布的《安全生產法》,是全面規范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部綜合性大法。先后頒布的《勞動法》、《礦山安全法》、《職業病防治法》、《煤炭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鐵路法》、《民用航空法》、《電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國務院頒布的近百部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國務院頒布的規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的地方性法規以及安全生產標準,構成了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
(4)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體系 在政府與企業之間,實行的是政府監管,企業管理。
另外,也制定了相應的安全生產政策措施和安全生產目標指標體系。
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認識也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從宿命論到經驗論,到系統論,到本質論;從無意識地被動承受到主動尋找對策,從事后型的“亡羊補牢”到預防型的本質安全;從單因素的就事論事到安全系統工程,從事故致因理論到安全科學原理,安全管理科學得到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然而,安全生產形勢的日益嚴峻,使目前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法規方面。與多種具體生產有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也需要完善。雖然目前的安全生產有關法律對維持良好的安全生產形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是: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規還存在著重復和交叉等問題。
(2)政府部門安全監督管理方面。無論是從人員數量、工作范圍、工作深度,安全監督人員無法替代企業安全員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點帶面。監督機構僅能發現檢查的那幾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問題,而對大量不在現場檢查時工程的安全就無法顧及。
。3)企業安全管理方面。首先,企業內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為企業利潤挖潛的一種變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領導最注重的是經濟效益,安全工作口頭化,往往落不到實處。其次,企業安全檢查工作虛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沒有形成嚴格明確細化的過程安全控制,全過程安全控制運行體系無法得到有效運行。而實際上,安全工作是保證利潤的前提,如果一個工程在安全上出了事故,它的利潤將受大非常大的損失。
。4)我國企業所用的工人大部分是進城的農民工,他們大部分很少按規定進行崗前培訓,缺乏安全生產意識。崗前培訓會耽誤上班時間和交培訓費用,會給農民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他們大都不愿意進行專門的建筑安全培訓,這樣導致了工人不具備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和安全生產的意識。
四、加強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對策
。1)建立健全安全標準體系,完善相應安全生產法規。各地區、各企業根據本地區、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本企業的細化實施標準,從而完成企業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區標準和企業標準,形成完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其次,安全標準化工作要與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相結合,建立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施工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2)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目前,一線作業人員多為進城農民工,他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流動性大,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所以,應制定詳細安全教育和培訓計劃。在施工前對施工現場的所有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只有安全考試合格的從業人員才能上崗。并通過日常的安全教育和培訓使施工人員掌握和加強安全知識、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不斷提高其自身素質,讓每個從業人員能自覺做到文明生產,遵章守紀,保障安全。
。3)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安全生產的監管,做到思想與行動上保持一致。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在安全管理觀念、方式、手段和作風上的轉變,安監人員應深入到基層,組織安全管理不能浮于表面,落實安全措施不擺“花架子”,而且每項工作必須在每一名職工、每一天的工作中去細化、落實。領導和安全監察人員要勤于監察,敢于監察,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創建一支原則性強、責任感強、專業性強的學習型安監隊伍。
。4)企業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安全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要加強對安全管理的領導,把安全管理擺到重要位置,加大對安全生產的投入;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的管理;將組織安全檢查,跟蹤隱患,督促整改成為重頭戲。
。5)將安全管理落到實處,學習先進經驗,結合實際,并不斷創新。把安全管理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以實際行動抓好落實,把安全管理體現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到統一思想上思想、作風上和真抓實干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亡羊補牢”式的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需要在總結和學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使自己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斷創新。
五、結語
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這是不容否定的真理,由此說明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生產、安全管理不是由一項項活動或一個個“階段”拼湊成的,它是一個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管理體系,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切實把安全生產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云,程五一.現代安全管理[M].2005,1,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劉衍勝,曲世惠,李增波.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教材[M].2006,10,北京:氣象出版社
[3]仝志明.安全管理沒有終點[J].中國培訓,2000,2:61
[4]郭鳴.對安全管理的五點思考[J].鐵道運輸與經濟,1998,5:24
[5]宋曉燕.淺談科學優化生產現場管理[J].廣西輕工業,2009,7:139
[6]王偉.以科學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6(4):4
上一篇:安全培訓要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
下一篇:安全生產監管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