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制度除了具備強制作用外,還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好的制度,能規范人的行為,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而不完善不科學的制度,則會適得其反。
按新的《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事故分類辦法,如果因行車設備故障耽誤本列客車1小時以上,或耽誤本列貨運列車2小時以上,就屬一般D類事故。這是鐵路法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
為了適應《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要求,壓縮因設備故障而耽誤列車運行時間,鐵路行車設備維修單位在制定安全考核制度時,都少不了設備故障件數和設備故障延時這兩項考核條款,其目的是盡可能減少設備故障發生的次數和每件故障發生后盡可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完畢。這種思路本身并沒什么問題,但如果指標定的過高,它就有可能成為了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而這樣不科學不合理的導向則有可能誘發安全事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三個客觀理由。
一則天不皆是風和日麗。許多設備故障是不可預測的,并且相當多的行車設備是在室外,難免受到天氣和外界影響干擾,故障的發生也不一定都出在好天氣里,如果遇到風雨交加天寒地凍等惡劣天氣,就會給故障處理增加難度,在客觀上延長了故障恢復時間。
二則地不盡為康莊大道。自2006年鐵路進行生產力布局調整以來,基層站段合并做大了,管轄范圍擴大了;站段內部的車間班組也進行了重組做大,相應增大了管轄范圍,出現了部分無人駐守的小站。如果故障出現在無人駐守的小站,班組職工趕赴故障地點或許要通過崎嶇的山間羊腸小道,跋涉于泥濘的鄉間小路上,等到達故障點時,還沒等動手處理,或許時間已過去一兩個小時,一般D類事故就發生了。
三則人不全為精兵強將。實現一兩個小時內完成故障處理任務的前提是,職工個個是業務能手技術尖子。然而事實上鐵路職工素質普遍不高,并且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達到不發生一般D類事故的要求。除了業務素質外,職工心理素質在故障處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試想,當職工在處理故障時,碰巧有一列客車關在站內或站外,如果不在1小時內處理完畢,就會被定一般D類事故,個人經濟損失無疑是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職工為了縮短故障處理時間,或許會鋌而走險,采取違章違法等非正常手段處理故障,倒致故障升級乃至發生安全事故。
企業的奮斗目標,一般來說應該是經過職工努力可以實現的。如果定得過高,無法實現,必定會讓職工氣餒,挫傷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在鐵路運輸行業中,不實事求是的過高過嚴的安全考核指標,就不只是挫傷個人積極性的問題了,它極有可能為誘發安全事故埋下禍根。
下一篇:淺析熱電聯產機組的節能減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