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的狀況,應采取哪些對策?
2006-03-16
來源:《勞動保護》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瀏覽: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每年要死亡5萬多人,傷15萬人,而且在采取了很多措施之后,事故仍在不斷上升。據專家預測,今后若干年我國仍處在一個事故上升時期,這是因為我國道路交通的總需求和基礎設施不相適應的情況短期內不會有根本轉變,全國基本還是平面混合交通的現狀造成的。
據預測,到本世紀末,全國道路交通量、機動車每年將以1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民用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00萬輛,加上摩托車、拖拉機、全部機動車將超過2000萬輛,自行車將超過4億輛。我國混合交通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改變,一些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個體運輸戶忽視交通安全的情況相當普遍,群眾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習慣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培養起來,道路基礎設施盡管會有很大的改善,但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增長。種種這些,都表明交通安全管理面臨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構成事故的潛在因素并沒有根本改變。
為了更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工作,我們認為應采取以下對策:
1.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交通安全管理是一個社會問題,必須通過深入、持久的輿論宣傳,增加全社會的交通安全意識,才能使預防事故的工作形成廣泛的群眾基礎。目前我國駕駛員素質不高,法紀觀念不強,有規不依,有章不循。因此,只有通過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才能提高駕駛員的交通意識和職業道德。同時,要加強對兒童和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將交通安全作為生活常識列入中小學校的教學計劃這中,所以說,深入持久地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關鍵。據國外經驗可知,不少國家都把交通安全納入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計劃,從而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了重大的進展,交通事故得到遏制。
2.交通安全管理需綜合治理
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綜合反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是人、車、路、環境四者之間的關系,又是社會問題,必須綜合治理。我國的實踐證明,只有全社會通力合作,使全社會共同承擔維護交通秩序、履行交通安全的責任和義務,這樣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工作才能落到實處,當前各地實行各種形式的交通安全責任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一項很有效的措施,應當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3.依靠科技進步
現代交通管理必須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管理,要從我國的國情和混合交通的特點出發,大力開發應用交通事故的預防、交通事故控制技術,事故快速勘察和緊急救援系統,通訊網和信息網的建設,以及駕駛員心理和生理素質的研究等課題。
4.嚴格執法
交通安全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必須用科學的、統一的交通管理法規來指導和規范人們的交通行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樣才能維護交通法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目前,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交通違章不被認為是違法行為,方方面面干擾較多,以致于交通管理法規難以貫徹。
5.提高汽車安全性能
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數是汽車事故,汽車安全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盡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和事故一旦發生能否保護駕駛員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提高汽車安全性能是預防交通事故的關鍵。
6.改善道路條件
我國現有108余萬km道路中,其中80%的技術等級在四級以下,路況差,普遍缺乏安全設施,多數地方連必要的交通標志都沒有。因此,改善道路條件,完善交通安全設施,是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必備條件。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